大义觉迷录 清朝最奇特的文字狱
清朝入主中原后,一些执着于“中夷之争”的士大夫在作品中处处表现出痛恨清廷、思念明朝的思想感情。康熙时期的浙江“东海大师”吕留良就是其中之一。
曾静,湖南永兴县人,因考级较低退休,放弃了在当地教书。在沮丧和无聊中,他经常潦草地写一些道听途说的事情,并建议吕留良宁愿去当和尚也不要去清朝
他的事迹深受人们的敬仰,所以在他的作品《智》和《炙心鲁》中有许多“叛逆”的词语来表达怨恨。
曾静也把他的想法付诸行动。雍正五年,曾静派学生张西到吕留良老家访书。这时,吕留良已经去世了。在路上,张西听说三省全副武装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写信指控雍正帝。这让想改变天气的曾静觉得,它会改变天气。他决定以岳钟琪为谋反对象。
雍正六年,曾静、张锡尚上书谏,遣张西呈上。9月26日晚,张西在陕西Xi的一条街上拦住了正在开车回部门的岳钟琪。岳钟琪接过信封,看到封面上写着收信人的名字是“天吏元帅”。她并不惊讶。她立即把请愿者带进部门支付巡逻警卫,她赶紧打开信封。原来“天官吏”是作者对岳钟琪的尊称,作者自称“南海无主游民夏静,寄信张卓”。在信中,雍正帝受到了极其严厉的斥责;他还承认岳钟琪是岳飞的后裔,并以岳飞抗金的事迹来鼓励岳钟琪,劝他把枪头转向金人后裔满族人,为宋明报仇。
岳钟琪是一位特殊的、被重用的汉族大臣,长期以来一直被一些满洲贵族所憎恨和怀疑。然而,雍正帝仍然对他格外信任,这肯定会让他心存感激。然而,“张卓”很警惕,拒绝说出真相,无论是忏悔还是残酷的惩罚。第二天,岳钟琪单独见到了“张卓”,并发誓要聘请“夏静”为帮凶。“张卓”相信了,所以他说出了所有的真相。
案件澄清后,雍正帝惊魂未定,称赞岳钟琪为朱批,同时口口声声要活捉吕留良的亲戚、门生和曾静、各种“帮凶”及其亲属。雍正六年十一月,雍正帝派刑部侍郎杭宜禄到长沙审问曾静等人。经过一番心与心的较量,曾静当场哭着认罪;后来,根据清廷的安排,他写了《归仁录》,忏悔并赞扬了雍正帝的正确立场和勤政爱民的美德。
雍正七年,所有犯人都被押往京城做最后的处理。胸中的雍正帝骄傲地对向宠大臣田文镜和鄂尔泰说:“遇到这样的妖怪,一定要有一些惊人的厨艺,听听。”雍正帝的处理方式真的很奇怪:
曾、张案中涉及的“负面材料”很多,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列举了寻父、逼母、旅弟、弑财、杀人、饮酒、好色、忠、仁戴等“十大罪状”。这些材料理应严格保密,但雍正帝打算公开这些材料。他命人编辑关于此案的圣旨两年,以曾静的口供和《归仁录》合成《大义觉迷录》一书,使大量“反面材料”出版成书。
雍正帝下令将曾静和张西从监狱中释放出来,并宣布不允许未来继承王位的后代杀死他们。原因是:岳钟琪已经和张锡盟结拜,岳是股市大臣,不能让他失去信任;曾静派他的门徒去写书,这使朝廷能够找出诽谤的制造者。也就是说,曾静当“主动”。
《大义觉迷录》出版后,下令全国各校颁授,并命教官督促学者仔细观察萧,玩得不小心的要受到惩罚;并命令曾静到江宁、苏杭等地,张西到陕西去宣传这本奇书,去宣传雍正帝。
然而,雍正帝仅在两个月前去世,雍正十三年十月,继承皇位却不改名的乾隆皇帝违背父亲的戒律,公开翻案。同年12月,曾静和张西被处死。起初,雍正帝的宽容是为了表明他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乾隆皇帝这样做表明他强烈反对雍正帝处理此案。最初,禁止诽谤是封建统治者的一贯立场和方法。
如需参与古籍交流,请回复微信官方账号News:群聊
每天有3万多本古籍和50万张高清图片被拍卖。
看实物,关注市场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