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猯 不认识的动物看名字就能猜到种类?有时候还真不一定能猜对
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动物在定中文名的时候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大部分动物就算你没见过它的名字,单看偏旁部首也能把它的种类猜个大概。举几个例子吧:比如蝠鲼,就算你不认识鲼这个字,也能通过偏旁猜出这是一种鱼类,结合全名的话甚至可以推测出这是一种类似蝙蝠的鱼,而事实也是如此;再比如暗棕鵟,鵟这个字可能很多人不认识,但一样也能猜测到这是一种鸟,还是一种比较狂的鸟。还有䴙䴘、鸺鹠……这些字即便很生僻,也都留着能让人看懂的鸟字旁。
昆虫方面也有这样的情况,比如蟌,读音同“葱”,是一种跟蜻蜓很像的昆虫,俗称豆娘;还有叶䗛,这是一类高度拟态树叶的竹节虫,读音与“叶修”相同,很多《全职高手》的粉丝在得知这种竹节虫的名字后都觉得很搞笑。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毕竟给物种定中文名也要考虑一下普通大众,就算有很多生僻字也一般都能让人摸清套路,除了某些偏旁不太明朗的字,例如中华鲎、山魈、犰狳等。除这些之外,还有些动物的名字非常有混淆性,或者单看名字完全猜不到它们的种类,我挑选了其中六种为大家介绍。
1.藤壶藤壶看名字的话像是一种茶壶或者水壶,但其实这是一种节肢动物,生活在内陆的朋友们可能没见过,但住在海边的人一定见过它们。与大部分节肢动物不同,藤壶不能随意四处走动,看外表也根本不像是动物,更像是附着在船体下方、礁石、贝壳上的小石块。藤壶是颚足纲、无柄目的动物,可以通过触手过滤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为食,常常寄生在各种水下物体的表面,包括各种海洋生物。
2.皮蠹蠹字的读音同“杜”,是鞘翅目、皮蠹科昆虫的统称。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算是经常能见到这种鞘翅昆虫,它们的特征是鞘翅上有各色斑纹,体型不大,看上去毛毛糙糙的。皮蠹的幼虫也比较常见,长得像毛毛虫但又不完全一样,身体后部有比较长而直的毛毛。皮蠹的食性很广泛,根据种类不同,食物可以涵盖绝大部分有机物,甚至人类脱落的毛发、皮屑、墙皮都是它们的食物。有些皮蠹还是尸体的分解者,有助于法医方面的刑事侦查。
3.鼠妇鼠妇这个名字带有浓浓的中药风格,它不是鼠,也不是妇,而是一种软甲纲、等足目、球木虱科的节肢动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到这种虫子,它在民间有着很多名字:潮虫、西瓜虫、土虫、不倒翁、药丸子等。很多男孩子小时候都喜欢玩这种虫子,比如在发现它们以后用手指戳一戳,它就会缩成一颗非常规则的圆球,然后再屈指把它弹出老远,跟玻璃弹珠一个玩法。
4.马陆我当初就读的大学城几乎是建立在半山腰子上的,操场后面就是山坡。每次下完雨都会有很多虫子从后山冒出来,包括半截手臂那么长的大蚯蚓、各种蜗牛和螺,还有就是马陆了。马陆是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动物的统称,又叫千足虫、千脚虫,跟蜈蚣和蚯蚓类似,但形态上有很大区别。马陆主要进食腐叶、真菌、树液,虽然脚很多,但是行动比蚰蜒和蜈蚣都要缓慢,受刺激会分泌难闻的体液,但这种体液可以驱蚊。
5.南猊前面说的都是节肢动物,接下来说说哺乳动物。像山魈、犰狳这些动物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就不说了,说点更不为人所知的吧。南猊,猊字读音同“泥”,这个大家应该都会读。南猊是一种有袋类动物,生活在南美洲,但却不是美洲有袋超目的物种,而是跟袋鼠、考拉一样同属于澳洲有袋超目。它也是唯一一种不生活在澳洲的澳洲有袋超目动物。从外形上来说,南猊长得很像老鼠,体长8~13厘米,拥有育儿袋,以水果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6.西猯西猯跟南猊虽然没什么亲缘关系,但它们的中文名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学者定的中文名。西猯的读音同“西湍”,是偶蹄目、猪形亚目、西猯科的物种。虽然长得很像猪,但西猯却并不是猪科的,体型比猪小一些,头身比例也不一样。西猯是以素食为主的杂食动物,它们的胃部构造比猪科物种更复杂,也更适合消化粗糙的食物。与野猪不同,西猯的攻击性很弱,但是他们也是属于皮糙肉厚的动物,面对危险会挤在一起组成铜墙铁壁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