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肝中毒 关于药物性肝损伤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众所周知,我国是乙肝大国,丙肝患者众多,但随着治疗和预防措施的跟进,抗病毒药物不断更新,病毒性肝炎患者比例逐渐降低,脂肪肝和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比例逐渐增加。
要求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答:所谓药物性肝损伤,就是使用某种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当然,这种药物指的是各种处方或非处方药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中药、天然药物、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物甚至辅料引起的肝损伤。
DILI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年龄较大可能是诱发因素,老年患者处方量的增加可能是DILI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因素。
药物性肝损伤是最常见、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程一般小于3个月,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病程长于1年。
根据药物性肝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内源性和特异性。
第一类是内禀型,只存在于少数特殊药物中,比如我们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这类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可以预测的,其作用靶点和机制也比较明确,但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因为这些明确的肝损伤药物很难被FDA批准,而且都是过去批准的药物。这些药物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通常,进行动物实验来模拟这些药物。
第二类是特定体质型药物肝
这种类型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免疫特异性,第二类是代谢特异性。
免疫特异性与药物过敏有关,可能伴有过敏症状。
代谢种质:与药物酶的遗传多态性有关。其机制是药物或毒物的特异反应。
绝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属于特定体质类型,与剂量无关。没有办法在动物实验中复制它们,也没有办法预测它们的发生。然而,它会在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药物可以作为半抗原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也可以直接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也会对肝外器官造成损害。
要求
“药物性肝炎的早期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在药物性肝炎的早期,会出现一些感冒的症状,这是大多数患者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点。也有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出现胆汁淤积型肝损害,可能出现发热、皮肤瘙痒,或者肝细胞型肝损害患者可能出现上消化道症状,如乏力、食欲差、食欲差。此外,胆汁淤积患者还会出现发热、皮肤瘙痒、肝肿大、右上腹疼痛等症状。过敏反应、皮疹、发烧等。
要求
“DILI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及时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尽量避免再次使用可疑或类似药物;
应充分权衡停药引起的原发疾病进展风险和持续用药引起的肝损伤加重风险;
根据DILI的临床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患者,如急性肝功能衰竭/SALF,必要时可考虑急诊肝移植。
问题
问题
&
回答
答案
■
提问:“都是慢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容易有比较严重的肝损伤吗?是不是容易出现更难恢复的肝损伤?"
■肥胖和脂肪肝患者:不增加药物性肝风险,甲氨蝶呤和三苯氧胺诱导的药物性肝除外。
■肝硬化患者: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接近正常,对药物代谢影响不大。药物代谢受损与肝功能障碍成正比。肝毒性增加的药物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比较少见,主要是抗结核药物或逆转录药物。大多数药物可以安全地用于肝硬化患者,包括那些具有潜在肝毒性的患者。
■肝功能异常的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异常且无肝硬化证据的患者,没有证据表明应更换处方。但仍应监测肝功能异常及其原因,出现肝功能衰竭或恶化时应停药。
■对于存在DILI高危因素的患者,如高龄、体弱和营养不良、HIV感染、酒精中毒和严重肺结核等,可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炎和保肝药物。比如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和抗肿瘤药物时,很多药物都会损伤肝脏,因此建议预防性使用抗炎和保肝药物。
摘要
■药物的肝毒性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临床话题。
■对于任何在用药期间或用药后出现肝损害的患者,应考虑药物性肝损伤。
■治疗原则: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积极护肝。
■可使用各种保肝利胆、降酶护膜的药物,可酌情选用2- 3种药物,肝功能正常可停药。
■激素仅在少数有特殊适应症的情况下使用,不应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