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奇渊 继续提升营商环境 徐奇渊:核心技术"杀手锏"还不多 需努力"锻长板"
原创 江聃 券商中国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最近很多重要会议都提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国内外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格局”。在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了“锻造长板”。补齐“短板”,两者都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补短板”将在哪些方面发力?“锻长板”的提法有何新意?如何认识我国产业门类齐全的优势?营商环境还有何提升空间?带着这些问题,券商中国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研究部主任徐奇渊。徐启元认为,国内循环、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实际上强调的是对外开放的主动性。补短板,锻长板,都是为了增强中国对外开放的主动性。中国所有对外依存度高的地区,不一定都有“断供”的风险。在高度开放的条件下,要实现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必须有足够多的“杀手”。目前国内以核心技术为抓手的“杀手锏”并不多,需要锻造长板。另外,虽然我国的营商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供应的不确定性较小从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来看,能源、原材料、农产品、部分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国外。这是否意味着这些领域存在供应不确定性?徐奇渊认为,虽然中国对能源、原材料这类大宗商品的对外依赖度较大,进口规模也相当巨大。但是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而言,这方面供应的不确定性较小。因为大宗商品的进口来源地较为多元化,而且商品的同质性程度较高,国际市场的竞争比较充分,价格发现机制也比较成熟。除非发生疫情影响航运、战争等风险,一般而言,这类产品的供应不确定性较小。"对于一些核心部件,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可以生产和出口."徐启元说,在这种商品市场中,商品差异很大,市场集中度高,存在垄断,供需地位不平等。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产品的供应将受到双边政治关系的极大影响。比如现在中美之间,去年日韩之间。但徐奇渊也表示,中国同时也是一些核心零部件的最重要进口国,如果不能向中国出口,外国出口商也将面临相应的巨大损失。因此,这种行为的伤害性也是双向的。进而我们也可以理解,正是因为中国的产业链深度融入了全球生产网络,因此即使美国政客一厢情愿的推进所谓的“脱钩”进程,这也注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是一场“持久战”。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做法和指导思想,绝对不是配合美国去加速这个“脱钩”过程,而是要维护全球产业链的互相融合状态。以核心技术为出发点的“杀手”并不多上周末,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官宣”了华为芯片缺货的事实。他表示,由于美国第二轮制裁,华为芯片无法生产,最近都在缺货阶段,华为手机没有芯片供应,今年手机发货量可能比去年2.4亿台更少。余承东也透露,公司正寻求在操作系统、芯片、数据库、云服务、IoT的标准生态方面构筑自己的能力。徐启元认为,当前,全球疫情影响导致供应链暂时中断,中美冲突背景下的“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凸显了中国供应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回到隐居的状态。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企业家座谈时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闭门造车的封闭操作”。在封闭经济和自给自足的状态下,不存在“卡脖子”的风险,但经济效率也会大幅下降。我们在这方面有历史教训。此外,徐奇渊表示,在保持高度开放的同时要实现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必须要有足够的“杀手锏”。只有互相对等的卡脖子,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链安全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率。目前我国的生产体系、技术体系都较以往有长足的发展,长板数量也在相对增加,但是以核心技术为抓手的“杀手锏”还不多。科技方面,我国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补短板”将聚焦核心专利技术、基础产业和技术产业化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被看作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优势。徐奇渊表示,得益于工业品门类齐全的优势,我国形成了强大的国内生产、配套网络,这是我们产业链稳固、经济具有韧性的重要基础。同时,这也是在外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支撑力量。但他也强调,我们不要总是陶醉在“最完整的工业产品类别”的描述中,而是要对我们的长板和短板有一个客观清晰的认识。“中国的工业产品总体来说是最齐全的,但我们可能无法生产出一些细分得更远的领域和一些关键产品,或者即使能生产出来,但在产量、性能和稳定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徐启元表示,这样的例子绝不是个案。这些不足的背后,一是基础科学发展不足,缺乏核心专利技术,二是基础产业缺乏,技术产业化不足。国务院近日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在徐奇渊看来,这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新型举国体制”的一个有益探索和尝试。这个行业的投资规模巨大、周期长、风险大,而且对整体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大、外部性强,在新技术时代的商业应用领域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考虑到国际经验,我同意政府在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徐启元表示,同时也要注意积极发挥市场因素的作用,把市场能做的事情留给市场。要从产、学、研的角度思考这个产业的发展,完善基础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化。此外,还是要强调开放的视角,充分利用世界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为己所用,避免闭门造车。一批高品质的出口企业、代工企业有望趁势崛起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将加速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驱动型转变。同时,面对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出口转内销再次得到政策支持。从出口转向内销是否会打破国内市场现有的平衡?外需下降会导致国内产能过剩吗?徐奇渊认为,从总量上看,目前中国的出口表现并不弱,甚至相对于全球的深度衰退背景,表现还十分强劲,超出了原有的市场预期。其原因与我国医疗物资、电子产品出口强劲有关,与其他国家极端宽松财政、货币政策稳定了总需求有关,也与其他国家深处疫情之中、生产暂时停顿、供应出现瓶颈有关。世贸组织6月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显示,预计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约18.5%。第二季度,中国出口增速为美元小幅正增长,人民币正增长4.5%。7月份刚刚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我国人民币出口值同比增速已达10.4%,再次超出市场预期。“中国的出口保持了很强的韧性。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大幅上升、达到了历史高点,这在较大程度上抵消了全球经济深度衰退带来的影响。”徐奇渊说。其次,从结构上看,一些行业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比如服装、鞋帽等。徐启元表示,这类行业的出口增速将受到冲击,将面临更大的内销挑战。在这一类中,有相当比例的铸造企业。很多代工企业的产品质量都相当不错,但目前缺少的是品牌、设计等软环节。同时,也有一些非代工企业一直以开拓海外市场为主。但他也表示,这些企业的出口转内销还面临着一些机遇。在疫情冲击下,海外的进口商品供应受到冲击、面临断货。此时转内销企业的产品可以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缺。如果政府加以适当引导,如品牌方面的扶持,将可能会有一批高品质的出口企业、代工企业趁势崛起。舆论对商业环境没有帮助最新的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中,中国已经从2018年的78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31位。这说明中国的营商环境在近年来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改善和进步。“这对于巩固我国产业链、推进双循环战略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现实条件。”徐奇渊说。但是,“补短板”和“锻长板”是关系到全国的一盘棋。徐启元指出,在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指标只覆盖了上海和北京,没有覆盖其他沿海城市,更没有覆盖广大中西部地区。因此,中国的商业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空。徐奇渊进一步表示,在中美关系紧张背景下,部分外资企业受到较多的冲击。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络舆论暴力,或歪曲事实,或煽动情绪,对部分外资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产生了恶劣影响,使其面临的营商环境明显恶化。这些“帮倒忙”的做法,只会加速中国经济与外部的“脱钩”,无益于中国的对外开放。“外部环境越是复杂困难,就越需要理性看待外资企业在中国的角色和作用。”他强调。原标题:《继续提升营商环境!徐奇渊:核心技术"杀手锏"还不多,需努力"锻长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