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辛 叶辛:生活不会给我们答案
叶欣很健谈。他说话没有任何口音,偶尔会蹦出一两个贵州口音的词。那是十年知青留下的印记。
1949年出生的叶欣,经常用“共和国的同龄人”来形容和他一起经历过“下乡”的一代人,这也是他从“恶债”到“魂愁”的使命感。
“我经历了这七十年。我觉得写这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共和国的发展史。”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张伟/文/图
一个
叶欣新书《心灵受伤》中的主人公大多经历过知青,但他们也有其他更重要的身份和头衔——知名画家、书法家、作家和教授。我们之所以把笔墨放在这一代知识分子身上,源于叶欣对当下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关注。
在作家叶欣看来,文学艺术想要表达和体现的是人物的精神世界,但现在一些文学作品要么在抨击社会,要么在追赶时尚潮流,对当代人的精神面貌刻画得太少,尤其忽视了知识分子,忽视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
“回到上海后,我在上海市文联、上海市作协和文化界工作多年。书法艺术界的展览百花齐放,文学界的作品一个接一个,影视圈的作品也一个接一个。但事实上,这些当代艺术家的生活本身是什么?在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不愁吃穿之后,他们的灵魂也在追求中挣扎,也在思考如何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活得更有价值。”
小说中,程步涛是中国著名的画家。他在创作中突然死亡。大法医诸葛正认为程步涛是自杀的,引起轩然大波。这起猝死案件也引起了该省著名作家童青的关注和兴趣。童青深入程步涛居住的豪华别墅区,试图找出程步涛的死因。然而,随着追溯的深入,一幅当代社会的画卷慢慢展现在童青面前:出轨的模范夫妻、因受贿而逃往他国的商人、独居别墅的情妇……叶欣真实地描绘了现实生活中一些没有被提及的场景,同时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体会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同的精神蜕变历程。
直到小说的结尾,叶欣都没有解开程步涛的死因之谜。对此,叶欣表示,之所以以这种方式结束,是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没有答案。“我只是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太常见了。一些贪官的地下室里有很多现金,有的甚至把板条箱堆在一起拍照。最终宣判后,你说他说清楚了吗?有时候有些事情是没有结局的。”
2
写作40多年后,叶欣写出了《平等的身体》。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正在改变。没有改变的是他的现实主义写作立场。
“通过我的小说,你可以看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以及我们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生活的。当然,有些小说不只是想表现中国人的生活。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也写过,有人觉得有点忌讳,但没人说‘你写错了’。”
1983年,由叶欣同名小说《我的时代》改编的电视剧播出,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叶欣回忆说,当时,船员收到的信件占据了办公室的一半。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还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小说集》。
1992年,《孽债》第一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改革开放刚结束,大家都忙着下海赚钱,看小说也越来越少了。第一版《债》第一次只印了2万册。”在这个版本的后记中,叶欣写道,如果有一天这部小说能被改编成影视作品,那一定会很美。
1995年1月9日,电视剧《恶债》播出。全国各地的报纸上发表了252篇关于因果报应的评论,其中只有两篇是批评性的。在叶欣所在的上海作协,很多观众每天都打电话,有的表达对电视剧的喜爱,有的感谢叶欣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和他们所经历的生活。时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巴金告诉家人,每天摇摇床看《欠债》。“尤其是标题,非常感人。”
《叶欣传》的作者林颖清楚地记得她看这两部电视剧时的情景。《我的时代》播出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但却是一台露天黑白电视。《债务》播出的时候,我女儿刚刚出生。我抱着女儿一边看一边哭。”
事实上,“虚度年华”、“因缘际会”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现在,叶欣经常会遇到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表达父母对他作品的喜爱。“哦,我妈很喜欢你,我爸特别喜欢你的作品,因为他们的父母恰好经历了这一代人。”
三
成为一名作家是叶欣童年的愿望。虽然他因为爱读书一度被贴上“大帽子”的标签。
“少先队队长坐在我旁边,他经常批评我。看你借的书,不是光头,也不是戴那么深的近视眼镜。”组长还向老师抱怨,老师在叶欣的学生评论中写道,学生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这让叶欣相当不满。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叶欣对阅读的热爱。1969年去贵州插队时,大家都忙着带生活用品,叶欣却带了两箱书。农闲时,叶欣反复阅读自己带来的书籍,逐渐学会了一些写作技巧。“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当丽莎出现时,他注意描写她睫毛的颤动,这让我明白,唉,写人物不一定要描写他的眼睛、鼻梁、嘴巴、身材,有多美,你只需要把握细节。”
刚下乡后,知青们开始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中的一些人聚在一起抽烟打牌。叶欣对这些不感兴趣。他开始偷偷写一些小说,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在纸上。后来,叶欣的一些同学知道他正在写一本小说,并敦促叶欣把它寄给他们阅读。“他们自言自语,得到报纸,得到出版社的投稿。他们觉得我写的挺好,就试试看。”
当然,写作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在写小说的第一个时期,叶欣也收到了许多拒绝论文。后来,叶欣的姐姐把这些拒绝文件拿到炉子上。1977年春天,叶欣的处女作《高妙玲》问世,并被改编成电影《火婴》。此后,叶欣发表了一部又一部作品,成为一代人记忆中的符号。
上海的夏天仍然很热。在上海书展参加了几次活动后,叶欣回到了贵州,一个叫十里河滩的“山沟”。“这里很安静,远离城市的喧嚣。我可以写点什么。”
多年来,在交出文联一线工作后,叶欣有时间回贵州看看。他突然发现他熟悉的场景都不见了。“我经历了生产队的生活和赶集的场景,所有的农民都出去打工了。我觉得这些充满烟火和生命的东西可以通过我的文字留下。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对话
伟大的作家都关心
你自己生活的时代
阅读:你在《恶债》之后也创作了很多作品。你的重点是什么,或者你的创作源泉在哪里?
叶欣:实际上,我在这些作品中涵盖了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流传至今,都关注着自己生活的时代。我出生于1949年10月,与共和国同龄,我的一生经历了共和国所经历的一切。当这列火车跑得很慢时发生了什么?在隧道里,灯太暗了,看不见。是什么情况?隧道亮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我在那里已经70年了。我觉得写这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反映了共和国的发展史。
阅读:你已经创作了几十年。为什么能保持如此旺盛的创作精力?
叶欣:两个词“喜欢”或者一个词是“爱”。如果今天写点什么,感觉这一天比较实际。只是参加活动,没有写一个字,感觉今天又浪费了。如果你写一些真正有趣的东西,它将是有价值的。
阅读:你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关于阅读和写作的建议吗?
叶欣:我刚从书展回来。一年一度的书展基本上都是新书。去年的新书今年成了旧书。你读不完一本书。如果你贪婪地读,你读不完,你可能会成为书呆子。你应该选择你最喜欢的书来读,并找出你为什么喜欢这本书。这是你思考和消化的过程。读书有不同的倾向,人的性格也不同。有些人特别喜欢破案,有些人特别喜欢看精致短小的书,有些人喜欢看写战争形势的粗糙的书。但关键是在阅读文学书籍的过程中,要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本书,然后才会有进步。未来,在你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你会不自觉地展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才华。
是的
1949年10月生于上海。中国作家协会、国际笔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小说《蹉跎岁月》《孽债》被改编成电视剧,轰动全国。著有《蹉跎岁月》《因果报应》《三年五年》《恐惧的飓风》《花都》《溪畔情缘》《过客亭》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