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莉 两次“死里逃生” 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不让这些听障孩子失业
5月6日上午,青山区某商场的店面基本开门,但顾客依旧谨慎,只有保安、保洁人员和快递兄弟来回穿梭,显得有些冷清。在商场二楼的一家烘焙店:拖地、擦桌子、杀人、烤面包、打包,店员们忙得不可开交,随风而走。
“不幸中的万幸。我生病的时候,张金农教授救了我一命。”说这话的时候,两百多斤的邵胜强眼里闪着幸运。
这家面包店刚复工时没有订单,也没有顾客。就在这个时候,一群志愿者出现了,让这家店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邵胜强和他的创业伙伴给团购客户发订单。长江日报记者苗建社
有员工支持
他每天努力工作
▼
5月6日早上6点,家住青山友谊大道的邵胜强像往常一样起床了。早饭后,他来到汉口,与一位做网购的朋友见面交流。然后,我开车去了我的面包店。
受疫情影响,所有员工尚未到岗。店里只有一个厨师长,一个店员,两个送餐员,人手远远不够。体重超过200公斤的邵胜强戴着一次性手套,工作很快。一张小纸片在他手里飞了几圈,就变成了一个盒子。下午1点,40个团购套餐全部打包,其中青山石化20个,汉口后湖20个。
15份将在武汉三环内免费送达。送餐过程中,邵胜强的电话不时响起,有人问什么时候到,有人询问品种类别,有人咨询如何团购...
轮流送货后,他们回到了商店。天已经黑了。邵胜强和店员们开始清点第二天的订单,送到厨房厨师那里。
“我还有员工要支持。我不能每天都放松。我必须努力工作。”邵胜强表示,网购需要及时更新品种和文案,有问题及时回复。所有的面包和小吃现在都做好了。以前他不在社区做团购,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基本上,他每天都忙到凌晨。
5月2日,邵胜强和创业伙伴向团购客户发出下单。长江日报记者苗健摄
邵胜强说,开这家面包店的初衷是为听障人士提供一个与社会交流的平台。店铺恢复营业后,店里的员工会一个个回来,再也不用担心失业了。
志愿爱心接力
这家商店起死回生了
▼
“现在人不够,每天都在转。幸运的是,商店已经入不敷出。”重返工作岗位后一直工作的梅,是邵胜强面包店的合伙人。
4月1日复工后,对商场客流不抱希望,能否进入线上团购市场?梅和邵胜强分头出去找订单。两人用了“最笨”的方法,趁着送货高峰期,分头去青山区和江安区门口了解车队负责人,请车队负责人帮忙带货。
他们得到了一些好心志愿者的帮助。青山一号小区有个组长,第一次买了40多单,不仅没有收到佣金,还在小区帮忙送货。
也是在同一时期,武汉宝信、武汉建安石化等爱心企业主动订购面包卡。
志愿者的爱心传递着一个个小动作,帮助面包店一步步起死回生。
在医院里,“它快死了。”
被一件白大褂拯救了
▼
邵胜强住院期间与护士合影
现在,面包店的生意有了起色,几个月前,邵胜强的身体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1月中旬的一天,邵胜强突然开始咳嗽发烧。几天后,情况变得更糟。他去社区医院拍片,已经是白肺了,然后去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在人群中看到了邵胜强,急忙对护士说:“这孩子快死了,必须抢救。”
虽然当时发烧很迷糊,但我能清楚地记得护士说重症监护室的病房已经满了,穿白大褂的医生又给院长打电话,说病人情况太危险,然后腾出了空一张额外的床。晚上6点,邵胜强被推进重症监护室,然后直接走到呼吸机旁,高流量吸氧。
只要躺下,就能活下去——邵胜强不认识他,但他知道戴眼镜的医生救了他一命。“后来,从新闻上看到张教授的报告后,我才意识到戴眼镜的医生就是他。真是不幸中的幸事。”
几天后,邵胜强不发烧了,终于能吃东西了。1月23日10时,武汉关闭进出城通道,全面实现发热市民分级分类医疗服务。邵胜强被转到定点医院武汉红十字医院。
2月3日,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邵胜强康复出院,成为第一位从红十字医院出院的患者。
病愈后,邵胜强打断了他的朋友圈,直到他发了一张和病床上的护士合影。
5月2日,邵胜强在一家面包店工作。长江日报记者苗健摄
出院当天做“热线”志愿者
▼
2月3日,邵胜强出院。原本计划出院时填写志愿者登记表,但还是需要在酒店隔离两周。出院当天,他接受了17位朋友的咨询,内容包括症状、注意事项和治疗措施。
邵胜强认识的朋友比较多,朋友圈有4000多个朋友,高峰日咨询的朋友有近200个。
害怕死亡是人的天性。邵胜强是从死亡之手里走出来的人,看得见摸得着。每个人都希望身边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通过和他交流,他们可以得到安慰和自信。
找他的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危重病人的家属。另一个是你没有生病,你总是觉得不舒服。二三月份,经常是半夜,有朋友打电话给邵胜强咨询。比如他的体温是37℃,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担心,焦虑,失眠,睡不着。
随着疫情的控制,4月份以来咨询邵胜强的朋友逐渐减少。“从无知到极度恐慌,再到冷静面对和咨询他们,我见证了每个人心态的变化,这也是一次特殊的亲身经历”。
心存感激,做好眼前的事情
▼
今天,邵胜强觉得感恩就够了,懂得知足,做好眼前的事。长江日报记者苗健摄
我出院快三个月了。邵胜强忙于照顾家人,一家人还是分开住。我父亲住在黄陂,我的孩子和妻子住在汉口父母家。
邵胜强有两个孩子,最大的3岁,最小的刚过1岁。出院后就没见过面,只是视频聊天。
彩绘笔、积木、小机器人,还有爱莎公主最喜欢的裙子和玩具。就在上周,邵胜强买了几袋礼物,送到了父母家。
“这一次,我真的感受到了生死,而我的事业也受到了考验。我的价值观开始改变。我对世界的理解,对国家的理解,对社会的感知都不一样。突然,我豁然开朗。我可以冷静。”邵胜强说,感恩就够了,懂得知足,做好眼前的事。
5月2日,是我父亲的生日。邵胜强亲手为父亲做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并在朋友圈更新:“原来你是生死之间的安心!.....父亲说,看蜗牛,人生的路要慢慢走,回家的路要牢牢记住,生日快乐,我的英雄!”
重生的武汉人坚韧不拔
重生的城市充满希望
长江日报记者:方摄影:苗建视频:记者方摄像:苗建制作评论制图:胡鑫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联系本网站,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