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牧场主 美国农场主为何宁愿把牛奶倒掉 也不分给穷人 专家:想分却不能
前段时间,美国农民倒奶的消息引爆了网络。由于疫情,美国大量鲜奶滞销,奶农不得不将牛奶倒入下水道。这一幕和我们中学历史课本里提到的很像,中国网友也用“历史重演”来评价这件事。
和哪个场景很相似?也就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大萧条。上一次牛奶因为经济危机滞销,大农场主和资本家也倾销牛奶,把整个密西西比河变成了“银河”。
我相信很多人对美国农民的做法感到困惑。由于是大萧条,人们失去了很多工作,不能喝牛奶。为什么农民不低价处理这些牛奶,或者免费分发给穷人?至少你可以在大萧条后赢得声誉,为企业做出贡献。
甚至有人举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声称这在中国永远不会发生。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到底是谁在真正的倾倒牛奶。在历史教科书中,这些人被简单地称为“资本家”和“大农民”。其实教科书中提到的“资本家”是当时一些独立的奶农。
大萧条时期,美国大型乳业公司结成联盟,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手段,但损失并没有那么惨重。相反,这些独立的奶农赔光了所有的钱。他们的处境和穷人一样。不同的是,他们手里只有牛奶,却无法将其转化为收入。他们一日三餐不能喝牛奶。因此,他们只能挨饿,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材料。
所以,倒牛奶的不是“不吃肉末”的资本家,而是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美国人。至于他们为什么倒牛奶,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减少产能过剩带来的危害。
每个人都必须了解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降的市场规律。大萧条前夕,由于虚假的繁荣,美国的牛奶产量一再上升。仅在1929年,美国就生产了110.52亿加仑的牛奶。
大萧条爆发后,牛奶立即陷入产能过剩,价格突然暴跌。在早期,牛奶是只有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大萧条结束时,100磅牛奶的价格仅为0.99美元。是什么概念?例如,姚明体重300磅。你只需要花2.97美元就能买到他的重奶。
这些收益不如奶农的生产成本,市场经济有一个基本规律。当成本大于收益时,交易是不必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奶农不再卖牛奶。
至于为什么不卖,也不是免费或者低价给穷人。究其原因,要想低价对待穷人,就必须经过一个交易过程,而交易过程必然会产生交易成本,即运输和搜索信息的成本和时间成本。
换句话说,这些奶农想把牛奶分发给穷人,他们不仅失去牛奶,还要支付额外的运输费用。他们已经比较差了,又有什么能力为这笔交易买单呢?
这里没有考虑牛奶的储存成本。牛奶的保鲜期本来就短,每天的储存成本无疑更高。所以放在仓库里等危机过后再卖是不现实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全部扔掉。
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下的所谓倒奶事件,只是被想象扭曲的历史事实。并不是这些农民冷酷无情,宁愿倒掉也不卖给穷人。相反,如果省略交易的中间过程,穷人可以去奶牛场购买自己的牛奶,他们肯定可以自由饮用。人的心是多肉的,不会因为社会制度不同而有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过倒奶事件。2015年初,青海、山东、内蒙古出现了“倒奶杀牛”现象。可见,不倒奶不是社会制度决定的,而是市场规律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