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井 一口井崛起一座城
“当年,我赶着马去找草,就在这里停了马。我看着你。无边无际的戈壁就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火海。我迅速转过脸,走开了。你没有草,没有水,没有鸟,没有歌,没有花,没有人……”这首曾经在长江南北广为传唱的《克拉玛依之歌》,反映了过去克拉玛依的荒凉和建设者们开启戈壁滩的艰辛历程。
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为“黑油”。
1955年7月,一支由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的青年钻井队挺进克拉玛依。这里荒无人烟,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最高温度超过50摄氏度,冬季低温达到零下40摄氏度。水需要骆驼运40公里,帐篷可以被十三级大风吹起。
在这种环境下,青年钻井队打出了克拉玛依一号井。1号井位于克拉玛依市东南部。1955年10月29日,工业用油从1号井流出,当日初产原油3.7吨,成为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的标志。1956年国庆典礼上,一个写着“克拉玛依,1956年发现的大油田”字样的大彩车在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诞生了!
1958年国庆节,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石油地质队在沙漠中举行升旗仪式。
如今,克拉玛依一井已成为自治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克拉玛依最著名的旅游景点。2017年10月,克拉玛依一井入选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作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克拉玛依完备的石油工业体系和丰富的石油工业历史文化,为发展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克拉玛依人与生俱来的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激励克拉玛依市传承先贤、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的精神武器和力量源泉,都成为以一号井为主体的红色旅游精神内涵。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抓住红色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整合辖区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了红色经典线路、石油产业主题线路、研学体验线路等多条经典旅游线路。,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喜爱。据统计,2015-2019年,克拉玛依以1号井为核心要素的石油行业红色游客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588.3万人次,同比增长40.9%。特别是境外游客和新疆境外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占38.67%。红色旅游已成为克拉玛依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11月16日,“克拉玛依一号井红色旅游典型案例”以“创新创意引领红色旅游规模集聚发展”成功入选中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克拉玛依城市新貌
60多年来,克拉玛依油田作为新中国第一大油田、新世纪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连续28年生产原油,18年稳产1000多万吨...令世界惊叹!如今,随着产能10亿吨的两大油区——马湖和吉木萨尔的发现,克拉玛依又创新高。
它生来就有石油,靠石油茁壮成长。克拉玛依市有油田相伴。经过60多年的努力,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模范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已经“开花”的克拉玛依,和这座美丽的石油城市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克拉玛依现已建成我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形成了集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炼制和石化下游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同时,克拉玛依加快城市转型升级,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日益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环境迷人、社会繁荣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的新型现代化石油城市。
今天的克拉玛依市美丽干净,有着浓郁的现代气息。克拉玛依河就像镶嵌在城市中的玉带,两岸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市民悠闲漫步。夜晚,喷泉广场充满欢笑和欢笑,五彩缤纷的水柱美不胜收,就像江南水乡一样。
从吕远的《克拉玛依之歌》,一片“无草无水连鸟都飞不起来”的沙漠戈壁,到易中天的《克拉玛依赋》,“旖旎迷人,堪比绿野;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大部分都是在开灯的时候...塞北看起来像长江以南,没有渔船的夜晚有歌声,这是世界上美丽的一幕。克拉玛依,中国石油工业的西部圣地,祖国西北的一块黑色宝石,正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
审计:元航
克拉玛依日报记者:张兆庚
图片:克拉玛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