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风流 朱东惠《大河风流》举行研讨会 塑造了真性情的东北人物群像
著名作家朱东惠《大河风流》是一部约一百八十万字的厚重制作,这部小说是作者二十年锻剑、精修细磨打造而成的。作品描绘了大辽河畔以冯氏家族为主的几个家族四代人不平凡的人生之路,经过的大事件,发生的传奇故事;缩演了从上世纪初到现今百年里中华民族的春秋大义,沧桑巨变,风云幻化。
主人公的际遇成长、家国情怀、卓绝奋斗、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映衬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衰兴,民众的甘苦,世事的炎凉,人心的幽明;显现了光明与黑暗、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昧、磊落与无耻、无私与贪婪的缠斗和转化;折射了文化的光辉、人性的复杂。
研讨会现场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的朱东惠《大河风流》长篇小说研讨会,近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滕贞甫,辽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云宏,辽阳中石油作协秘书长韩辛,辽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吕阳镜,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中国作协文艺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吴秉杰,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王必胜,中国作协创研部原研究员牛玉秋,《小说选刊》编辑部主任顾建平,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文艺报》新闻部主任李云雷,《解放军报》 副刊编辑傅逸尘等出席研讨会。
朱东惠在梁鸿鹰看来,《大河风流》最能站得住脚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它不仅写出了人物的命运,也写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奋斗历程,写出了这片黑土地上的历史变迁,呈现出史诗性的弘恢叙事,特别是书中的一些小细节,显示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人印象深刻。
彭学明表示,《大河风流》注重人物刻画,几乎每个人物都是非常鲜活生动的面孔,内在性格、外在相貌、内在情感、人物的命运都是波澜起伏各有不同。这是一部向东北大地和东北父老深情致敬之作,在作品里看到别样的、真实的、厚重的东北大地,也看到别样的、真实的、真情的东北人物的群雕。
李云雷认为《大河风流》书写东北,与当年萧军、萧红等作家所持的角度视野有很大的不同,提供了一种新的历史视角,重新去审视过去的百年历史,把一个地方的一段历史整体塑造成一段史诗性的写法在文学作品中比较少见。小说塑造了很多人物,让我们也理解了人物和历史的复杂性,继承了传统中国的美学,注重故事注重人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小说《大河风流》分为上中下三个系列长篇,约一百八十万字,是作者二十年锻剑、精修细磨打造而成的。作品描绘了大辽河畔以冯氏家族为主的几个家族四代人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第一部描述了一位东北军人的成长奋斗史和辽河两岸两个村庄几个家族几十年的兴衰史,折射出关东大地、辽河平原的民国风云、抗日烽火、解放战争的雄奇史诗。主人公冯德双是一位与张学良将军同庚同乡、有生活原型的人物;苍生泪、家国恨、英雄气、儿女情,热血肝胆、悲壮缠绵,演绎出了一场威武雄壮、委婉跌宕的人生活剧。书中还创造出一个鲜活人物冯子祥——一个典型的关东大地土特产地主,阅读后给人以极深的印象。此外,如田牧、玉儿、田先生、老艄公、冯宝、郭老道、张氏父子、郭松龄夫妇、田万铜兄弟等人物,刻画描写得都很有特色,每一个人都是活脱脱的典型人物。
第二部是以冯德双的两个孪生孙子冯惠中冯惠华为主人公。他们与共和国同龄,一个虎气,一个文气;一个是军人,一个是知青、大学生、国企干部。其成长、生活历程波澜迭起,错综复杂。开篇就把人物置于一种风云突变大起大落的危局;农村、工厂、军队三大板块有机转换,把巨大的与细小的、雄强的与阴柔的、最国家的与最私人的生活十分贴切地揉和在一起,兄弟二人呼之欲出,亲切可信。另些人物如冯雪、刘芳、张蓓、马长青和赵小青、刘继祖、王卫红的描写刻画也非常典型。作品气势宏大,将人物命运化为富有血肉的历史,将历史融入人物曲折的命运,人性深度和精神诉求感人至深。
第三部着重描写了辽河儿女宋小霜孙剑辉等青年彦俊和冯氏家族年轻的一代冯汉雄冯羨雄兄妹走向世界的成长奋斗历程。以石油为基,地方军队花开并蒂,国内国外绵针密线,透射出如歌诱惑的时代多元价值选择中仍有一大批理想主义者不忘初心,怀有美好的梦想在为国家和中华民族不竭奋斗。作品对现实社会开阔深入地关照,直面世事的复杂与严峻,英雄气长,儿女情深;饱满如澜的激情,烈烈如火的爱情,丰沛地贯注全篇。还鞭辟入里地描写了贪腐之官如何一步步滑入深渊;进入深层次的剖析,入泥淖之人灵魂挣扎与忏悔的过程真实可信。故事生动曲折,情节扣人心弦,语言优雅富有诗意,人文地理知识深邃宽泛。作品富有大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