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有几人做到
古代先贤把德行、立功、立言作为人生最高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称之为长生不老。放眼中华五千年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能达到这个目标的人似乎凤毛麟角。
只有他,观察自己的德行,不仅正直,而且正直,一生都在“奉献良心”。看到他的功绩,作为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镇压叛乱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观其言,创“心学”,成大器,注重“知行合一”,国学经典将永垂不朽。他——就是王阳明先生!
立德
什么是立德?美德就是美德和美德。《左传·相公二十四年》:“有德在至正,立功在次,言在次。虽然很久没有废除,但被称为长生不老。教育界也有“以德育人”的说法。吴京的《贞观政要》也更明确地指出,“人之立于斯,贵者唯德,何须谈荣?"
纵观古今中外,只有中华民族才能把美德放在人生价值的最高点!曾子的杀猪、韩信的报恩、吕布的许诺,都是以德著称。与今天不同,当代各种拜金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都在抬头,而且愈演愈烈。
王阳明13岁的母亲去世,那是青春期的青春期,但并没有影响他对普通人的大爱。他问老师:第一节课是什么?老师回答:“但是阅读是第二位的。”王阳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恐怕上第一堂课不是第一等的事情,还是看书向先贤学习。”在儒家的信仰中,人生的境界分为圣人、圣贤、君子、学者和平庸。圣人是圣人和圣人的统称,指品德高尚、智力非凡的人。一窥全豹,可见王阳明最初的野心是多么的崇高。
周恩来总理年轻时也决定:“为中国的崛起而学习!”岳飞“尽忠报国”,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
俗话说,三岁就老了。古今中外都一直强调志的重要性,比如王阳明、周恩来、岳飞……他们大多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做出贡献
立功,就是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信用在古代很容易获得。或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或为一方服务,造福一方百姓。
王阳明一生不仅是一位儒生,而且拥有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主要有三大功绩,分别是十三年巡抚南干、十四年宁王、嘉靖七年征伐泗田。尤其是郑德十四年夏,王阳明平定了西宁王的乱局,扬名天下。
作为一名官员,王阳明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尤其是郑德元年冬,宦官刘瑾擅政。王阳明上去商议解救被囚禁的御史戴等人,却惹怒了刘瑾,贬为贵州隆昌驿站。王阳明在旅途中吃了很多苦,来到隆昌,在那里他按照习俗教导当地人,深受百姓喜爱,并在这里致力于教化,史称“隆昌教化”。
建立/发现一种理论
也就是说,这本书屹立不倒。
无论如何立功立业,为道德挺身而出,或者发表言论,都离不开客观环境,时代造就英雄。从后世来看,王阳明以“龙场悟道”为人生重大转折,王阳明对圣人概念的理解发生了质的变化。
龙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以北约80英里的修文县。那时候还不发达,人口稀少,与世隔绝,散居着不会说一口流利话的苗族、彝族,环境十分简陋艰苦。文天祥说:现在是清贫的节日,越是艰难,越是需要时间陶冶心灵。王阳明正是通过在隆昌三年的生活,自己盖房子,自己劳动,自己耕耘,自己吃饭,为他追求成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阳明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华,创立了自己的心学,这是一种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影响深远的新儒学。
王阳明广为人知的理论是“知行合一”。除此之外,还有“心即理”和“良知”的概念,它们实际上是相互反映的。从理论和行动到目的,都要用心去感受世界,用身体去实践,最终达到“良心”。更何况“天下虽大,有善心,有良知。普通人虽然是圣贤。”
王阳明临终前说:“此心光明,我能说什么!”君子坦荡荡,他要求自己一辈子问心无愧,他自信自己能保持心中的光明,他还能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