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 江苏常州武进区:“新苏南模式”的双创探索
2016年5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三年来,武进区把双创示范基地与苏南模式转型升级试验区建设相结合,发扬“事事当争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阳湖精神”,营造“勇立潮头、宽容失败”的双创氛围,走出了一条以“创新+资本+人才+开放+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新苏南模式”,成功实现了从“洗脚上田”的农民创业到全民创业、从“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到产城融合的开发园区、从国内市场配套到国际化之路、从“红帽子”企业、家族企业到股份制企业的大跨越,为全国县区打造“双创”升级版提供了借鉴。一是构建高质量生态圈,为双创种植沃土作为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双创”企业生根发芽赖以生存的“土壤”,为武进区“双创雨林”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阳光和雨露。优化不求人政府服务和办事。武进区深化简政放权、强化监管、完善服务改革,实施非会议审批改革,构建区级政务服务“网络”和乡镇一级为民服务体系,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打通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行政审批事项整体办理环节和材料压缩三分之一以上,非会议审批事项占比达到95%。2个工作日内登记开业,3个工作日内取得产权证,45个工作日。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武进区整合推进产业发展、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创业就业、人才集聚等政策。,形成跨领域、全链条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发展大众创新空时期促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2018年,全区共减免各类双创企业费用1.2亿元,实现各类税收优惠168.9亿元。
注重双创示范,发挥带动效应。武进区激发各个板块的双创活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双创模式和经验。武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核心园区--常州科教城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连续五年获评“创业邦”中国最佳创业园区第二名。武进高新区聚焦打造以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为特色的创新创业生态高地,集聚机器人制造及相关企业500多家,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近四分之一。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建成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构建了“研究院+公司”的创新运营模式,成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石墨烯产业化基地。二是激发主体能动性,打造双创新引擎在武进区,创业富民、创新强区成为共识。武进区以科研人员、海外人才、企业职工、大学生、农民等人群为创业重点,形成全民创业、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和“创意+创新+创业+创富”的双创文化氛围。提升国民创业精神。武进设立人才工作站,引进领军人才项目,形成“武进人才”品牌。完善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的体制机制,吸引专家教授创新创业,集聚3000多家科技创业企业和100多名国家级双创人才。发布“青年大学生创业”行动计划升级版,成功实施大学生创业项目3000个。在农民创业方面,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村集体、能人等多种创业模式,培育了下溪华牧特色农业产业创业基地、太澳村互联网+农业创业特色村等农民创业品牌。2016年以来,累计支持1.41万人创业,4万人通过创业实现就业,新增就业11万人。三年新增市场主体8万家。2018年,市场主体超过16.6万户,每三户就有一户是老板。精准实施创业政策。武进区把人才强区战略放到突出位置,推出人才荣誉工程等招才育才“政策礼包”,为大学生“找岗位、找技术、找圈子、找平台”,打造项目池、资金池、政策池、人才社区“三池一社区”模式,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圈”。实施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百千万工程”,编制“武进区人才发展行动计划政策白皮书”,出台培育小微企业、人才强企、人才“金梧桐”计划等政策,促进了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全方位创业服务。武进区对不同时期的创业者实施“助航”计划,提供“管家式”配套管理、“众筹式”融资平台、“导师式”创业培训等一站式服务。成立“高技能人才学校政企合作联盟”,与400多家单位成立人力资源合作联盟,为企业与人才深度交流提供平台。截至2018年底,全区各类人才近25万人,高层次人才约2.1万人。共引进领军人才团队998个。三、聚焦产业创新链,开拓双创新局面武进区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导向,完善和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突出创新型企业引领。武进区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全方位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创新型企业做优做强,至2018年底,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37家,育成7家江苏省创新型领军企业、近百家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县首位,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居全省第一。不断加大企业创新的组织动力,组建由CRRC研究院、新余集团等企业牵头的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联盟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带动相关产业创新,形成石墨烯、微特电机等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实现股改、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区内上市企业3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8家、上市后备企业100家,上市企业数位列江苏省县第二位,形成了规模大、多层次、全类型的上市企业群。推动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加大创新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引进100多家中国科学院R&D机构和高校,为创业企业提供科技支撑和服务。加速成果创造及转化。深化“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创新模式,连续13年开展科技长征,促成1200多个科技企业落户。推动中科院常州先进所、大连理工常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一所两制”,与企业联合共建开放性产学研合作平台。全区累计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40家,建成了武进区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常州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江苏佰腾校果网等一批科技成果转移中心。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石墨烯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入选首批苏南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武进国家高新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2016年至2018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80项,累计技术合同成交额37.3亿元。四是突出平台多维度,打造双创品牌近年来,武进区深入推动双创平台持续健康发展,把国际合作作为武进区创新创业的独特优势,多维度、多元化地开展国际化创新创业合作。中以创新园按照“以色列在华技术、项目、资本合作的桥头堡和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推动实施中以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搭建中以创新合作中心网络平台、国际技术转移交易平台和中以新零售平台,聚集了80多家以色列和中以合作企业。引建中德产业创业创新与合作中心、中德职业教育与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中德设计研究中心、江南克拉尼设计院等创新创业平台和科技企业。打造多元化、双创载体,坚持“园区驱动战略”,形成了以常州科教城为创新核心的“一核四区”发展格局,构建了符合创新创业需求的产城融合平台体系。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84家,双创载体面积超500万平方米。组建科技创新创业联盟,常州科教城人工智能制造众创社区、武进高新区工业机器人众创社区被评为江苏省级众创社区。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的“机械加工协同协作平台”、江苏中科院智能院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钱璟康复公司的“璟云精准康复综合服务平台”获得2018年省制造业“双创”示范平台认定。绿色建筑产业示范基地、湖塘科技产业园示范基地等8家基地被评为江苏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五是建设金融试验区,增强双创新驱动力武进区建设江苏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和省级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集聚区,全领域集聚金融服务资源,全方位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为创新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武进区主动与银行、证券、创投等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推出“人才贷”“小微贷”品牌。将设立新的“人才专项基金”,以产业资本引导社会资本集聚,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源头活水。推动集聚完善金融网络。推进武进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已进驻金融、类金融企业25家,科技类企业28家。全区拥有各类金融、类金融机构90多家,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公司170家,基本形成了涵盖广泛、功能完备的金融网络体系。多措并举创新金融产品。设立总规模80亿元的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推出“银证丹”“苏微贷”等金融创新产品。加强银企政企合作,借助大数据分析,结合企业税收等条件,为资质较好的小微企业配套“快贷通”“税务电子贷”“小微快贷”等产品,有效解决了企业缺乏有效质押等实际问题,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带来了有形保障。下一步,武进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以营造质优开放创新创业生态为主线,以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为着力点,充分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融合科技创业平台、企业研发平台和大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作用,瞄准高质量发展,强化科学技术、体制机制、平台载体、营商环境、管理工作五大创新理念,打造产业化、集群化、国际化的双创示范基地。原标题:《武进:对“新苏南模式”的双重创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