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简介 梁漱溟:14种人生态度概括孔子思想
作者简介
梁漱溟,蒙古族,原名桓鼎,又名明寿。他用笔名过着自己的生活,要瘦,要洗自己的名字,然后再洗自己的名字。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和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
国学大师梁漱溟总结了孔子的思想:这十四种态度中可以包括一部《论语》。
一个
乐:没有“苦”字的《论语》
我们一打开《论语》看到孔子的第一态度,也就是孔子的人生之路,就发现他的意义很长很精彩。
在《论语》的第一章,孔子开始说:
时不时学习是一种乐趣,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们不知道也不担心做一个绅士。
单从这些话就可以看出,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可想而知,他内心是沾沾自喜的。二、如:
叶公问孔子关于鲁兹的问题,但是鲁兹错了。孔子说:“不说话就是男子汉,发脾气就忘忧。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老了。”
他自己说自己的人生就是如此,说明孔子的内心充满了乐趣,人生的乐趣是显著的。
2
仁:温柔而真诚
仁是孔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人说,《论语》讲仁的地方有58处,而阮元在《研究教室》中的《论仁》说,仁在《论语》中可以看到105次。这里可以证明,仁是孔子最重要的观念之一。
仁就是善良。孔子说
孝也是仁的基础。
为什么说孝是仁的基础?所有的人都爱自己的亲人,尊重自己的兄弟,用温柔真挚的感情和丈夫、父母一起爱自己的儿子。
我已经很久没有被杀了,已经三年了...
孔子说:“吃米饭和织锦对你有好处吗?”
说,“安。”
”阮是赞成的。君子之丧,不甘食旨,不乐,居不安,故不为也。今天,淳安正在做。"
杀了我。孔子说:“施之不近人情。这个孩子出生三年,然后就被父母放过了。经过三年的哀悼,整个世界都失去了。孩子对父母也有三年的爱!”
从这段话来看,结果带出一个仁的问题,好像说感情冷,硬就是无情。他心里觉得安全,就叫麻木不仁,心里觉得不安,就叫仁。可见,仁是一种温柔真挚的感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仁,所谓的爱,难道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命吗?!
三
谨慎敏捷
古代人什么都不会说,却羞于低头。
一个绅士希望说话慢,行动快。
善良的人也会说话算数。
子贡问那位先生说:“先说,后跟。”
君子以言行为耻。
不说出来很难做到。
一厢情愿的话会变色,但很新鲜。
刚毅,木讷,接近仁。
孔子不爱说话,只在田里干活,这里可以看到。
四
看看你自己
这种态度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来,值得注意的是:
君子自讨苦吃,小人自讨苦吃。
古代的学者是为了自己,而今天的学者是人。
这就是看自己不看外面的态度。
五
看看现在
这与看自己的态度有关。孔子说。
绅士想不出自己的位置。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出去。
不在其位,不求其政。
最后一句话,或者带有其他意思,也可以帮助表达只看当下的态度。以上两种态度就是对空的态度和对时间的态度。一是关注这里,二是关注当下。
六
不要盲目追随宗教
因为宗教与上述两种态度相反,宗教有一个非常长久和深远的目的,所以它反对他。
问鬼神,子曰:“不能助人,不能助鬼。”他说:“敢问死。”孔子说:“不知道生,怎么知道死?”
他只关心现在的生活,不关心死后的事情。不要谈别的。所有的宗教都在谈论过去和未来的事情,但关于鬼神的事情恰恰与孔子“以阿谀奉承代替鬼神”的态度相反。他只需要人们崇拜他的祖先,例如,“孩子们不要谈论怪力的混乱”就违背了宗教。那些占据宗教最高权力和崇高地位的人,比如佛教经典,很少谈论人事和时事。佛教和孔子真的各行其道。
七
非功利的
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走在利益之上更令人愤恨。
八
不处罚
孔子说。
以德治国,比如北辰占其位,众星拱其位。
路在政治,刑在刑罚,人民自由无耻;要有道德,要有礼貌,要有羞耻和体面。
这种新鲜的态度和法家的态度是绝对不同的。盖一谈王者,谈霸凌。
九
小弟
我们可以说,孝道与礼乐有关。礼仪和音乐的根本所在是无声的音乐和没有人情味的仪式,即生活中的美和优雅。孝的根源就是这种柔软的心理,也就是生活的美好和优雅。
孔子说的一切都是关于个人生活的,我们也应该持这种态度。从心情方面谈孝道,自然活泼有趣。所谓孝,仍是我们讲孔子乐的心,仁,也是礼乐之心,即所谓一心。
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自然会生出美好的生活。很多美好的生活,也就是很多美好的东西,都是父母兄弟的东西。如果最直接的人,最直接的事,还没有定下来,其他的事就不好说了。
老朋友的生活应该从他的弟弟开始。
孝顺也是做人的基础
10
生活
所谓生活的事情似乎也让我们关注。孔子在谈自己的人生时说:
五十知道命运。
道必行而死,道必废而死。
我不知道我的生活,我不认为我是一个绅士。
所谓知天命者,知不过是一种理解,仿佛与天命相连,既与天命兼容,又与大人缘融为一体。所谓利己,看着眼前,就是一种完美的态度,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是绝对的,他不离开这里,而且一直风生水起,从来没有把宇宙打成两段。
11
仪式
所谓的业主是人情的自然要求,不是虚假人情的形式。
问礼之要义,子曰:“问得好!礼胜于奢;与其容易,不如迷失。"
由此可见,礼貌的根源是人情,人若有情就更好了,不要在很多繁文缛节里。孔子认为不好的是他不动。他说:
我不太重视,不尊重,在哀悼的时候也不哀悼。
12
别生气,别生气。
他备受推崇的弟子是晏子。而赞美晏子优秀的话语是“不要生气,不要两引”和“退也,他心三月不违仁”。虽然这是晏子的一生,但说明它在孔子的一生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这是一种态度,但却是两种态度。
我们知道愤怒是性情中最难的东西。如果不陷入气质和习惯,最好不要生气。其他人不会受到伤害。
不通过有两个意思:
一是要知道。我们通常会做很多错误的事情,而我们往往不知道。如果知道错误,这种知识是坚持不懈的。
一是改变。知道之后就不会再有了,也就是所谓的不懈的兴趣,所以不能改变太多。
13
没有意图,没有需要,没有坚实,没有我
没有意义,没有必然,没有稳固,没有我,我们可以解读为:不凭空猜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刻板,不自以为是。
杨次虎经常提到这种态度。当他在脑海中谈论孔子的一生时,他经常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我不快乐”。
他说孔子经常这样说。如果孔子说我们不同,我们可以做任何事情。我一开始用了“不确定”这个词,但是感觉不太好。我们最好用“对不起”。
一共十四种态度,可能还有其他态度,但大部分都不是很重要,只有十四种重要。这十四种态度中可以包括一部《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