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灯团队 创业7年 这位90后新锐潮商是这样走过来的
当60后、70后赶上PC时代的初潮,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第一代创始人,80后抓住移动互联网的行业机遇,迅速实现财富自由和圈层飞跃时,90后才成长为职场中坚。第一批90后即将年满30岁,90后往往被认为是不被命运眷顾的一代。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90后未来的机会可能大部分存在于企业内部,比如成为一家公司的业务负责人,而不是独立创业。
然后,当外界对90后创业者的态度从“不靠谱”的质疑变成“没有机会”的同情。作为当事人,他们如何看待所谓的“时代命运”?如何面对挑战和自我进化?从创业七年的90后CEO王的自述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大二的时候,我想自己组队。所以,我和易易沟通后,成立了一个校园推广组织,叫魔灯校园传媒,为高校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这家公司是兼职猫的前身。
当时第一笔订单来自中国移动,项目金额不小,总计约20万元。是学校每年新生开学都会有的中国移动项目,比如收费100送300的推广。客户要求我们承包10多所学校,还要求我们兼职团队至少有50人。
当时我们只有六个人,但我拍了拍胸口,告诉他我们有这样的团队,并请他在开学的时候来参观我们的团队。而且,他还要求得到表演的承诺。如果我们达不到业绩,我们可能会赔钱。但当时我们自己做了计算,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所以现场同意了。后来这个订单我们赚了五六万,用这些费用留住了团队,从6个人到16个人,再到80多人。
仅仅一年后,我统计了自己的年收入,发现校园媒体容易出现瓶颈。就在那个时候,我也通过媒体关注了互联网,看到一些90后拿到了几百万的天使投资。我一直梦想着有一天,我能获得这种水平的投资,我能迅速拓展、尝试和落地我们的商业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魔灯内部成立了一个宣传部门,后来改为网络部,主要是组建IT开发团队,这次转型选择了两个方向。首先是现在在微信里做一个类似本地生活服务的会员卡。同时,我们也考虑利用魔灯的资源和经验,做一个移动兼职APP。当时我们发现市场是空白色的,没有这样的产品,但是我兼职的时候发现市场比较混乱,大家都有这个需求。
需求加经验,我们在两个方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我们变成了兼职猫。前者在空之间市场较大,但后者更适合我们。
所以在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权衡利弊。我创业的时候,投资并不多,所以是以微型创业者的身份创业的。神灯盈利了,所以我现在去做团队,我自己也没有真的投钱。严格来说,应该只投资20美分。刚开始的时候,我花了2毛钱做了一本策划书,交给客户。我并没有为成为一家公司付出太多努力。我把魔灯的钱转到这家公司,正式注册了。
2013年底,2014年初,我大四的时候,APP上线,获得天使轮投资。然而,事实上,在开发兼职猫产品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兼职猫的开发团队来自魔灯网络部。早期我们都是通过校园广告赚钱,利润比较薄。APP开发出来后,不得不推广,所以公司遇到了资金链的问题。
当时我们决定多拍广告项目,甚至通过兼职猫APP去找兼职。当时杜蕾斯在大学城从事销售推广,我们整个团队都成了兼职人员,只因为这份兼职的提成比别人高。然后我们拿到钱做兼职,回公司帮忙支付费用,给程序员发工资等等。
那次会议我没有拿到天使轮融资,大家原来1000多元的工资也减少了。在那个时间点,技术团队的一个核心骨干发现工资发不出去,产品也无法推广,于是带领团队把我辞退了。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试想一下,公司从APP上线到现在才成立两个多月。作为创始人,你被别人炒了鱿鱼,说明你是一个非常失败的团队经理。
不过,我得想办法保住兼职猫的产品、代码和各种知识产权。而且带头的人还是股东,持股15%-20%,我还需要协商才能保住股份。如果股份留不住,融资就泡汤了。对方已经是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了。后来面对他,我直接说公司要倒闭了。我们不打算继续了。保留他们的股权有什么意义?这样,股权就会被返还。
我们必须找到新的技术领导者。在这之后,我们决定训练自己,而不是寻找社会工作者。于是我在神灯队里选了一个靠谱的人,一点一点带着他,重组了队伍。回过头来看,最难的是刚才提到的时间点,因为那个时间点离倒闭太近了,公司可能24小时就没了。
后来公司慢慢好转,也引起了一些外界的关注。2015年,我参加了中南海科教文卫座谈会。当时90后创业的标签挺吸引人的,一下子就有很多媒体来关注我。起初,我有些影响,甚至有点萧晴飘。因为毕竟去中南海开会,见过很多领导。当时我还有一种感觉,也许是前几代人努力了很多,都达不到的高度,突然有一天我达到了。
那段时间有很多媒体来采访,有好几个月我的生活里都有一台相机。当时确实对个人生活有影响,但我觉得是积极的,因为我的主线是创业,让公司变得更好。随着这些媒体的关注,市场份额可能会变得更高。这次事件确实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当年的用户数量比2014年增长了50多倍。
以后,这个标签会带来一些麻烦。目前,兼职猫已经从to C变成了to b,在to B领域,之前90后CEO的一些做法会让其他人觉得不靠谱、轻浮,导致to B业务的拓展存在一些先天的挑战。而且这个举动是不可持续的,之前很多人的经历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要不断寻找更适合的发展模式。
我对成功有一些定义。我首先会觉得我想成为一个地方的首富。在商业谈判中,商人一定要赚钱,创业也要以赚够钱为目标。如何衡量足够的钱?很早的时候,我就把一个地方的首富作为衡量标准。这可能也和我对家庭的责任感有关。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让家人无忧无虑。这可能就是我和一些90后CEO的区别。我还是属于草根创业。
早期,我把谢国民视为偶像。他是一个典型的成功商人。后来我在反复阅读的时候,有一天下午不小心跑到汕头的新华书店,打开了《王传福传》,里面主要讲了王传福从学校做研发,然后和表妹一起创业,逐渐成为首富的过程。当时我非常渴望成为下一个王传福。但是后来我会慢慢把马当成偶像,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一个人的认知或者我们的追求发生了变化。我现在尝试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最能看到的就是马,所以我选择他作为标杆。
从事业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一个人一旦选择创业,他就回不去了,因为真正的企业家会喜欢创业的状态。工作没必要面对太大的压力,但是也有很多限制,比如打卡,上级的压力。但是企业家不一样。你只需要继续奋斗。这场斗争不限于空小时和时间。也许你每天晚上甚至凌晨都要工作,但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你会喜欢这种状态。
-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