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剩女随便上 一位“北漂大龄剩女”的哭诉:33岁 嫁给对的人 才知道我错了
“社会时钟”下的老年妇女
后台收到一封私信。一位35岁的妇女说,她被迫结婚,不敢回家。五一假期,她身边的人要么出去玩,要么回老家看父母亲戚,但她不想出去挤人,也不想回老家。
从三十岁生日开始,回老家越来越难了。每次回去,难免会被催婚,被拖着去见各种相亲对象。渐渐地,她不怎么回家了,但父母的结婚电话还是每周如约而至。
她催她结婚烦透了,问我:该不该找人结婚,什么年龄该做点什么让父母不担心?
当我看到这封私人信件时,我很感动。我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我选择了单身,我无法忍受家人随意结婚的冲动。哪个选择更合适?
没有标准答案,或许下面的故事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以前的搭档。她22岁大学毕业时来到北京。她一直一个人工作,工资和职位逐年上升,终身大事也空短。
她刚过25岁,父母就开始催她结婚。每周,她都会打电话询问自己的情绪状况。当她得知自己一直单身时,她急于介绍她的相亲对象。
当初把所有像她一样北漂的单身男人都介绍了,七姨八姨的人脉都用上了。当时她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不想结婚。虽然她去见面了,但她说见面后不合适。
后来,她被介绍给家乡的人。每次放假回老家,不是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当然,结果还是不合适。
从25岁到29岁,那几年她和父母的关系非常紧张。她妈妈问她:“你老了,别人家都在笑,你一个人,能过这种生活吗?”
家里的亲戚也来讨伐她,好像她没有遵循大多数人既定的人生道路,她的人生也就没有用了。
一时间,她陷入了迷茫。她不想结婚。她只是“爱情至上”。她想找一个一眼就能确定一辈子的人。她不想将就。
但外界的声音打乱了她的坚持,仿佛找到一个合适的男人结婚,让父母不再为这件事操心就好。
30岁开始接受父母介绍的相亲。她去见任何一个他们说好的年轻人,和她妈妈讨论相亲的利弊。亲子关系缓和了很多。
婚姻伴侣受到父母的青睐,与她有相同的教育背景和家庭条件。简而言之,它看起来很合适,被认为是别人眼中的“合适人选”。
相识半年后,在北方漂泊近十年后,她结婚了,回到家乡生子。丈夫在家乡市区工作,婚姻平淡如水。她不会真的打电话给那个人。即使结婚了,她也经常恍惚,不知道他们之间是否有爱情。
生完孩子后她没有去上班。曾经强大的职场离她越来越远。她不常发朋友,偶尔会想念北京。
我一直以为她已经接受了自己的命运。
前几天深夜,我在写稿子的时候,她突然发信息问我怎么样,然后她自言自语。
她今年33岁。看着朋友圈里还在北京打拼的前同事,再看着自己,她突然后悔了。她说:
我以为嫁给父母眼中的“对的人”,按照他们的意思结婚生子,好好生活,一辈子都会这样。但他是我父母暗恋的人,却不是我暗恋的人。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我放弃了之前的婚姻。这是我父母想要的,不是我想要的。33岁,嫁给了所谓的对的人,才知道自己错了,我不应该妥协。
“社会时钟”下的大龄剩女需要在什么年龄做些什么。结婚生子是既定路线,很难改变。
我理解她的无奈,也更能理解这种无奈背后的妥协。在一个被婚姻推动者包围的环境中,很难坚持自我。
但是,大龄女性结婚或者随便结婚的方式不只有两种。
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二条建议你要小心
33岁女人的经历给“大龄女性”一些建议:你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二条建议你慎重选择。
第一种方式:选择坚持,等待爱情的到来
爱是你不能要求的。有时候,你越想拥有它,就越难满足它。
年纪越大,越难遇到真正爱的人。
因为在选择爱情之前,首先要看双方的条件是否匹配,然后纯粹的爱情不能忽视这一点。
然而,老年女性在婚恋市场上的竞争力较低,遇到符合条件的人也较少,更难遇到真爱。
而且,在坚持的路上,他们会受到家人的质疑和伤害。
第二种方法:遵从父母的期望,找个人结婚
随便找个人结婚。这个人可能是你父母认为对的人,但不是你自己心目中对的人。
顺从父母的期望,随便找个人结婚,就意味着接受自己的命运。然而,无论你如何接受自己的命运,你总会在某一天的某一时刻不甘心。
为什么要慎重选择第二种方式?
就像彩票一样,幸运,你选择的路相对平坦。即使你一眼都认不出来,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爱;倒霉,愤愤不平,看不到对方的优点,或者两个人不合适,那么你就错过了爱情。
第三种方法:降低标准,选择你认为合适的
第三种方式和第二种方式的区别在于,你选择的对象符合你心目中的标准,而不是父母认为的那个对的人。
或者你们有相同的兴趣和三观,或者你们有共同的职业追求。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不般配,只要精神世界在同一高度,就可以先培养友情,慢慢培养爱情。
友谊是爱情的基础,是维系关系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条路可能是最合适的。
其实到了这个年纪,无论选择独身、爱情还是婚姻,如果选择了自己最想要的,后悔的机会就会少一些。
正如李银河老师所说:
如果你特别重视婚姻,那说明我这辈子一定要结婚,那你就不用等爱情了。
如果一定要等爱情,那么就要做好单身一辈子的准备,因为爱情并不总是你能得到的。
“从众心理”下的选择
前一篇文章提到的十年回家嫁给相亲对象的女人,选择了第二条路,跟随父母的期待,找到了父母眼中合适的人结婚,其实是从众心理下的一种选择。
“从众心理”是指随大流,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自愿认同群体中大多数人的现象。
在婚姻的选择上,大多数人在适婚年龄结婚,没有结婚对象结婚,婚后生孩子,养儿育女,慢慢变老,迎接下一代孩子。
这种压力是真实存在的,个体被困其中。可能是有意识做出的从众选择,也可能是大多数人无意识做出的选择。
这种“从众心理”有两个原因:
第一,参考别人的行为,别人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二是对偏差的恐惧。如果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怕自己不会被群体接受,也不会被群体针对。
事实上,“大龄剩女”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外界猜测他们没有结婚的原因,周围的亲戚朋友对他们的不婚发表了各种意见。对他们来说,坚持自己太难了。
但我还是想奉劝大龄女性:如果只是凑合着选择婚姻,还不如不选择。想结婚就不能放弃底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在父母眼里选对了人,不如在心里选对了人。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感受。
今日话题:
如何看待“大龄女性”的婚姻?
花影世界:专注于诠释婚姻和情感问题,在喧嚣的世界里给你安慰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