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柏 原创 当年香港警队冲入廉政公署殴打职员:1977年10月28日香港警廉冲突
原标题:香港警队冲进廉政公署殴打职员:1977年10月28日,香港警队发生冲突
著名的彼得·戈贝尔案件就是典型的例子。
英国人彼得·戈贝尔于1952年加入香港警务处,担任见习督察,后历任助理警司、高级警司、总警司等职。
彼得·戈贝尔是黑社会的大支持者之一,只发现了430万港元的贿赂,甚至没有发现天文数字。
格柏1952年至1973年的合法收入应为76万港元。
彼得·戈贝尔的收入水平比较高,平均年收入近4万港元,福利待遇也很多。
有了这么高的收入,彼得·戈贝尔仍然肆意贪污。
根据调查,彼得·戈贝尔是地下赌博、色情甚至毒品交易的支持者。
就警察和公众的道德价值观而言,赌博和色情可能可以理解,但毒品每年都会杀死很多人,这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
彼得·戈贝尔愿意做贩毒集团的靠山,说明他已经走投无路,眼里只剩下钱了。
彼得·戈贝尔只是冰山一角。
当时,香港的公务员贪污严重。很多人公开受贿,不给钱什么都不做。
即使消防员灭火,着火的人也要先发红包,否则不会放水;医院救护车不给红包不给病人急救;住院病人不给女职工红包,对方对你很冷淡,不给合理照顾。
整个社会虽然腐败,但警察队伍是最后一道防线。
一旦警察队伍腐败,治安严重下降,后果不堪设想。
警队的贪污问题,令市民对香港政府非常不满。
事实上,彼得·戈贝尔在香港算不了什么。
四大名侦探之首的吕乐,在1974年发现自己的资产高达5亿港元,被媒体称为“5亿侦探”。
吕乐的财富基本上是黑钱。香港毒贩头目郝瘸子介绍,他每个月会给4万港元的茶钱,以确保他不会被查抄。
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解决,那就要多花吕乐的钱,一切都要用钱来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被迫成立廉政公署,以遏止整个社会的贪污。
廉政公署是一个独立的机构,类似于西方的大法官和独立检察官。廉政公署与所有政府机构都没有关系,其职员也不是政府公务员。
廉政公署首长直接向政府最高行政官员负责,不受任何其他干预。
廉政公署根据香港基本法第五十七条独立处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所有反腐败工作。其权力包括特别调查、获取信息、扣押不明财产、搜查和请求援助、额外调查和扣押以及申请旅行证件。
事实上,解决腐败问题并不难。
只要建立合理的制度并实施好,腐败就会迅速改善。
在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后的两年内,警方发现了20多个贪污集团,4名督察相继逃走,导致多达260人被捕。
廉政公署的行动在香港警方引起广泛恐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警察腐败是普遍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接受过贿赂。
如果我们清算旧账,很多人会不走运。
很多警察申请提前退休,有的弃岗直接逃跑,少数自杀。
很多警务人员对廉政公署产生了仇恨,认为他们的目的是要打倒警队。
1977年10月28日,数千名警察和他们的家人游行到香港警察总部参加聚会。
他们要求警务处处长向香港政府反印有关情况,不要使用这种全面的手段打击贪污。
在此期间,一些警官还冲进独立反腐败委员会执行办公室闹事,并与ICAC官员发生冲突。
共有五人被ICAC打伤。
这种对抗可能会导致香港警队崩溃,香港总督曾考虑让驻港英军出面制止。
英军认为责任是打击敌人,而不是维护内部治安,断然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政府再三考虑,最终决定退一步空。
因此,除了那些受到审讯、被通缉和在海外的人之外,所有在1977年1月1日之前涉嫌腐败并且没有被起诉的公职人员都获得大赦。
因此,香港政府赦免了普通警务人员的贪污行为。
不过,香港政府明确表示,这种特赦只有一次,以后绝不会让步。
这次特赦平息了警队的不满,但也引起了市民,尤其是廉政公署的不满。
强硬的反腐败专员姬达于1978年7月宣布辞职以示抗议。
这次特赦似乎纵容了腐败分子,但却缓和了香港警队的矛盾。
廉政公署并没有放弃对贪污案件的调查,社会风气变得廉洁,使香港成为世界上发展迅速、经济腾飞的最廉洁城市之一。这次事件后,香港警方的腐败现象急剧减少。
2002年,在ICAC收到的4371起腐败投诉中,72%是实名投诉,这是ICAC成立以来的最高比例。
在过去,绝对没有人敢这样做。他们认为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投诉不会有任何效果,他们会受到报复。
敢实名举报说明香港实名信任ICAC和香港政府的反腐能力。
最后,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嫌疑人被带到廉政公署调查时,他会像往常一样被问及:“你想喝咖啡吗?”
这主要是因为该办公室刚成立时,从英国聘请了一批英国高级警官,以便由当地腐败分子渗透其成员。
这些英国人习惯在工作时喝咖啡,而香港其他机构基本上提供茶水。
所以,廉政公署的咖啡是贪污受贿的人最不想喝的。
声明:
本文指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