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火流星 请收好 英仙座流星雨的正确打开方式
【编者按】 今晚,我们将迎来一年一度的“英仙座流星雨极大期”。作为北半球最知名的三大流星雨之一, 英仙座流星雨的每次来临,都受到天文爱好者和星空摄影师的追捧。英仙座流星雨是怎么发生的?如何才能舒适愉快地享受这场盛宴空?本站-私人地理邀请北京大学天体物理系博士生王开湘为我们解读“开启英仙座流星雨的正确方法”。英仙座流星雨是如何诞生的?流星雨起源于太阳系中的彗星或单个小行星。英仙座流星雨的母体天体是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它大约每133年绕太阳一周。彗星由松散的冰物质、尘埃和小石块构成,是太阳系里的“脏雪球”。每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其表面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加热,会挥发出许多的物质,形成长长的彗尾,并且随着运动,将大大小小的尘埃颗粒散布在整个运行轨道上,这些尘埃就被称为“流星体”。如果彗星的公转轨道和地球的公转轨道正好相交,当地球穿越彗星轨道时,就会闯入彗星留下的尘埃分布区,许多流星体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产生了转瞬即逝的现象,“流星雨”就诞生了。
由于空之间的透视效应,从地面上看,这些流星似乎是从天空中的某一点空辐射出来的,我们称之为天文学中流星雨的“辐射点”。辐射点位于哪个星座,流星似乎从这个星座向四面八方飞出,所以人们以辐射点所在的星座命名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英仙座和仙后座之间。
为什么每年都能看到壮观的英仙座流星雨呢?流星雨的母彗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通常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但彗星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的地方是固定的。每年,当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经过彗星尘埃区时,都会发生流星雨。以英仙座流星雨为例,每年从7月下旬到8月中下旬,地球逐渐穿越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尘埃密布的轨道附近,这段时间都算是英仙座流星雨的活跃期。到了8月13号前后,地球穿越轨道上尘埃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此时,从地球上看到的每小时流星数量最多,于是我们称其为 “流星雨的极大时刻”。而当母体彗星每133年回归,重新路过地球附近时,则会带来更密集的尘埃物质分布,这时候就容易产生“流星雨爆发”的现象了。这次英仙座流星雨我能看到多少颗流星?
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极大时刻发生在北京时间8月12号晚间,极大时的理论天顶流量为110颗左右,从晚上9点之后到凌晨天亮前都可以进行观测。但由于上一季月色的影响,我们能看到的流星数量会在8月12日晚到13日打折。据预测,在远离城市空的黑暗日子里,如果你少看手机,盯着天空空,而且月亮方向有建筑物,每小时应该能看到40 ~ 50颗流星。而在城市中,寻找一个避开灯光的开阔地,预计也能看见5~10颗流星。在伟大的夜晚之后的几天里,我们仍然会看到许多属于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尽管流量已经明显减少。但临近阴历末期,残月对天光的影响也在减弱。因此,英仙座流星雨的适宜观测时段一般为8月12日至8月16日。流星会在全天任何区域随机出现,无需对着流星雨的辐射点看。此外,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还有如下特征:大多呈黄绿色,亮流星比例较高,流星速度较快,接近60千米每秒。因此往往你刚意识到有流星划过,这颗流星就已经消失了。对着流星许愿恐怕是很难实现哦。你用什么设备欣赏流星雨?
流星雨的观测方法比较简单。无需繁重的望远镜设备,只需寻找一个适合的观测地,抬头仰望天空就可以了。“合适的观测点”的定义是一个晴朗无云的夜晚空,远离城市灯光,开阔少遮挡。在广袤的北方地区,非常适合选择沙漠、戈壁、草原,而在人口密集、丘陵起伏的南方地区,最好选择城市周边的山地开阔地带,这样可以坐车到达。虽然是炎热夏季,在北方或是南方的高山区,黎明前的气温也是较凉的。因此要根据观测地的实际情况,准备好保暖用品。另外,由于夏季蚊虫较多,要准备好驱蚊水等药品,且观测地不宜选择植被过于茂密的地方,以免蛇虫侵扰。为了避免脖子太累,最好的方法是在地上铺一个垫子,躺下观看。观察时不要频繁看手机,因为手机屏幕上的光线不利于眼睛的暗适应,会让你看到的流星变少。而且,根据流星雨的墨菲定律,当你低头看手机时,经常会出现明亮的流星。如何拍摄流星雨呢?流星的拍摄时间和方位都是不确定的,所以要采用等兔子的方法。最好使用全画幅单反或高感光度好的无反光镜相机,使用大光圈广角镜头,固定在三脚架上,选择合适的日空方位,长时间曝光连拍。后期通过进一步处理,将多张照片中的流星叠加到同一张图上,就能形成“星陨如雨”的效果。此外,部分适合拍星空的手机也可通过手动调节参数到如上所述的参数范围,并使用三脚架固定来进行拍摄,方便快捷。流星、火球和陨石...愚蠢且难以区分流星体的质量通常很小。形成一颗肉眼可见的明亮流星,质量只需大约0.1克,类似一颗沙粒的大小。偶尔也会有尺寸更大的流星体闯入大气层,产生的亮度超过金星,甚至能与月球一较高下,这样的超亮流星被称为“火流星”。火球是流星现象的本质,它的出现往往令人印象深刻。有时火球会带着破碎、嘈杂、未燃尽的流星体落地,这叫“陨石”。至于更大的流星体...哦不,应该叫“小行星”。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小行星撞击事件中,人们看见了明亮的白昼火球划过天空,这颗直径为15米,质量约7000吨的小行星爆炸产生的巨响和冲击波,造成了上千人受伤。此外,科学家们推测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直径至少有10公里。历史上那些壮观的流星雨
其实天空中每天都有流星群在活跃,但绝大多数流星雨的流量都很小,每小时小于5~10颗,它们常常会和那些无明确流星群归属的偶发流星混淆起来,并没有多少观测价值。而当每小时流星数量超过1000颗,我们就称其为“流星暴雨”。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每小时超过上万颗的更为壮观的流星雨爆发事件,其中最着名的当数狮子座流星雨了。每年11月中下旬发生的狮子座流星雨是基于每33年绕太阳一周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历史上,1833年,坦普尔-塔特尔曾带来每小时超过10万颗流星雨爆发,1866年,它的回归带来再度爆发。但在19世纪末,行星引力作用改变了该彗星的轨道,爆发没有出现。1966年和1999年有两次回归,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再度现身。2001年的狮子座流星雨,大概是许多70、80后们记忆最为深刻的一场天文盛宴了——每小时天顶流量达上万颗。不幸的是,由于彗星的母亲在木星和土星引力的影响下改变了轨道,预计狮子座流星雨在接下来的两次返回中不会爆炸太多,大约在2032年和2065年左右。其他年份狮子座流星雨流量一般,即使在极端时刻,每小时也只有10 ~ 20颗流星出现,并不出彩。
在21世纪,还会不会出现其他彗星带来的流星雨大爆发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