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价格 硅料涨价最高至170元/kg 硅片竞争激烈、毛利率快速下跌
编辑|国际能源网/光伏头条团队
硅的价格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飙升。产业链涨价成为光伏行业的一座无形大山,让每一个环节都喘不过气来。疯狂的涨价吸引了央视财经频道关注光伏行业近期的涨价。
硅料价格飙升至150元/公斤,硅片价格被动上涨
最近硅料价格的上涨趋势可谓疯狂。传闻硅料价格全面突破150元/斤,部分报价已超过160元/斤甚至170元/斤。4月28日,硅产业分会发布了国内太阳能级硅料最新成交价格,单晶再加料最高价已触及155.6元/公斤;单晶致密材料最高价格已达到152.3元/公斤。今年硅料累计涨幅接近80%,伴随这波价格暴涨,硅料毛利率已经超过70%。
在硅料价格快速上涨的推动下,硅片价格也被动调整。4月27日,中环公布最新硅片价格,G1硅片价格每片上涨0.17元;M6硅片价格每片上涨0.185元;G12硅片报价为0.3元,价格分别为3.98元、4.165元和6.63元。隆基近期价格没有调整。4月15日公布的G1、M6、M10的价格分别为3.9元每片4.02元和4.86元。与年初相比,电池板块也增长了15%左右。
硅材料强势崛起,对产业链的影响超出了所有从业者的预期。相比去年玻璃涨价和下游元器件厂停产亏损的场景,本轮硅料涨价带动硅片和电池价格被动上涨,影响将更加惨烈。
此前,在经历了去年的供应紧张和价格大幅上涨后,光伏玻璃的价格因需求不足而迅速下降,从40元降至20元。玻璃的降价也缓解了开工率降至冰点的零部件工厂的成本压力。但玻璃带来的好处只是杯水车薪,硅料价格暴涨,组件厂从光伏玻璃获得的利润又被硅料拿走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上半年没有好转的迹象。特别是随着硅片整体产能的增加和需求的旺盛,硅材料的增加并不能使其价格下降,硅材料继续保持高价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时,硅片很有可能会被迫涨价。
硅片的竞争已经加剧,价格的上涨仍然无法弥补成本的增加
即使硅片价格上涨,也依然难以转移硅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增加。如下图所示,根据今年光伏上游供应链价格上涨的统计,硅料上涨的曲线远高于硅片,目前硅片价格上涨难以覆盖硅料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
数据来源:硅产业处pvinfolink
根据行业经验,结合行业主流芯片产出率,硅价每上涨10元/公斤,转换成单个晶圆的硅成本将增加0.18元。实际上,从3月底到现在,硅料价格已经从130元/公斤上涨到155元/公斤,上涨了25元/公斤左右,每片硅片折算硅料成本为0.45元;170μm M6单晶硅片报价分别为3.79元和4.16元,上涨0.37元,不足以覆盖单晶硅材料的成本上涨。
可以预见,下半年大部分硅片企业都会出现亏损。
与此同时,硅片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来自媒体的光伏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球硅片产能已达253.3GW,而此前有媒体预计2021年全年硅产量约为57-58万吨,对应配套硅片产能约为180-190GW,剔除2021年新增硅片产能,差距已近100GW。雪上加霜的是,据统计,随着隆基、中环等企业硅片产能的扩大,以及高静、梁爽节能等新产能的落地,2021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将达到372.5GW,差距接近一半,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硅材料的产量和硅晶片的生产能力之间的差异导致硅晶片的总成品率显著降低。
过去,规模带来的成本优势在降低农作物产出率的过程中逐渐下降。对于仍在建设中的新产能来说,没有可用材料、没有可烹饪的大米的风险尤其致命。
毛利率急速下降,硅片还是蓝海吗?
硅料价格的快速上涨正在快速挤压其他环节的利润。过去一直认为硅片定价能力强,毛利率突出,领先水平在30%左右。
即使在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的第一季度,由于硅料库存和成本变化相对滞后,硅片企业毛利率变化并不明显,多家硅片企业一季度的辉煌表现也引发资本市场、投资者和行业对硅片环节的看好。
实际情况是一季度硅片企业利润背后硅料上涨,各硅片厂库存价格相应上涨,实现盈利。与此同时,硅材料的价格也同时上涨,这转移了部分成本的增加。目前各硅片企业存量少,不可能获得硅料涨价的红利;同时,硅片价格无法与硅料涨价同步,二季度及以后利润将大幅下降,利润大幅下滑很快成为现实。
当前形势下,由于硅料价格上涨,农作物产出率下降,硅片毛利率快速下降。据了解,头部企业毛利率已从30%降至15%左右,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部分硅片企业已濒临盈亏平衡。
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局面。毕竟企业除了生存之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通过创新进一步推动企业和行业的进步。
此外,今年超过100 GW的新硅片产能也在加入竞争的路上。“高价抢硅料”已成常态,毛利率的降低只是基础;那么,对应终端165GW左右的需求,我们确实需要警惕游戏、过剩、杀价的来临。
目前看来,这种紧张的局面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根据相关预测,到2022年,硅料供应约71万吨,支撑200 GW以上硅片产量,硅料环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在巨大的硅片产能下,向上的价格战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