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怎么办 “我进去了 我那智障女儿怎么办………”
“汤芳的水之所以如此清澈,是因为这里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然而,无节制的工作就像看书一样,没有止境。要有敢于承担责任、一丝不苟的精神,要有聚涓细流、聚成海的耐心,关爱未成年人。”
为贯彻落实未检工作理念,积极发挥新时代未检工作功能,吴中区医院以案例为基础,积极团结各方力量获取社会支持,通过识别困境儿童、提供司法救助、远程家庭会议等方式,积极做好对服刑人员子女的关爱帮扶工作。
确定处于困境的儿童,并签署寄养协议
于洋是一名14岁的智障儿童,其父亲杨某某因赌博罪被判处8个月有期徒刑。然而,由于父母离婚,于洋一直由父亲独自抚养。2019年,法院决定将的父亲杨某某收监执行。但杨某某作为于洋唯一的抚养人,一直是杨某某抗拒收监的原因,也是法院、公安等单位共同关注的问题。
检察机关在监督案件执行过程中,发现相关情况。2019年5月,吴中区检察院以“联合建设、妥善安排、共克时艰”为工作原则。一方面,联合法院、公安等部门多次上门,与民政部门对接,认定于洋为困境儿童并提供生活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民政部门、福利院、公安局、法院等单位分别召开联席会议,并达成共识,决定由福利院接收于洋。同时,为有效消除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的疑虑,该院分管副检察长建议在直接采访中向杨某某说明福利院的具体情况,表示检察院将实时跟进于洋在福利院的生活情况。最终,杨同意将女儿托付给福利院,并当场代表他签署了协议。
组织家庭会议,减轻思乡之苦
14岁的杨玉初深爱着父亲,与平时饮食不同的陌生生活环境,让于洋极度渴望见到父亲,甚至每天嘴里都念叨着。了解情况后,检察官主动联系区司法局,决定借助司法局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为于洋及其在狱中的父亲带来一场特别的会见仪式。2020年1月8日下午,于洋终于见到了父亲。镜头另一端的杨某某已经剃光了胡子和头发,这与于洋对父亲的记忆相去甚远。然而,他对于洋的关心并没有改变,他不断向检察官询问于洋的饮食和睡眠情况。
“我知道我父母不能照顾于洋,所以我把她交给了政府。现在我放心了。以后我尽量每个月给她写两封信,今年5月份来接她。”这次家庭会议解决了父女的思乡之情,减轻了杨的心理负担,使他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改造,早日出狱。
申请司法救助,增加起诉温度
囚犯的未成年子女一直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除了于洋的身体残疾和家庭苦难,为保障于洋的生产生活权,吴中区检察院依托尚未检查的“一体化办案机制”,立即将线索移送管控申请部门,建议启动司法救助程序。2020年5月18日是于洋父亲出狱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这一天,检察院会同公安、社区人员陪同杨某到福利院会见,同时向杨某送去司法救助金1万元。
漏检工作不仅在于教育、救助、感化未成年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还在于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困境儿童,坚持“国家亲权”理念,通过履行监督职能保护困境儿童。对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一特殊群体,建立更加科学、规范、规范的帮扶机制,是新时代未检工作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