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教 在孔子面前 基督教在中国根本站不住脚
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看到了中国未被触及的肥肉,并希望从这里打开市场。当然,除了商界,宗教界也希望在这片人口众多的宝地培养信徒。
因此,从明朝开始,西方的教士就千里迢迢来到中原传教。
然而,在清朝雍正时期,发生了类似“毁佛事件”的反宗教运动。但是,因为是针对外国人,雍正只驱逐了他们,并没有全部杀掉。
17世纪初,汤若望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渡船,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弘扬宗教。俗话说“外僧善念经”,外僧学识广博,开阔了中国皇帝的眼界,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视。看到洋人的汤料在法庭上越来越大,法庭上的“原住民”自然是相当发声。
其中,鳌拜最讨厌这些外国人,最讨厌他们散布的“歪理邪说”。鳌拜认为,过度听取这些外国僧侣的知识会影响满清统治的基础,对国家不利。因此,鳌拜与其他资深高级官员一起,共同把朝鲜的汤若望作为目标,并把他关进监狱。
当时康熙皇帝年纪太小,权力有限,没有机会营救他的外教。多亏了萧庄太后站出来,用后宫之主的力量释放了老汤,这位西方学者才逃过了死在狱中的厄运。
从大臣们对外国人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世界对西学并不感冒,甚至非常抵触。当时西学在中国发展空就是因为康熙的支持。
康熙死后,雍正上台。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恨透了这些洋和尚。在一些不愉快的传教事件发生后,皇帝最终决定将外国宗教赶出中国。
1723年,福建发生了一件事:
福安县一名基督徒与一名神父发生冲突,放弃信仰,向政府举报,称这些外来的和尚打着修教堂的幌子,在各地骗钱,教堂里男女坐在一起,既粗鲁又腐败。
中国人的礼仪是严格的,外国教会的这种现象显然是对传统礼仪的挑战。当地政府不敢主动,将此事逐级上报,希望法院判决。
雍正听说后,非常重视。他不太喜欢天主教,开始意识到西学的危险性。
在统治者眼里,西方世界男女伦理的松懈是小事,与封建统治背道而驰的民主思想才是最具威胁的。如果信奉西方宗教的老百姓听了神父的鬼话,践行“人人平等”,皇权在哪里?
事实上,雍正早就注意到了外来宗教。
雍正听说国外正在兴起一股反专制的热潮,但还没有传到中国。如今,这些外国僧侣的行为让他隐约看到了西方学者策划反动活动的迹象。
雍正越想越害怕,整夜睡不着觉。第二天早上,他立即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命令人们起草信件,准备把这些危险的想法统统拒之门外。
从发展来看,雍正给洋人留下了很大的面子。最起码雍正的命令是“驱逐”而不是“诛杀”。虽然在驱逐过程中爆发了几起流血事件,一些外国人死亡,但这绝不是雍正的初衷。
雍正给出的理由也是相当充分的,因为西方教派覆盖面广,对传统意识形态影响很大,不利于原有教派在中国的传播,所以要限制外国教士来华授课的范围。
那么,雍正的做法是对是错呢?
事实上,雍正并不是第一个限制外教的皇帝,他的父亲康熙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但采取的措施比他更温和。
1715年,罗马教廷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信徒继续崇拜孔子。孔笙在中国的地位有多高?连皇帝都不敢得罪这位“文圣”。一群西方来的外国和尚怎么敢造次?
很明显,教廷的举动激怒了康熙,于是康熙下令,只有承认中原礼仪和法律的外国教士才能继续在中国传教,否则,他们无论从哪里来,都要回去。
既然老爹做出了预告,雍正自然有充足的理由驱逐异教。康熙颁布的圣旨中,明确指出“外国教士必须无条件承认中原礼仪”,男女同坐教堂的行为无疑违反了中原礼仪。
因此,雍正可以轻松驱逐外国人。
那段时间,很多外国人选择回国,中国的教堂越来越少。但是雍正留了一些余地,他放宽了对外国宗教在广州的限制,让一些留在中国的外国教士可以通过经商继续居留。
从表面上看,雍正并没有错,但禁教所带来的隐居正是他没有仔细思考的地方。至于“取缔教育”和“关门”之间发生了什么,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