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斩 美国大片里常见的冷兵器 削铁如泥无坚不摧的日本武士刀
暴雨中,一辆汽车像闪电一样呼啸而过。那人站在路中间一动不动,脸色依然冰冷。就在车要撞上他的瞬间,他手里挥舞着日本刀,雨在飞,车被一刀劈成了两半...
这是好莱坞科幻大片《黑客帝国》中的一幕。电影中的日本刀,比如切车、僵尸、铁血战士,所向披靡,成为好莱坞大片的第一利器。
▲日本刀已经是好莱坞标志性的冷兵器
日本刀是吹牛,但在切掉劣质刀和枪上毫不含糊。
在两次元军征日战役中,幸存的士兵对锋利的日本刀印象深刻,说他们的刀和枪很容易被切断。戚继光也勉强承认:“长刀自日本侵华以来就存在。当他手舞足蹈向前飞驰时,我们的士兵已经喘不过气来了...遭受痛苦的人不止两个。”
1.日本刀有多可怕
锋利是日本刀最恐怖的地方之一。
在中国古代,对剑的最高评价是十三个字:“吹断头发,削铁如泥,杀人不见血。”《水浒传》中有一章是关于杨志卖刀的。在泼皮牛的纠缠下,杨志不厌其烦地演示吹毛、削铁如泥的功能,但杨志剁的铜币比铁软多了。有兴趣的话回家找一把做工好,重量重的菜刀,也可以切铜币。
“削铁如泥”当然是艺术上的夸张,其实现代最锋利的刀应该算是医院里混有金刚石粉的眼科手术刀,但不能是削铁如泥。
说起刀枪的锋利,古代日本有很多带有浓厚文学色彩的传说。比如一把宝刀插进小溪里,刀刃面向上游,随波漂浮的落叶碰到刀刃会自动断成两部分。比如战国名将本多忠胜有一把著名的枪“蜻蜓斩”,锋利无比:如果一只蜻蜓不小心停在了枪尖,由于自身重量的压迫,会被一分为二。甚至在日本的传说中,还有一种著名的杀人不见血的刀,叫做“村雨”。杀人后,露水会自动从刀口流出,清洗血液。
从日本古装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浪人拿着新铸的刀躲在树后,等待路过的商人、流浪的僧侣和乞丐经过,以便斩杀刀。如果你满意,也可以当场说出这把刀的名字。比如杀一个米贩就叫“米贩刀”。
然而,更多的富人选择花钱购买死刑犯的尸体,在尸体下面放上稻草,聘请专门的试刀大师,选择吉日试刀。一刀砍身,可以骄傲地在刀柄上刻上“一树干砍”的字样。推而广之,你可以“把树干砍两次”、“把树干砍三次”等等。据说日本名刀“童子斩”曾经一刀斩断六具尸体,刀刃通过稻草触地。
一个小岛国怎么会做出这么锋利的宝刀?
明朝人对日本刀一直充满疑惑,连大科学家宋都不解:“不知用什么锤法,中国却未得其传。”嘉靖年间的反日大臣唐顺之猜想:“听说日本人最早是铸的时候,埋深水井有多大?”
明末博物学家屈大均有更离奇的考证:“当我听说我的国家诞生时,无论是酋长还是魔鬼,都是在铁艺的洪流中熄灭的。我十岁的时候,跟丁年比起来才三刀。其缩短为人工,长者五六尺,为上库刀;中间的腰刀;矮个子解腕刀。冶炼之初,杀牛杀马赏刀主,刀主被冶炼。毒药被放进去,刀子被埋在地下。在月中,祭祀用男女之血浇灌,所以刀上常有神像。他的脸色不确定。每值风雨,渴望出来,声声,惊呆。”显然,明朝人的思维方式摆脱不了中国传统的“刀内滴血,投炉自尽”的铸剑模式。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解释古代人的疑惑了。
理论上讲,想要锋利,就得硬,越硬越锋利,但是太硬很容易折断。因此,古代的造剑人往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去发展,如何让剑刃锋利而不折断。在学术上,日本刀被称为平断段复合深色花纹刀片,由低温高碳钢制成,经过反复锻造、淬火、熔炼和研磨。简而言之,经过制刀师一系列繁琐细致的锤击、淬火和研磨,可以保证刀片的硬度和韧性。当然也需要细心维护。
除了工艺之外,日本刀独特的弧月设计也是其超强切割能力的奥秘。首先,日本刀本身的弧度符合工程设计原理和物理原理,双手握刀可以从各个角度随意展现最大切割范围;其次,日本刀的刀片有一个锋利的斜面,像楔形结合厚刀片,最适合切割。对于血肉之躯来说,挥舞这样锋利的武器绝对可以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武士刀传奇》演示了用各种世界名刀切割假人的效果,但日本刀将假人斜切成两半,优于同样是世界名刀的大马士革刀。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除了少量的铁砂之外,当时根本不可能开采高温燃料来源,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工匠们独树一帜。几百年后,他们终于研制出了世界上最锋利的冷艳刀片,实在令人佩服。
日本刀在江户时代传入欧洲,立即受到欧洲人的推崇,与浮世绘一起被誉为东方两大奇迹。然而工业技术水平远超日本的欧洲,无论如何也恢复不了日本刀的技术!时至今日,日本刀的工艺虽然不是什么秘密,但要磨出一把精良的日本刀还是不容易的。根据美国国家地理纪录片《武士刀的传说》,按照古老的锻造方法,十五个人用半年的时间建造了一个山城。
日本刀的雏形起源于唐代的唐刀,但遗憾的是,我们失去了祖先的手艺。
▲世界上仅存的唐式大刀藏于日本正仓院
在中国古代,有许多珍贵的剑。战国时期,吴越剑士创造了赣江、、巨阙、等传奇名剑。三国时,曹操命令他的公司制造许多“百刀”。蜀汉著名兵器制造人蒲元,在斜谷入口为诸葛亮铸刀三千把,能把装满铁珠的竹筒砍下来。东汉出现的“百炼钢刀”达到了中世纪造剑的最高水平。
然而,炼钢技术在唐朝以后就失传了。宋代以后,中国使用的军刀大多是用钢条锻造而成,刚性较大,柔韧性较差,容易生锈、断裂。
宝剑手艺失传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的封建统治太严格了。在宋朝,人们不被允许拥有剑,违者被处死。锻造和冶炼剑的技术材料是当权者的禁忌。此外,士大夫佩戴宝剑完全出于装饰而忽视实用性,因为他长期致力于文学和轻武器。至于当地的铁匠,如果能做耕田的锄头,切菜的菜刀,就合格了。
到了明朝,剑的工艺每况愈下。戚继光曾抱怨军刀“砍得不深,刀秃,即顽铁。”
顽铁能杀敌制胜吗?戚继光很快在部队仿制了日本刀,并批量生产。后人也称之为“齐军刀”。在甄姬镇的齐家军队中,刀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装备。"每只鸟都握着手,拿出一把长刀."
然而,即使明军士兵和日本敌人都用日本刀互相砍伤,他们大多数还是赢了。
2.刀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做刀的人
除了锋利之外,敌人手中的尖刀是另一件可怕的事情。
与戚继光同时代的军事统帅何陈良对此印象深刻:“日本刀只有三两下,人往往抵挡不住。”明末武术家屈大均在他的《粤语新语·气宇》中描述得最准确:“其率人猖狂,飘忽不定;往往以一己之力自投罗网,五兵不御。也用刀,以度为长,以越来越多为短,蹲为步,退为切。手臂支撑着手腕,镐是藏起来离开。螃蟹冲的时候,千人易变,真岛的绝技也是。”
我们常说的日本刀,日本人称之为剑。日本剑道有九招:唐竹、袈裟、反袈裟、左雉、右雉、左斩、右斩、逆风刺。这些词看似奇怪,其实无非是这些词:劈头、斜劈、横扫、下拉、前刺等。,但是它为什么这么强大呢?
技术上来说,首先日本刀本身的弧度符合工程设计原理和物理原理,双手握刀可以从各个角度随意展现最大的切割范围;其次,日本刀的刀刃有一个锋利的斜面,与一个厚刀片结合,就像一个楔子,最适合切割。对于血肉之躯来说,挥舞这样锋利的武器绝对可以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古代没有双手持刀的方法。明代官军的刀都是短刀,连长枪都是木柄,容易被砍成两截。《世事变迁简述》中记载:“贼出哨亭,我军兵存枪刺之,贼刀削之,十数枪折之,兵皆赤手空拳奔一处。”
其实日本刀再锋利,再神奇,都是表面文章。明朝的官军不是输给了日本刀,而是输给了日本倭寇,日本倭寇“每战皆勇,赤手空拳,持刀向前”。对于日本人的勇猛和中国人的软弱,明朝的士大夫们感慨万千:“日本人好杀,家家无刀者少年习之,刚强脱俗。但是,我向天开放,统一,快乐,压制武功已久。百姓不知兵,若遇小丑,必是强敌。”
郑若曾讽刺地比较过官军与倭寇的差距:“手拉手作战是日本奴隶的强项,中国人不容易树敌。虽然我们的士兵有很多矛,但他们赢不了。为什么呢?如果日本人忘记了他们的生命,我们的士兵会恐惧地行走,或者如果铅掉到地上或药线无法,他们的手会头晕目眩地仰天倒下空”这篇演讲讲得很透彻,一边是“日本人忘记了自己的生活”,一边是“我们的士兵带着恐惧走了”,结局可想而知。削铁如泥的手法缺失,慷慨的勇者精神也缺失。
中国古代喜爱日本刀的名人数不胜数。欧阳修在宋代写《日本刀歌》歌颂日本民俗,唐顺之在明代写《日本刀歌》抒发自己的感情,但晚清秋瑾的《红发刀歌》一针见血:“自强是在没有人的时候,但只有一刀就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