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藏 影像平谷:爱收藏
美丽的平谷
整个地区的态度,温度,注意力
本期编辑:饮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爱好的人有很多种,钢琴、象棋、书籍、绘画、花鸟鱼虫……偶然遇到一位平民收藏家,他颠覆了我的认知。
事情是这样的,我被一个作家朋友邀请去三和万文市场和她一起玩。他们有三个人。发起人是王老雄。他的名字叫王春新。他是文化人,是大花山的名人。因为他从事文化事业多年,所以他是一个喜欢文化事业的人。虽然他已经六十出头了,但他仍然精神饱满,文化事业仍然繁荣。
我们按计划一大早就出发了,目的地是三河万文市场,据说是淘宝店。第一次去,对收藏不感兴趣。这两个字我不懂,就逛街聊天吧。王老熊似乎是个专家。他一年去三河十几次,都能找到宝藏。聊天中说到杆子,刀,驴抽屉,我觉得很好笑。真的是农村人,说的都是土的。我们很快到达了万文市场,但时机很不幸。全国各地都创建了文明城市,万文市场暂时关闭,我们组又赶了回来。然而,王老熊并没有让我们失望。他说:“为了弥补没能见到万文的遗憾,我带你去我家看看我的藏品。”正是因为一些失误,我们才有机会参观王老雄的收藏,让我大开眼界。
近年来,关于鉴宝及其收藏的节目经常在电视上上演,最令人钦佩的是马未都先生。他是一位著名的收藏家。古代艺术品、陶瓷、玉器、漆器、金属制品……谈论藏品的年代、特点、用途和价值令人钦佩。这不仅需要辨别珍珠的能力,还需要大量丰富的知识。每一个收藏都是一个故事。
我很快就到了王老熊的“家”。首先应该看到的是具有艺术和收藏价值的墙。材料是石头磨盘,它是由滚石制成的。这是旧社会石匠用来研磨米和面粉的工具。它现在很罕见,在一些山区仍然存在。
我走进五个主要房间,被分成四个分区。每个隔断都有不同的宝物,墙壁上覆盖着字画。每个书法家写的诗风格各异,有的字体端庄秀丽;有的潇洒;有人边飞边跳,每一段都有一个与王老熊的精彩故事。其中一个房间里摆满了具有乡土气息的作品,我看了很亲切,因为我也是农村人,这些物件我小时候见过,有些用过。柳条做的篮子,麦秸做的鸡蛋篮子,玉米皮做的铺路墩,老算盘,袜板,杆子,驴抽屉。有一个土做的大锅,特别醒目,表面粗糙。老人说是土做的,用麦秸碾碎,米汤活泥做的。劳动人民真的有自己的智慧。
有一本书,橱窗里摆满了黄色的书籍、小说、故事、散文。角落里有一摞小书。我走上前说,哇!这是一本图画书。黄色发霉的亲切图画书至少有四十年的历史了。图画书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记得小时候,如果我发现谁有绘本,孩子们就排着队看。他读完了她的书,她也读完了...小心保管,以免破损。字读起来磕磕碰碰,因为年轻时不认识的字太多,故事不连贯,要看图片才能明白大概意思。我妈妈求我爸爸在她不识字的时候给我解释一下。我拿起一本名叫《林园》的书读了起来。我讲了邵剑波和土匪是怎么打交道的。每一页都画得栩栩如生,有人物的表情,周围的环境和山林。虽然是黑白照片,但是让人感觉很舒服。下面两行小字可以使故事清晰有序。一个时代有自己的教育方式,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
王师兄说:“我们再去我家吧。还有什么?”我意识到这个地方原本是他收藏的房子,不是他住的地方。马上到了他家的老房子,院子很长,院子里建了两排房间,一共三排。除了睡觉和吃饭的地方,他进院子的所有地方都是他的收藏品。哥们给我们介绍了不同的品类,有字画、乐器、丝绸、祖先留下的铜壶……太多了,三天三夜谈不完。从石头和玉到手工刺绣,一切在他眼里都是珍宝。知道自己对收藏文化的热爱也受到童年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老父亲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他画的几首诗和几幅画都挂在最显眼的地方。男人骄傲地给我们讲解他父亲的杰作,我的眼睛仿佛看到了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半天,王老熊给我们解释说他渴了,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
王老雄精神饱满,渊博的知识让我另眼相看。他对生活的兴趣使他有许多朋友。他是一个低调的人,风格高调。他的生活很充实,所以只要有时间,他就可以呆在自己不会说话有故事的收藏里,从中找到很多乐趣。他的收藏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前来参观学习。
我认为我们祖国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伟大宝库离不开像他这样的人。他留给后人的不是金钱,而是比金钱更珍贵的丰富文化遗产。
负责编辑:梁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