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深处有人家 “十三五”期间阳泉市文旅工作综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阳泉市坚持高水平推进,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全市工艺美术产业大会,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型旅游接待奖励办法》《阳泉市振兴工艺美术产业工作方案》等。,举办首届阳泉乡村旅游创意大赛,发布“中国古村落游阳泉”城市IP。
为进一步拓展融合深度,阳泉市制定出台《阳泉市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推动娘子关、藏山、大汖温泉开展省级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试点开放了小河假日夜市、大阳泉小吃一条街、桃林沟民俗一条街等旅游夜间消费点,不断丰富游客的多元化消费需求,全面拉动旅游消费持续增长。开发红色研学游项目,整合优化红色旅游资源,发挥百团大战遗址公园、南沟村狼峪抗战遗址公园、南庄抗战地道遗址等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产品,拓展研学游、亲子游文旅融合深度,擦亮阳泉红色旅游名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一年。以全省“三个品牌建设年”为契机,阳泉市对接山西长城、太行板块旅游发展规划,开展阳泉市旅游整体规划,注重以文化提升旅游品位,挖掘文化内涵,体现人文精神,促进文化与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精心打造文化旅游融合顶层设计“新样板”。结合国家《太行山旅游发展规划》,统筹做好太行山文化旅游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太行山沿线城市合作和太行山旅游建设,启动阳泉市太行山旅游景区带规划,为太行山沿线文化旅游系统化、产业化发展注入新动能。节赛为媒,展现阳泉魅力“今天就告诉大家,阳泉有什么好玩的。”“‘十一’假期不必跑遍全世界。转过阳泉就够了。今天第一站是娘子关。”......在刚刚结束的“抖出阳泉之美”短视频大赛中,选手们围绕阳泉的美景、历史情怀、城市风光、特色美食等,运用了航拍、配乐朗诵、故事讲述等多种拍摄制作手法。,并开展了游览路线分享、美食打卡、景区宣传和文化展示等向游客全方位展示阳泉魅力。
阳泉市以节为媒,深耕文化,打造品牌,走文旅融合之路。首届中国阳泉文化旅游合唱展演暨第十四届“三晋之春”合唱比赛、“百团万人颂祖国”大合唱引发省内外持续关注,密集推出“节气文化·四季阳泉”系列文旅节庆活动、中国旅游日系列主题活动、梁家寨河灯民俗文化旅游节、娘子关首届文化旅游艺术季、首届刘备山文化旅游节、首届迎国庆乡村旅游活动周等示范性文旅节庆活动,举办“情系家乡·共谋文化旅游发展”系列贴心行动,阳泉市呈现出文旅联动发展新气象。引爆旅游宣传营销,举办了晋、冀、津等主要客源地阳泉旅游专场推介会,同多地多市签署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大宗旅游奖励落地见效,有力激活旅游市场。同时,大力开展“演艺进景区”,组织演艺单位满足旅游景区需求,支持武术鼓、《保卫娘子关》等国家“群星奖”作品等文艺产品进入景区进行巡回演出,探索艺术节与“进景区”相结合的新路子。在景区组织演出170余场,原创神话舞台剧、红色实景剧、新农村题材电影推动乡村旅游品质提升。 文旅惠民,助力全域旅游阳泉组织开展干部群众春游“六个一活动”、“游阳泉、读历史、促服务、促消费”等8项特色活动,推出石家庄旅游专场推介会,推出“游山西、读历史”文博会,激活当地旅游市场,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加大“吸引游客入春”力度,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召开阳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供需对接会,整合包装推出55项文化旅游惠民活动,组织娘子关、臧山、大屯古村、红岩岭等6个“路通”“春游”旅游直通车试点开通。线路方面,设计开发12条“一日游”旅游精品线路,发布6条“游阳泉、读历史、提供服务、促消费”阳泉市重点景区、“太行人家”、乡村旅游点、特色餐厅、特色购物店等122家文化旅游企业将纳入全市消费券用户,将拉动消费,扩大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
同时,阳泉市坚持部门牵头、赛事牵引、协会组织、政策激励、群众参与的原则,组织开展专业艺术大赛、广场舞大赛、器乐大赛等体现时代特点、适应当代生活的群众文化惠民活动。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大力实施“五个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一批群众文化惠民品牌,盂县“群星风采”流动舞台走乡村获批山西省群众文化惠民品牌之一,重点培育乡村文艺小分队174支、乡土文化能人艺人85人、乡村文化带头人175人。完成“免费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任务,5年共计完成演出2800场。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成果颇丰,16项文物保护工程陆续实施。考古发掘有了新收获,洪城北路战国汉代古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水井。市博物馆完成布展,基本陈列“关山烟云”获评山西省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之一。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立阳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草拟《阳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办法》,编辑出版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资料丛书及科研专着。11个项目成功入选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成功率居全省第一。开展第三批、第四批市级非遗申报与评审工作,评选并公布阳泉市第一批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与3个传习基地。推进项目,促进产业升级近日,在藏山风景区,三期旅游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2.85亿元的三期旅游项目,在提升景区住宿、道路、厕所等基础设施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游客体验,建成了玻璃滑梯、玻璃吊桥、呐喊泉、七彩滑梯等多种休闲体验项目。
重点文旅项目的稳步推进,为全市的文旅融合注入了新活力。今年,阳泉市文旅部门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坚持项目为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重点抓好省、市级标杆项目建设,加快大洼江南小镇、梁家寨康养小镇等省级文旅项目建设,谋划打造珐华器等文化产业园区,加快文旅新型产业集聚。娘子关景区与山西文旅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吹响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号角。大汖古村文化旅游区、白鹅寨、仙云峰等项目有序推进。加快布局三大板块和康养产业,太行一号国家旅游公路阳泉段建设加快推进,大汖温泉景区建成天年颐养基地,灯花村、红岩岭村等康养民宿项目开工建设。创新驱动并注入发展动力阳泉市文化旅游部门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形成和壮大新动能,不断优化文化旅游产业格局。设计开发乡村旅游线路产品包29个,培育文化体验、乡村住宿、研究课题、红色教育、健康体育等旅游新业态。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累计有69项创新工艺或设计获得国家专利。连续举办三届宜兴南部、北平顶紫砂产业发展高层研讨会。成功举办了山西法华沙茶业传承创新展暨学术研讨会和山西法华沙茶业拟创产业联盟,极大提升了阳泉工美的品牌影响力。积极推进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创建,做优做强砂器、瓷器等非遗产品,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完善夜间旅游经济,重点打造大阳泉古村落等夜间旅游项目,适度增加娘子关、大孝温泉、藏山等A级景区夜间消费项目,试点推进免费夜票政策。
与此同时,阳泉市厚植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持续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娘子关村、小河古村、桃林沟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9个村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评选命名首批20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指导29个省、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特色产业化发展。举办了全市乡村旅游“领头雁”专题培训班,编制了《阳泉市乡村旅游手绘地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藏山翠谷、南庄抗战地道等成功创建为国家A级以上景区,16家乡村院落入选山西省太行人家、长城人家精品民宿。加快推进大前村与上海大司田、椿树底村与山西归语等10个乡村旅游合作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北七村、梁家寨、娘子关等乡村旅游连片示范区。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举办乡村节庆游、山水美景游、民俗风景游、农家乐厨艺大赛等系列节庆活动,打造“太行深处有人家”乡村旅游品牌。进入文化旅游融合新时代,阳泉市充分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更具活力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努力谱写文化旅游融合新篇章。来源:阳泉日报原标题:“十三五”期间阳泉市文化旅游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