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力智宝 速速转发给家里老人
近期,一些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和健康养老的旗号,承诺高额回报,以此向老年人收取会员费、床位费,欺诈销售“保健品”,实施非法集资、传销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给老年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这种活动不同于正常的养老服务,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隐患:
一高额回扣无法实现返利资金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多数养老服务机构、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高额返利仅为欺诈噱头。二
资金安全无法保障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明显超出床位供应能力承诺服务,或承诺偿还本息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并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为名。,他们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押金或充值其会员卡来吸收公款。来自公众的大量资金没有得到发起方的有效监督和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和跑路的风险。三
健康需求无法满足一些企业通过会议营销、健康讲座、专家咨询、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或不合理低价出行,以及电话营销、上门销售、线上销售等方式,对老年人进行虚假或误导性的商业宣传。销售所谓的“保健品”,因为“保健品”这个概念没有法律地位,所以经常被用来偷栏偷概念,合法注册审批药品和医疗器械。四
运营模式存在违法风险一些养老服务机构出售虚构的老年公寓、老年别墅,或者以投资、加盟、入股医疗、老年公寓等项目的名义,承诺恢复原来的销售,售后包租,同意回购,出售房地产股份吸收资金。有的企业不具备销售商品的真实内容或不以销售商品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免费旅游、赠送实物礼品、健康讲座等欺骗和诱导手段,非法吸收公款。相关机构和参与者的上述行为存在非法集资等风险。按照相关规定,组织实施非法集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参与非法集资的风险应当自行承担。老年人及其家属要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和识别意识,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和传销,防止利益受损。如果发现涉嫌犯罪的线索,可以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相关链接>>>盘点十大“坑老”保健品消费陷阱必须提醒咱爸妈!陷阱一:野生医疗游客忽隐忽现生活中,老年人经常会遇到一些打着“祖传秘方”“包治百病”旗号在街头巷尾游荡的“流浪医生”,声称别人没有一定的治疗方法,但只有自己有。之后,他们分发了一些免费的小册子,重点介绍他们的“祖传秘方”。结果,一些老年人在尝试的心理驱使下上当受骗。
提示:这些“游医”秉着治不好病人也吃不坏人的原则去配制所谓的祖传秘方,实际上往往就是用一些无毒无害的植物或者番薯、土豆、豆子等食物晒干染色磨粉,然后再掺些辣椒粉、花椒粉等辛辣刺激的物质,让人吃起来明显感到味道特殊,以此掩盖或冲淡部分病症带给人的不适感。这样的骗子经常是走街串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其产品也毫无任何保健作用。陷阱二:广告明星是专家一些无良商家打着“采访、讲座、访谈、座谈会”的幌子,邀请一些广告“明星”,如被媒体曝光的胡祖钦、刘宏斌等专职“广告演员”,到假冒专家、教授、老中医那里,现场进行“养生”讲座,然后销售保健食品。很多老年人因为盲目相信这些所谓的专家或名人的介绍,很容易买到很多假的保健食品。
提示:要谨慎对待“老年人讲座”,学会多思考。当无法判断产品真假时,应采取“拖”的方式,不着急购买,避免盲目消费。陷阱三:夸大功效,卖天价一些无良商家选择老年人聚集的地方,如菜市场、集贸市场、公园等。,并谎称他们受医院委托,正在进行老年人疾病普查。其间,商家让老人填写“健康调查表”,与他们交谈,了解老人的家庭构成、家庭收入和健康状况,圈定“潜在客户”,向老人推销产品,有针对性地夸大产品功效,哄骗老人高价买单。
提示: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含有“绝对化”用语和不实承诺,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欺骗、诱导老年消费者。而老年人往往“恨病”,保健食品销售人员即抓住了老年人的这种心理,诱骗老人消费。陷阱4:免费体验藏式魔术一些无良商家往往打着“专家”的旗号,开展所谓的“义诊”活动,先是免费讲课,然后免费测量血压血脂,假装老人患有某些“严重疾病”,顺势推销自己的保健品。有时候建议老人先买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再来免费咨询。第二次咨询时被告知病情好转,建议老人继续购买这款保健品。
提示:老年人身体不舒服应到正规医院就医,不可听信所谓“专家”的建议,其实他们都是企业的销售人员,只是穿了个白大褂冒充“专家”,趁机向老年人推销高额保健品。老年人应切记“免费午餐”背后肯定暗藏猫腻。陷阱5:以利益为目的的家族关系针对一些老人的孩子不在身边,生活孤独的现实,一些不良营销公司雇人照顾自己,上门陪伴,帮忙做家务等。为了盈利,又有目的地与老人建立信任关系。当老年人被这种“温暖”麻痹时,他们立即高价出售保健食品,容易赚取不当利益。
提示: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在保健品消费中,要保持一份理智,切忌为了感谢别人所谓的关怀而购买没有效果的保健品,造成财产损失和身体损害。陷阱6:试图吃东西,试图困住你老年人生活节俭,所以一些商人试图把他们的产品卖给老年人。在品鉴过程中,他们会派专人跟进询问品鉴情况,不断向老人灌输推广自己产品的好处。有的甚至上演“苦情剧”,告诉老人自己的工作不容易。面对“真诚”的推销员,心软的老人往往会感到“愧疚”。此外,他们认为自己以前试过,没有不适,所以自然要付费购买产品。
提示:“试吃试用”是保健品推销商的常见手段。在面对一些紧追不舍的保健品推销员时,老年人千万不要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回绝,可以采用一些诸如“过两天再说”之类的语言与之周旋应对。陷阱7:标题吹嘘不可靠“购买保健品的国家给予补贴。买的越多,补贴就越多。不用担心货到付款!”很多销售人员打着各种机构或者国家补贴项目的旗号,让老年人觉得不买产品就是赔钱。此外,一些无良商家还会冒充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作人员,给家庭贫困、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打电话,谎称可以帮助其向有关部门申请“政策补贴”和药品补贴,欺骗和误导他们。
提示:曾经有媒体曝光脑力智宝骗局,其中提供被骗信息的数十位老人都是被所谓的“补贴”这一套路欺骗的,这种骗局很容易突破老年人的心理防线。对此,一定要加以防范。陷阱八:打“科技牌”很受欢迎保健品销售展通常在高档酒店租用的大堂或公司会议室举办,老年人入场后会听“名医”讲课。讲座形式虽然老套,但产品广告内容不断升级,引入了生物技术、量子科学、激光治疗等诸多时尚概念。如今,打“科技牌”已经成为保健品销售的新套路。
提示:保健食品日益成为虚假广告的“重灾区”。老年人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增强辨别意识。其实,不少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就是普通的保健品。陷阱9:会员优惠被隐藏一些无良商家向老人承诺,购买保健品成为其会员后,不仅产品价格优惠,还可以通过介绍朋友获得高额返利。因此,许多老年人被诱导成为会员,然后带朋友去购买保健品。
提示:面对各种诱惑,老年人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往往诱人的利益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阴谋。陷阱10:饥饿营销不可信保健品卖家邀请一些所谓的患者来展示自己的故事,雇人制造争相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心理暗示,不买就亏,人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洗脑”。
提示:老年人不要轻易相信商家关于供不应求的广告宣传,不要跟风消费。应客观分析问题,学会理性消费。来源:民政部网站、中国社会报编辑:若禹●●●●请注明转自“中国社会组织动态”政府微信-结束-
原标题:《【紧急扩散】速速转发给家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