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犯险 “黄河阻泳第一人” 这个山东农民以身犯险 一天跳入黄河七八次
王合信手持一根7米长的竹竿,赤脚站在黄河岸边。向前迈一步,河水只到膝盖,才能站稳;竹竿又往前走了两三步,泥泞的黄河没有经过王合信的头。几秒钟之内,王合信被黄河卷走了十几米...
短短10秒的“阻泳”视频,全网播放量超千万,点赞超百万。有着“黄河游泳第一人”之称的王合信,和前两个夏天一样热。
王合信长着一张黝黑的脸,大半辈子都住在河边。七年前,这个山东人开始用这种冒险的方式劝阻人们远离黄河的危险。
中国每年有8万多名儿童因伤死亡,溺水是导致儿童伤亡的首要原因。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中小学生夏季安全工作提示》,对做好夏季安全防护和防溺水工作作出系列提醒。
自夏季以来,山东多个地方发生了溺水事件,但同样位于事故多发区的济南黄河章丘段,从2017年到今年8月14日实现了零溺水。章丘区黄河镇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孟永生评价说,王合信和他组建的游泳队是“第一英雄”。
“所有的鱼都死了,我带走的东西都活了。”王合信拒绝屈服于他坚持的游泳拦网模式。"远离危险水域是防止溺水悲剧的最好方法."
黄河边的警告标志。
用自己的身体去冒险
参加过多次救援的王合信从未救过一个人。“每次赶去救援,其实只剩下一具尸体了。”。
因此,他不介意被称为“疯子”,更多时候,他甚至希望大家记住他是个例外。“那些大学生回家后可以告诉别人。这个人疯了。我亲眼看见他顺流而下。黄河真的很危险。”
7月22日,所有参加防溺水爱心交流活动的大学生都举起手机,记录下了王合信跳入黄河的情景。
站在岸边的大学生张寒惊呆了。“如果王叔叔不及时游回来,他可能会被黄河淹没。”。王合信下水前,东北姑娘还觉得宽阔的黄河“无痛”。
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带给人们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当夏天到来时,它成为大人和孩子享受凉水的“最佳”选择。
1998年,王合信的家离黄河只有300米,当时黄河镇的王泉村还没有完全搬迁到大堤上。王合信身高不到1.7米,但水质优良。他年轻的时候可以横渡黄河。他在黄河里学会了游泳,但现在他不让别人在黄河里游泳或玩耍。更嚣张的是,只要他去河边洗手,他就会劝他离开。
每年5月到10月,他都和去黄河的人打架。“黄河水流湍急,滩多险峻,溺水后很难上岸。”。
“一步活,一步死”,济南章丘黄河管理局总工程师杨建刚这样描述黄河的危险。在山东济南,黄河流经七个区县,其中章丘达26.6公里。黄河章丘段属于黄河下游。水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沙质河底受水流影响,含沙量大,水流速度极快。
王合信口中的“陡峭海滩”被杨建刚称为“水下悬崖”:一旦滑入深坑,再加上水流湍急,几分钟内就可能呛水,悲剧近在咫尺。
2011年夏天,王合信才真正感受到黄河吃人。
一个炎热的下午,正在吃饭的王合信接到一个电话,同村的一个男孩掉进了黄河。他赶紧骑着摩托车来到河堤上,发现岸上已经有30多名村民前来救援,连邻村的老人都坐着渔船赶来了。
王合信从岸上几个慌张的孩子那里得知前因后果:一个同伴去河边洗手,石头滑了一跤,不小心掉进了黄河。一起玩耍的男孩立即脱下衣服,下水去救他,但他没能上来。
救援持续了4个小时后,男孩被从水中救了出来,四肢僵硬。孩子的妈妈摔了一跤,哭得像疯了一样,村民们也在抹眼泪。“17岁,身高1.8米,开始上高中,就躺在那里,谁能不难受?”淹死的男孩是王合信家族的侄子。平日里遇到大会大叔,短暂的哭了一场。他热情有礼。
“悲剧是可以完全避免的!”从那以后,每逢汛期,王合信都会在河边闲逛,腰间挂着一个高音喇叭。当他看到有人下水时,他毫不留情地把他们赶了出去。
这是你的河吗?你在乎吗?王合信听到过许多类似的问题。自从2012年,他无法说服他离开,他就去了河边。"我下去演示陡峭的海滩有多危险。"。
很多次,他一天要下水七八次。没时间换的湿衣服,在他骑摩托车的时候,被风吹日晒自然晾干。
王合信跳进黄河,试着用手演示黄河的危险。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8月3日下午2点,一天中最热的时候,72岁的王广信骑着三轮车从家里出发了。车里有一个装满2升水的水壶,一件雨衣和游泳队的旗帜。当王广信到达6号坝时,80岁的老搭档王启才可以回家了。
三伏天,蝉鸣满耳,村里的男女老少坐在岸边的林荫道上乘凉,或下棋打牌聊天,或弹胡琴唱歌。人群中,总有两个老人戴着红袖章。
2014年,在王合信的领导下,黄河镇成立了黄河救援志愿服务联盟,有300多名村民、教师、政府官员等参加。然而,由于时间和人员的不确定性,王合信仍然是游泳的障碍。
变革将在2017年发生。在孟永胜与镇党政办公室王合信的一次交流中,“游泳抵抗”与“扶贫”相撞。
为此,黄河镇首创“游泳抗阻+扶贫”模式,从黄河沿岸12个村中挑选24名贫困老人组成专职的黄河游泳抗阻志愿服务队。两人一组,守卫一条河道,每人每天领取10元的补贴。
为什么只选择老年人?
“小伙子每个月给他300元,是谁干的?”王合信说:“老人可以参与这件事,觉得对社会有用。”
例如,王广信的两个女儿已经结婚,但10年前似乎在家里停滞不前。家具和日历都旧了,沙发垫里的海绵把面包屑卷了出来。他最新的衣服是游泳队做的红色短袖。
阻挡游泳,王广信努力工作,称之为“去工作”。他编了一首16句的顺口溜,用喇叭录了下来。"...我早出晚归查河,为了你的生命安全……”
60岁的车凯和76岁的车站在三条路的交叉口,一眼就能看到车流。当他们看到外国车牌时,他们喊道:“不要去河边!”
现在,黄河镇的游泳拦网模式已经复制到菏泽市东明县和滨州市滨城区。
8月4日,想小睡一会儿的王合信被一则新闻报道震惊了。“临沂又死了四个孩子。我可以睡觉吗?”他说他被附身了,听不到哪里有溺水事故。
一个半小时后,下午托管班的铃声一响,他立刻跳上小货车去巡河。
他把两个白点锁在几百米外的河边,停下车来,那是一个大大小小的钓鱼身影。他一路小跑到水边把人赶了出去,在河边巡逻的70岁老人王洪宝听到了这个消息。对峙十分钟后,年轻人慢慢收起鱼竿。王合信不停地催促:“快点!我看你走的时候得去下一个地方。”
2017年,黄河镇从公益金中获得一笔资金,用于购买皮卡。价格是68500元,王合信记得很清楚。他半开玩笑地说:“就是这辆车让我陷得更深。”
一路上,“珍爱生命”等警语交替出现。在征集警示标语时,王合信想到了“躺在黄河里,我姑姑流泪”等标语。因为“任磊”没有被采纳,他认为“如果不刺激,就没有效果!”
巡河老人王广信在王泉村6号坝拦游,提醒父亲和孙子注意安全。
尴尬的公益之路
“如果你不听,你将是下一个死去的人!哭的是你姑姑!”济南市团委青少年权益与社会联络部部长赵训伟在济南某中学上安全课时,被的“雷语”打动。
王合信强调,刺耳的话必须用来刺痛神经。“如果学生发生溺水事故,一定是安全教育做得不好。”他拍了拍桌子说道。
他“炮制”了演讲视频:他把自己近几年拍摄的溺水材料和电视报道剪辑了30分钟,每一分钟都火力全开。遇到不听课的学生,他会毫不客气地邀请他上台回答问题。如果他回答不出来,就会有一顿责骂,或者用脸盆做溺水体验。
“为什么我说这么有效?”他口中的“效果”,是指2016年5月他在济南市济阳区某学校上安全课后,济阳区14个月内零溺水。
他在采访中至少重复了三次这个例子。
王合信今年去了20多所学校授课。如果发生溺水事故,他得赶紧去送课,不管有没有邀请,不管学校愿不愿意。
7月初,王合信前往菏泽郓城授课,经历了从拒绝到主动邀约的跌宕起伏。回家后,他激动地在日记里写了三页:“劝阻是最后一道防线,安全教育是重点。”
日记最后两行记录了菏泽行的费用:加油395元,高速115元,晚餐160元,合计670元。
“你这样贴钱,不离婚,就得翻天。”王合信有点无奈。
给钱的问题还有很多。王合信把他的家变成了留守儿童的监护站。从2016年开始,大学生志愿者每年暑假都会来这里带孩子做作业、玩游戏、唱歌、进城看电影。今年暑假,山东财经大学有两批23名大学生志愿者来到王泉村。保险专业大二学生唐冰,8月1日被王合信带到黄河体验游泳阻力。
王合信主动邀请记者留在家中。“你可以和每一个大学生交谈,更好地了解我。”。
他坚信自己的行为无可指责;他从不拒绝采访,手机上有二三十个媒体记者的微信和电话。早先的报道,他甚至把它裱起来挂在墙上。
曾经是齐鲁的摄影师。在农村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时,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现场。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好东西”特质:“爆炸是我的动力。”
托管班每个学生收费400元,家庭困难的不用交。总共有40多名学生,收取的费用包括水电等费用,以及教学学生的食宿。
算完这个账,其实也赚不到什么钱。即便如此,王合信仍对收费感到尴尬。“只有有专项资金支持,才能做成纯公益”。
8月5日,王合信参加济南电视台《今晚不关机》节目录制。
“只是荣誉,不吃馍。”
在王家客厅的柜子顶上,有20多张红色封面的荣誉证书和保安副总裁的聘书。王合信把这些珍宝拿下来,一件件介绍给记者。妻子王看了一眼她的头。“你就是要荣誉,不吃馒头!”
不时的争吵打破了农场院子的宁静。
六个月的游泳阻力意味着你六个月不能工作和赚钱。王合信的姐夫邀请他去济南工地工作,一年给他5万元。王合信提出了一个连他的家人都觉得荒谬的条件——游泳队有事要做,必须能随时离开。王问记者:“如果你是老板,你要这样的人吗?”
妻子的名字和王合信的昵称“连平”只有一个字的区别,两个人都觉得命中注定。一起生活了20多年,连眼皮松弛的形状都很像。但现在,王时不时地发誓:“如果我知道他是这样,我就不会跟着他!”
在朋友圈转发了所有与自己相关的报道,王从来没有点击过。“他就像一个学龄前儿童。一张证书,等于老师送一朵小红花,开心了很久。”有一次夫妻俩吵得很厉害,王和撕了两张证明。
“你有病!”这是王连赢第一次知道王贺和辛要下河去拦游泳。后来回家再也没有报案,王也没有打听,但是扔在盆里的衣服都湿透了,就像黄河水一样。
这个月,王不得不每天早上5点起床为大学生准备早餐。作为唯一的厨师,她负责三餐,蒸馒头、烙饼、煮面、炒菜。"山东人吃咸的,而湖南人爱吃辣的."她还得考虑不同省份学生的口味。
那件黑底白花的衣服,她晚上洗完澡才穿,“不好上班”。白天,她要蹲着烧火、摘菜、洗碗、洗衣服。
她还承担了家里7亩地的大部分农活,地里还长着从小麦和花生中收获的玉米。有时王和新会早起去田里打除草剂。这种殷勤对他们的妻子不起作用。
“不让大学生教书。”王想“解放”自己,出去找了个短工,被拒绝了。
8月4日晚,王合信拿着手机观看当地电视台拍摄的以他为主角的故事片。他在电影中说:“我妻子在家做所有的工作”,正在收集筷子的王笑了。“嘿,我也知道怎么说人。”
“我爸爸事业有成。”不像他的母亲,他的儿子王豪杰支持他的父亲阻止游泳。
大三开学后,王豪杰在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演讲中讲述了这位黄河游泳运动员的故事。他记得最后一句“这是我爸”,赢得了师生最长的掌声。
父子之间最后一次长谈是关于王豪杰研究生院的选择。王合信希望儿子留在当地或去南方,但王豪杰选择了专业排名更高的东北大学。“放开他。反正未来要靠他自己努力,买房买车自己争取。”王合信说。
留在烟台准备考研的王豪杰说,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家少花钱。
“现在家庭没有破裂。”王合信认为好人总是会得到好消息。“就算你出去包项目,人家可能会先选我。”
王合信在浏览他的DV机拍摄的溺水材料。
黄河川流不息
王合信今年48岁。他每次下水都说不怕是骗人的。在儿子的劝说下,王合信从去年开始下水,穿上了救生衣。
“不是说不要下水吗?你的配件不再只是出厂了!”孟永胜对着穿上救生衣的王合信大喊。多年的游泳抵抗使他们成为了朋友。
7月22日,王合信策划了第一次防溺水爱心传播活动。他把活动计划推给了15家媒体,“不高调”。
活动场地有两个:第一个站在托管班,王合信穿着周政的白衬衫,给孩子们讲解防溺水知识,教大学生;在范元村的提水站旁边,展示了王合信下水的示范。
孟永胜出了一身汗。他觉得王合信下水的视频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在水里演示了。
王合信决心下水,不仅仅是因为他想给“媒体一张精彩的图片”,还因为在岸上等待讲解的学生似乎“一点都不害怕”。
在济南电视台录制节目之前,主持人暗示王合信的个人示范太过简单粗暴,可能会起到负面示范的作用。聚光灯下的王合信惊呆了。“如果不这样做,有些孩子就真的不满意了……”
8月8日,山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发布了王合信下水视频制作的预防溺水公益视频,时长1分30秒。王合信转发了两次,感叹道:“物有所值!”
从今年开始,王合信宣讲“孩子是父母的宝,谁也不能少”的主题。济南团委赵训伟认为“一个都不能少”的提法很符合他的工作内容,愿意学习借鉴。“让青少年少走弯路,并预防艾滋病、溺水和性侵等。,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年龄越来越大的王合信,如果坚持10年不游泳,在没有官方支持的情况下去学校传教,他决定彻底放弃。
“依托团委等相关部门的力量,我们将组建专家顾问团和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师的正规军。教育部门和社区也可以放心购买服务。”早上7点王泉村还在睡觉,孟永胜已经开始思考王合信未来的拦网游泳出路。
大学生志愿者唐冰已经在王泉村住了两周了。在他看来,防溺水必须“不断提升术”。“毕竟黄河在那里,水流还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