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米仔干什么的 佛山如何保留老城文脉 禅城“丰荟园”微改造了解下
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街道沙塘社区莲花巷14号有一栋老房子。大门上的“丰惠园”牌匾熠熠生辉,门口的花圃也是百花齐放。推门而入,天井的石板路面干净整洁,叠石园林的潺潺声不绝于耳。各种岭南植物如米脂兰、水恒芝、菖蒲、海棠、墨兰等都充满了生机。
谁也没有想到,半年前,这座老房子在所有人眼里只是一座破败、阴暗、破败的老房子。建筑师唐一锋和他的团队经过四个月的精心修复,让这座隐藏在老城区的百年岭南建筑重现魅力。
“我们希望通过莲花巷14号旧房的微改造,打造禅城旧房活化的典范。”唐一锋说,他希望通过微改造保留老城文脉,也为老城区的老房子活化利用探索一条新路,保留佛山老城文脉。
修旧如旧,保留老建筑的痕迹一砖一瓦
2018年,唐一锋和他的设计团队在祠堂商业区看到了岭南天地,发现这是老城区旧房振兴利用的一个成功案例,既保留了古建筑,又运用现代手法,将整个区域打造成集文商旅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每天都吸引着大量游客。
近十年来,唐一锋在黔、渝、成等地的旧房修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想,作为佛山人,为什么不为家乡老城区的旧房修复贡献一份力量呢?于是,唐一锋决定把工作室从广州搬到佛山,开始寻找合适的老房子。
“我出生在沙塘社区。从小就对这里的砖、瓦、草、树很熟悉,很有感情。”在唐一锋看来,可能是巧合,所以他最终决定接管并翻新莲花巷的几栋老房子,并通过活化和修复加以利用,既不会破坏传统建筑的风格,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然后,通过绿化和软装,老城区的老房子会有很大的变脸。
“实际上,当时的住房情况非常糟糕。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保护,它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房子。”唐一锋用相机拍下了老房子装修前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入口大门不完整,一些天井的墙壁因台风而倒塌,角落布满了苔藓和杂草。而且,污水流经室内外排水管入口,住户垃圾杂物乱堆乱放,室内隔墙、阁楼随意搭建,通风采光严重不足,墙壁潮湿起泡,屋顶漏水发黑等。
如何在“修旧如旧、建新如非新”的基础上还原岭南建筑的特色?
根据经验,唐一锋决定从结构加固入手。“我从里到外对整个房子进行了安全调查,制定了结构安全加固方案。”在修复倒塌的墙壁时,我们发现旧的青砖需要重新建造,在墙上增加了花窗,并在墙上铺设了瓷砖。"为了修复天井的地面,唐一锋费了很大的心思. "我们用旧麻板,用人力运进去,然后用传统工艺铺好。"
同样,原来房子的室内楼层也不一样。唐一锋和他的团队在沙塘社区四处游荡,寻找一些旧的和废弃的红砖,这些红砖经过修整和抛光,然后重新铺设。
其实在旧材料再利用的过程中,成本大于使用新材料,费时费力。“如果用新材料‘装旧’,那么就不叫微改造,只能算是新改造。”唐一锋直言,这不仅是自己对旧城微改造理念和原则的理解,更是对岭南老建筑中砖、瓦、石的一种感悟和致敬。
为老居民打造一个寻找岭南老房子记忆的模型
房屋结构基础修复后,唐一锋立即着手通过功能分区设计房屋内部布局。“考虑到岭南建筑的特点,我们力求将岭南建筑的元素融入到老房子中。”唐一锋介绍,在修复过程中,天井、旧麻石板、花窗、花砖、木雕、砖雕、灰塑、叠石、满洲窗等元素被应用到老房子的各个部分。
如今,只要站在“丰惠园”的天井上,看着石井、红砂岩、英石、鹅卵石铺成的假山鱼池,潺潺的流水声让人感觉置身于一幅写意的岭南山水画卷中。
仰望岭南郭嘉丰收图的城墙、木雕檐板、瓦片、灰色塑料屋顶等。,使观者深刻感受到传统岭南建筑的博大精深。
"这座老房子能恢复到原来的风格真是不可思议。"沙塘一位70岁的邻居郭波看完不禁叹了口气,仿佛回到了从前。
最近,曾经是莲花巷14号的老居民纷纷前来寻找回忆。对比当时老居民拍摄的照片,发现莲花巷14号虽然变成了“丰惠花园”,但依然能够找到生活的痕迹,依然充满着旧日的回忆。“我就是在这个房间里结婚的。”"这个房间过去是用来吃饭的。".....看到微改造的“丰惠花园”得到老居民的认可,带着一群老街坊奋起直追,唐一锋被这份记忆传承深深打动。
唐一锋说,回到家乡后,莲花巷14号是他在佛山的第一个“成品”,被命名为“丰惠园”,寓意丰收的季节。唐一锋和他的团队确实得到了很多赞扬。但他们希望通过打造“丰汇花园”为样板,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老城区旧房微改造中来,共同保存佛山老城区的文化脉络。
唐一锋说,老城和老建筑承载着几代人的梦想和记忆。虽然历经百年沧桑,但只要老城区的居民,一起支持、一起参与,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连片整治,就一定能够重新展现佛山老城区岭南建筑的魅力,留住属于新老佛山人的乡愁。
周士毅
周士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