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 温铁军:新型城镇化不能走粗放的数量型增长“老路”
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新型城镇化专家委员会温铁军
我们今天讲城镇化时很多人用错了概念,以为“城镇化”是“城市化”,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是靠城镇化实现的。中国住房报记者马成都报道“现在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康旅小镇、文旅小镇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绝不能像过去一样走粗放的数量型增长模式,这是受到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批评过的,今后的发展要转成为质量效益型增长。”10月20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举行的第五届安仁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新型城镇化专家委员温铁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国务院参事室、中华文化促进会、华侨城集团共同主办,围绕“新型城镇化与康旅产业”主题,结合理论和实践,为新型城镇化与康旅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案例和智慧。温铁军被称为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专家。此前,对于农村发展,他说:中国不是农业大国,而是农民大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农民,这个特殊的群体还是比较贫困的。解决“三农”问题,要在“三农”之外努力,在“三农”之内寻找出路。尤其是需要两者兼顾的时候。他还说,要想城乡自由流通,振兴农村,不单单是开放城市人口到农村去买房、去买宅基地这么简单,要想做到真正自由流通,那就需要彻底取消户籍制度,没有地域之分。“如果还是有地域之分,城市户口还是城市户口、农村户口还是农村户口的话,这样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民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中国房地产报:你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建议?温铁军:现在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康旅小镇、文旅小镇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发展它绝不能像过去一样走粗放的数量型增长,这是受到习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批评过的,今后的发展要转成为质量效益型增长。事实上,生态资源越是被扩大,你越会发现它们不能被简单地对待,越是用简单的市场手段把它们切碎卖掉,越是用粗暴的经济手段。以前我们学的教材都是工业化时代的教材,要求所有要素都要标准化。只有标准化的要素才能进行交易,与金融结合,进入市场。中国房地产报:您认为城镇化建设要怎么转?温铁军:今天很多人还在讲同样的老故事,比如澄清产权,都是针对老元素的。但有一个问题是:山水、森林、湖泊、草地、沙地,加上石头、阳光、空空气、蓝天、白云。如果我们从事娱乐和文化旅游,这些如何定价和标准化?如何交易?这些非标准的资源型资产能不能和过去简单的市场经济、粗放的制度交易?怎样才能振兴农村?乡村振兴是什么行业?对应的要素有哪些?有多少在所谓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讨论这些新问题?今天的大多数学者不是“今天的你我重复昨天的故事”吗?没有讨论如何改变生产力结构性扩张所对应的生产关系!因为我们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怎么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在发展新要求结合起来,于是大家还得回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上,他说生态经济要体现的是生态资源开发的整体性,因此他说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最终实现的是生态资本深化。1998年以来出现了三次生产过剩,将这种粗放经济的发展方式改造成质量效益型的、以生态资源新的生产关系变革为主导的发展方式,还需要我们进行很多讨论。中国房地产报:你说的需要很多讨论。你能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吗?发展中什么是重要的?温铁军:实际上,城镇化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内涵,其实我们早在新农村建设时就已经提出了县域经济两大支柱:一是中小企业,二是城镇化。1985年我当时在中央农村工作室做研究时就已经开始讨论城镇化了,那个时候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县以下建制镇飞速扩张,从原来不到3000个建制镇,发展到3万多个建制镇,所以那时我们强调的城镇化指的是县以下的城镇。但我们今天谈城市化,很多人用错了概念,以为“城市化”就是“城市化”。事实上,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是通过城市化来实现的。中国房地产报:另外,您对“‘十四五’期末,土地出让收益至少50%将用于农业农村”这一政策有什么看法?温铁军:在《土地管理法》颁布之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原本是由农村集体自主办理的。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市化导致了内需,这是因为农村地区独立处理自己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当时农村的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出现了80年代的发展高峰。然而,由于发展太快,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也抢占了市场,城市工业资本无法忍受。后来出现了农村政策的倾向性调整,即如何抑制农村的快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就是其中之一。我对这个法律持批评态度,现在这个法律终于调整了,允许一部分资金回流农村。这是一种改善,意味着农村可以享受发展红利。我对这一举动的评价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