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 77岁张先松:“如果不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我就是汉绣的罪人”
唐代诗人赵孟頫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巧艺于天下胜天工,炼药与燃灯同。”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业正在慢慢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工业生产。在当今时代,一个传统工匠一年生产的产品可能不如机器一天的产量。传统手工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的生产效率比较低。它们大多质量上乘,但由于生产率低,逐渐被时代淘汰。
老人现在很心疼,因为他奋斗了一辈子守护的中国刺绣文化很快就会消失在他的手中。原因并不复杂,因为找不到接班人。
这位老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中国刺绣。如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中国刺绣技术已经高超,达到了顶峰。
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会很难找到徒弟吗?其实很难,老人现在面临着找不到徒弟的困境。
第三,尽力保护汉绣老先生
“我都70多岁了,有几年不会绣花。”“如果我不能传承这门手艺,我就是中国刺绣的罪人。”这是这位老先生一生中最常见的话。
为了找到合适的接班人,老人想尽了一切办法。他甚至拿出微薄的3000元退休金,创办了一所以教中国刺绣为主的学校——荆楚汉绣传承园。老人是学校的免费老师,只希望把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一所可以免费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中国刺绣学校,但仍然没有人报名。这位老先生倾注了无数心血的中国刺绣学校,到现在只有8个学生。
而且这8个学生中,有7个是因为兴趣爱好才来学习的,很难学到中国刺绣的真正精髓。而剩下的学生,虽然他们也有学习中国刺绣的想法。但是老先生认为这个学生肯定学不了很久,不能继承中国刺绣。
因为即使你花很多时间学习中国刺绣,在这个社会上仍然很难保证基本的生活。年轻人靠中国刺绣买车买房是不现实的。
现在的荆楚汉绣传承园依然靠老人微薄的退休金支撑着。当有人问老人,你认为中国刺绣能流传下来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老人总是无奈地笑着,很少发表任何意见。
但是老人的意见真的没有出现吗?所有的意见都在苦涩的表情中表达出来了。显然,老人对汉绣的未来是悲观的。
结论:
虽然中国刺绣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仍陷入无法传承的困境。在这个时代,老一辈的工匠还在苦苦坚持,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将不再选择从事这个职业。
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无尽的循环。一个传统的手工业如果得不到足够的收入,就无法传承下去。如果这种传统手工艺适应了时代的潮流,那么这种手工艺将不再纯粹,将演变成一股工业化的浪潮,再也无法追寻它的背影,它的底蕴,它的文化。
参考文献:
《给烟火的礼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