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宝章 李宝章:中国居住景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李宝章
奥雅设计董事长,首席设计师,旅行作家
李宝章,洛阳人,2012年加入全经联,全经联可续建筑委员会委员,奥雅设计董事长兼首席设计师,旅行作家。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加拿大温哥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李先生兼任广东园林学会理事会理事,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生态园林景观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大学兼职教师等职务。李先生一直专注于景观设计、规划与城市设计等领域的专业工作,有近二十五年在温哥华、香港与中国大陆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的专业工作经验。
现在是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
而我们时刻关注的地产景观行业
也处于一个疯狂发展的时期
10月12日,由园景人和奥雅设计首席设计师李宝章先生主办的线上讲座“景观实战Online第10讲——景观大爆炸:中国地产景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成功地进行了网络直播,截止目前,共有1300多人次收看了这次直播。
当地产景观的现状与未来让我们茫然迷惑的时候,我们该何去何从?奥雅设计首席设计师李宝章先生,带给我们他对中国地产景观的现状与未来的解读!今天我们整理了讲座的内容,与大家再次分享。内容经过李宝章先生本人审定。
01
什么是大爆炸,什么是景观大爆炸?
所有的比喻都不是完全准确的。“景观大爆炸”这个比喻借用了美剧《生活大爆炸》的剧名;因为,在我看来我们的行业正在经历着一个类似的爆炸与重组的过程。
这里说的大爆炸不是宇宙起源之大爆炸,而是一颗衰老的恒星的爆炸及其星系的重组,比如说我们的太阳与太阳系。一颗燃烧着的恒星的内部同时存在着两种力量,核聚变产生的向外的爆发力与向内的万有引力。当这两种力量相等时,这颗恒星以及所拥有的行星就会处于的稳定状态。当内核的氢都变成了氦时,这颗恒星没有足够的燃料来维持核聚变,这颗恒星的寿命也就走到了终点。这时候,万有引力会把所有的物质吸引到恒星的中心,随之后产生一次能量无比与绚烂多彩的恒星大爆炸。我们的太阳系就是上次大爆炸后经过万亿年的进化与重组的结果。对我来说,景观设计行业的内核及其星系也正在一次爆炸与重组的过程之中。
如果简单粗暴地划分一下,我认为中国住宅景观经历以下两个十年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十年是1998年到2008年。在这个时间段的初期,大部分地产人都很努力认真地展开新的探索;无论是万科的社区营造,星河湾的新亚洲,及中海地产对品质的追求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实践案例。行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强,不同的景观风格也与品牌一起成熟。比如绿城的法式、Bensley的泰式、恒仁的新加坡风格、以及非常典型的贝尔高林风格的景观等等。
第二个十年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到2018年。这个阶段中人们意识到在品质提升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我们开始注重景观的现代性与文化传承的结合。这种诉求催生了新中式的景观。新中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现代居住景观。新中式一经产生就开始了自己的更新与迭代,其中包括2008年由奥雅设计与泰禾一起开创的泰禾运河上的院子,以及后来的中粮瑞府、万科观承,再后来的和光尘樾等等……
新中式的景观不是新作的旧中式,新中式景观的内核是现代景观,是以中国话来讲述的现代的景观。就像在新文化运动中,我们用“白话”来代替僵硬的官话与不规范的方言一样。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居住景观内核就是一个现代景观在中国生根开花,并与中国本土文化传承进行对话的这样一个过程。就像恒星中的爆发力与万有引力一样。
前十年的过程, 就像在这张图表的内圈,世界各地的景观风格都能在中国找到自己一席之地;而后十年的过程,就是在消化吸收各国的现代景观之后,我们对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的探索。
在这期间,我们从自己的传承中找回了文化的情感,在回望我们的名山大川、历史街区,私家和皇家园林中,寻找现代景观与文化传承的相互融合。随着景观内核的逐渐饱满,景观市场的发展变化也越发丰富起来。
但是如果我们的内核只是形式与风格, 新中式作为一种风格也一定会发展成为与“法式园林”、“东南亚风格”类似的水平,发展到除了风格似乎已经“无话可说”的地步。因此,我国当下的居住景观开始衍生出为了营销需求的风格多变的展示区。这些所谓的展示区无一例外的语境就是营造噱头、场景的价值感、景观的即时效果,以及脱离了大区功能与社会需求的新奇,高大上与视觉冲击力。最终我们的展示区设计从本质上讲已经演变成了一种临时的、用完了就拆的装置艺术。
也可以说,从2018年至今,我们处在一个景观大爆炸的时期。当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过半,当房地产作为一个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已经趋向饱和,居住景观以前的内核已经燃尽。尽管当下的居住景观从表面上看绚丽多彩,实际上却处在支离破碎的状态中。无论是哪家开发商现在正在做的东西都在强调自己的特例独行,但与此同时,又是千篇一律的。
如果说我们当下居住景观是:千奇百怪的风格与一成不变的抄袭共存,以及作为装置艺术展示区与面向未来的设计探索同在,那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恒星爆炸后星系重组的过程之中。进而, 居住景观行业的这种“缤纷”实际上是一种乱相,就像恒星的内核不在,之前的星系正处在四散崩离的爆炸过程之中。
02
景观的内核重组
但是,以上这些并不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核心,我们的核心问题是:在经历景观大爆炸之后,我们的恒星该有一颗什么样的内核?我们的星系该怎么重组?
当我们再次重组这个内核时,我们必须离开景观设计的形式与风格,而要在内容与理念中寻找我们新语境。
首先,我们要回归景观的初心,也就是回归景观的社会与生态属性。我们还需要让我们的设计与国际接轨;要去做功能性、社会性、生态性与精神性同时达到的、个性化的与负责任的现代新景观!
为什么我们要谈与国际接轨?因为,我们所做的法式也好、新中式也好,大多没有思考景观的社会与生态属性,我们的行业生产了这么多风格化的东西,实际上是在国际上拿不出手。虽然俞博士的生态景观受到国际的认可,但生态设计基本上不是我们居住景观的语境。当我们境外的同行在讲生态种植、湿地恢复、雨水花园与低成本维护的居住景观时, 我们基本上在做着反生态的事情。
很长时间以来,我觉得“景观”这两个字不好,似乎景观就是一门视觉艺术。我现在认为如果我们说:“景”是社会的景,“观”是文化的观;那么,景是我们眼睛看到的图景,观就是我们内心认为居住景观应该是的样子。从这一点来讲,无论在哪里,景观都应该是从“真与善”的价值观看出去的生活应该是的样子。
如果用真实、真诚与善意的眼光来看我们的景观,难道我不该与国际接轨,回到世界的语境,做生态优先,社区人本,现代与多元的负责任的新景观吗?
这个内核当然来源于人类社会对于景观的本质思考,尤其是发达国家从业者对于景观的本质思考。设计结合自然,也就是生态的景观,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是发达国家景观行业发展的动力。作为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我们的地产景观还在搞移栽大树,在干旱地区做水景,在用打吊针的方式维持植物的生存。我们未来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财富浪费在这种违背生态原则的景观上,世界也不会允许我们这样做!生态设计,超过一切应该成为我们这个行业的核心内容。
人本在景观里就是为和谐社区而设计,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人的社会性。
我们当然也要回到现代的语境,现代的语境意味着是工业化的生产与施工方式,利用大数据与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利用参数化手段的进行设计。我们现在的景观,尤其是住宅的景观,现代化程度的非常低;如果你去过我们的施工现场,你会看到我们基本上还在使用人海战术。我们的核心设计工具基本上还是手绘,AutoCAD与SketchUP,我们甚至在行业范围内还没有大量使用Rhino等曲面建模工具,更不要谈参数化设计了。除此之外,我们也需现代化的企业组织与创意产业的管理升级。
最后一点是多元价值观。景观需要多元化地发展,一边倒地追随时尚的行为,不管是法式风格,港式,还是新中式都终将成为过去。中国的建筑行业有数不清的建筑师事务所与群星璀璨、个性各异的设计师,这是一种比景观行业健康得多的百花齐放的状态。我们景观设计行业也一定要进入到一个个性化的,多元风格并存的未来。
在这四个内核中,“社区人本”是我们初心,为大众而设计是奥姆斯特德创建景观建筑的初衷。顺着这个脉络,我们可以做人本与文化景观、做儿童友好城市、做无障碍设计、及美丽乡村等等。景观行业这个社会人本的开始与中国文化自身“以人为本”的理念一脉相承。
说到生态,我们可以做诸如雨水花园、海绵城市、设计结合自然、生态过程与审美、棕地改造等等。一旦我们回到这样的内核,景观设计师可以施展的天地将会完全打开,我们会发现我们不需要在昙花一现的为营销服务的示范区里面,相互展开短兵相接的竞争。
当我们说到多元,就是兼容并包,创想自由,独立人格,张扬个性。如果你相信儒家,你可以做得“不过之而无不及”的景观;你如果相信道家,你可以做“既波澜不惊又一切正好”的设计;如果你是90后,你可以关注新生代审美与感受;如果你是艺术家,你可以让艺术介入景观设计。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没有标准答案也不需要标准答案的新时代,没有人可以说你想过的生活是不对的。所有的答案都可以有地方的特色,并应该反映设计师的修养与个性。个性化与多元的价值观将会成为我们社会的新取向,这也是发达社会的市场应该是的样子。
以上是我提出的在景观大爆炸之后,可以用来代替过去内核的四个基本点以及它的各种可能性。
03
景观的行业未来
我们再从类型上来总结一下这些可能性,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我们近期的一些实例。当景观大爆炸后,面对行业的未来,我们应该从梳理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开始。我在这里说“景是创新的景,观是面向人类未来的观”,那么我们起码可以做下列七大类的内容包括:
1)人本与景观的功能性;
2)自然与景观的生态性;
3)社区与景观的社会性;
4)时代精神与景观的现代性;
从时代精神上来讲,我们也应该发现新中式的风格是向后看的一种风格。一个法国设计师朋友曾经问过我:为什么你们还在做这些我们在法国都不做的古典法式园林?时代精神是艺术的属性,经久不衰的艺术创作都蕴含了它所传的那个时代的审美。
5)诗意与景观的地方性;
诗意都是和具体的地点联系起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潮水共潮生”,诗意是与地方性格紧密联系起来。
6)创新与设计师的个性;
7)可持续发展与我们的责任。
最后我会将我们作为这个行业对于国家乃至世界的责任。你们应该知道我们行业是拿不上世界的台面的,我们一直在自说自话。
到现在为止,我说了什么是景观大爆炸?并讨论了景观行业应该围绕着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进行重组以及应该怎么重组?以上是我讲座的理论部分,接下来我们进入实例部分。
第一个案例是人本与景观的功能性的案例,是奥雅最近设计的一个小公园,深圳蛇口东角头公园。我觉得这是一个人本的、社区的景观。我这段时间来,专门从地产景观移开一段时间,做一点公共的景观,看看在公共的领域,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人本与景观的功能性
东角头公园距离奥雅设计深圳公司挺近,离我住的地方也就两站地铁。这段时间以来深圳的地产根本就没有地可以开发了,这成全了深圳成为唯一一个现在不依赖于地产发展的大城市。这么一个2700平方米的小公园,当时找到我们需要做这么一个精品的小公园,当时这个地块的投资是1200元每平方米,这是一个相当有品质的景观设计了。
在这么一个地块内部,需要满足地铁站出入口,社区公园空间的使用等等需要。在中国大城市土地价值的高涨,使得可利用的空间非常小,而满足人本与景观的功能性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在中国是非常珍贵的。
△深圳蛇口东角头街心公园 / 奥雅设计拿到这个项目之后,我们给自己出了很多难题,我们认为我们要为大家提供紧凑而多样化的活力街头公园,我们要做一个公民景观,满足“来了都是深圳人”没有身份预设的公共空间,我们要尊重社会需求,做一个社会的会客厅,我们要追溯文化,营造本土文化的氛围,我们要野趣入城,我们要做一个珠三角城市花园的新标杆。
这个设计方案非常简单,地铁上来一片密林,甚至连树池都没有,未来在树下可能会有一些作为。整个空间向街道打开,成为每一个都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公园。我们希望它能让大家想起岭南的村头。整体上这是一个打开的、来去自由的、没有身份预设的空间。
景观是可以长期使用和存在的,我们看到了太多造价800元/平方米的公共空间, 经历三五年设施就开始损坏,我们既然已经达到1200元/平方米,我们一定要让这个空间用到二十年三十年。这就要求设计中要注重施工材料的品质和工艺。在这里,石材采用整石的,所有的铺地都采用了8cm厚度的,中心草坪都是和体育场一样,底部是有排水管可以实现蓄水和排水功能。我们在这个公园上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各种大样、元素以及满足现在对于海绵城市的需求。
△东角头街心公园 / 奥雅设计
目前这个小公园还在建造的过程中,主要是参数化设计的比较亮眼的小亭子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你有关注过我的朋友圈,肯定一定可以看到我说过,我从1998年开始在中国做景观设计,做了28年的时间,做这个公园的时候,我的心里特别的温暖。我做了那么多的豪宅,比如运河上的院子,中国院子什么的,我也进不去。但这样的公共景观,在一个周五的下午,人们开始使用的时候,特别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我们自己是谁。
我们势必需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来反思这几年我们究竟干了什么,找到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竭尽全力做了那么多工作的一个空间,能看到这些居民在这里使用,看到这样的场景,还是非常让人欣慰的。
深圳目前正在进行公园的建设,所以光明新区又给了奥雅一个公园,这是深圳光明新区的平板显示屏公园,这是我们的第二个例子。
社区与景观的社会性
深圳光明新区现在是一个科技之城、生态之城和发展之城。在几乎是核心区的地方,在一个聚居人群数量大且人流高度集中的地区,要想以有限的景观空间满足人们无数的社会要求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被高架和地铁切割的破碎的绿地周边,走路20分钟的范围内居住着13万人口,右侧这么一块小的绿地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进入,就剩下2万平米的绿地要服务周边的人群。
△光明平板公园 / 奥雅设计
这要求我们完成一个既生态又人本的公园。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使用无人机飞行成像的技术要考察地形考察,经过无人机飞行勘察,一个晚上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通过这个直观的数据模型了解场地的情况。现代技术的利用使设计完全数据化,让景观变得更具像可观,也为设计过程节省不少时间。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影像的帮助下,左边地铁六号线、高架路与地块的关系显露无疑,这里本来是地铁的车辆段,晚上所有的车辆会回到这里来检修。在左侧原本五米高的山上因为废土的持续堆积,现在已经有十米高。
地块周围留给设计师可以利用的空间已经非常少了,堆土、高架和铁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希望修复当地生态。这里是中国80%、世界50%的平板显示屏的生产园区,我希望在这里彰显年轻人群的特色,这应该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无障碍的社区花园,也要保持土方平衡,当然,也势必要满足地铁和市政道路规范。
我们在场地的东侧做了一个生态恢复的绿地,我们希望这个公园既是都市客厅,又是城市森林,为周边人群量身定制,它也将成为光明新区社区公园的新标杆。
△深圳光明新区平板显示公园 / 奥雅设计
从这个地铁出入口出来,我们安排了一条无障碍的斜坡可以进入到位于山顶上的广场,在这个广场周边安排了儿童游乐场,人群集散的草坪,这个心形的恋爱草坪和远处的恋爱谷针对深圳如此年轻的市民的需要。结合这个台地的高差,我们安排了一条沿着地形升高的跑道。在这些活动场地周边,我们一系列以混凝土框架为基本元素的廊架为大家提供休息空间。
公园的具体植物选择上,我们尊重本土性的原则,选择了大量本土植物,尽量减少当地环境破坏,满足各种施工规范,为后期生态修复打好基础。
精品公园说到底是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造价把它实现出来,我们与光明区政府的沟通让我们看到深圳政府对于市民公共空间的重视。我们非常高兴我们可以在一个更好的预算条件下,实现我们的各种设想。现在的空间将为90后服务,充分考虑新时代核心家庭的情况——他们很有可能需要自己带孩子。所以我们想象中在这个公园中有90后的年轻父母,带着孩子,享受着城市公共空间的美好。
△深圳光明平板公园 / 奥雅设计
这个案例是奥雅设计成都公司与仁恒在街子古镇的一个项目。虽然这是一个售楼处,但是我们把它当成了文化馆来设计。我们认为他充满了诗意。
诗意与景观的地方性
成都有非常深厚的道家文化的传统,整个四川地区休闲文化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管它叫“既波澜不惊,有一切正好”。中国的景观,或者称东方的景观,都有这样一种语境,即“无过之而无及”,不要做得太过力,现在有一些景观,都做的太具有冲击力,以至于它无法反应生活本身。
△溪云书院 / 奥雅设计
仁恒的这个项目名起的非常好,大约是来自苏轼《行香子》——“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从2018年4月开始到2019年6月呈现,这一年来项目的呈现还是经历了非常不容易。
街子古镇位于成都平原的西侧,成都人嘛,一到了周末就有往沿山这一边进行旅游休闲的习惯和文化。街子古镇也恰好在成都1小时车程范围内,仁恒力图打造的是所谓的旅游居所。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找寻适宜的,好用的,自然的,具有地方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现代景观每一个地区的景观项目。回到场地,我们在溪云书院这个位置位于场地的一个角落上,除了书院之外,未来还会有酒店等其他文化产品在这个位置周边。
街子古镇和成都都在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文化浸润中,所以从设计一开始,我们就不希望把我们的手法做的太重,同时我们也不想复古。设计团队在街子古镇附近踏勘,自然而然与景墙结合的泡菜坛子,宁静平静的山间深潭,设计师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当地文化的一些元素找到属于这个地方的最优解。最终,我们决定完全采用当地的材料进行建造,以点带面的全面铺开,最后我们得到的平面方案,完全是从现状条件出发得出的。
内院的水景相当放松,同时严谨。在建筑物与景观设计的关系上,我们学习了日本庭院把建筑物抬起来的手法,让景观可以进入建筑物的下方。我们种植了12棵黄连木和24棵元宝枫,希望它们看上去是原样保留的样子。
△溪云书院 / 奥雅设计
景观和建筑完全是共生。设计要做到波澜不惊,形成一切正好自然而然的氛围。根据空间氛围,决定建筑取材,使景观有时间感,地方感,同时有时代感。我们现在的很多景观都是下手比较狠,文化气息比较弱,追求材料上的酷炫或者高度上的压制,这完全不是属于中国和东方的精神。
△景墙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从一个参考的大样开始,到最后的效果。溪云书院 / 奥雅设计
无论是景墙的高度,景墙的样式,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我们反复在现场确认景墙高度与使用者的关系,达到理想的效果。工艺细节也进行反复推敲,多做不同的设计来呈现不同效果,来确定景观营造的最佳效果和意境。
△溪云书院 / 奥雅设计
我们在街子旁边的御龙潭获得灵感,尝试把置石与水景驳岸衔接的效果重现在溪云书院的内庭。这是一个既规则又不规则,不过分,让人想到这是街子的一部分,同时很现代。充满的时代精神。
在茶室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其实是费尽心血的,奥雅设计成都公司的团队之前一直希望尝试用杜甫草堂一样的草来搭建这样一个屋顶,最后我们使用的是轻质的瓦片。非常好的一点是,我们在檐口根据树木的长势设计了一个缺口。我们一直在强调在这个亭子中休息的私密性,希望提供一种“你站起来看得到别人,你坐下来别人看不到你”的体验。
现场的还原度相当高,相当符合成都的气质。景观是用心来创造氛围的,不是用钱堆出来的。中国的景观包括东方的景观都有语境。所有的设计都将诗意的情感与地域联系在一起,让景观具有归属感,这才是舒适又自然的具有地方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现代景观。
创新与设计师的个性
最后呢,我要给各位探讨一下设计师的个性与创新。奥雅设计这么多的设计团队,我们也注意到了有一些团队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个性化设计,做自己的风格。这是一个在探讨空间流动性和现代性和诗意的项目,做出反应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的作品。
△旭辉和风 / 奥雅设计
随着行业的成熟,所有的创新都回归到了个人。用创新设计来表达自己,对景观永不重复的创作态度。所有的设计回归到了设计师的个人体验与经历,这些生命体验与设计师的设计概念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佛山保利良溪展示区 / 奥雅设计
设计师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与客户密切合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这些富有特色的地衣苔藓的种植,来表达对于场地空间的思考。我们把这么一个项目交给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他们当然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开发出个人的个性。
04
结语
景是生活的景观,是创新的景,
观是文化观念的观,观是面向人类未来的观。
让我们再回到我们最初的这四个内核,来做一个总结。我们说景是生活的景观,观是文化的观。我还想加上:景是创新的景,观是面向人类未来的观。景观说到底是为地方社区服务,我们不要拘泥于所谓的样式,无问西东,要非常用心的做回我们景观的初衷,让景观与这个世界接轨,为我们的客户和社会提供更多人本自然,现代多元的社区景观。希望通过规范行业的无序竞争,反对抄袭,鼓励原创,让我们的行业也有一个群星灿烂的未来。
05
提问环节
提问:老师能大概解释一下归心的设计吗?
回答:当我们说我们走出新中式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说要走出我们的文化,东方人是非常自然和自觉的个体。无论你是道家的,还是儒家的,我认为都应该去学习佛家的知识。佛教进入中国了之后,整个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当你开始参佛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你的所有的思考都有“心”的,“世上所有相皆是心相”“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当你开始讲这句话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人”是在见心见性中直指人心的,那么就会用心来体验来观察。我刚才所说的,所谓景观回归人本,就是我们把价值观变成这个原则,把原则变成设计概念,把概念变成环境,这还挺需要一个“心”的历程。我们中国人说“外师造化,内发心源“。这个“内发心源”,是我们所有人都面临的问题,我们需要去将自己的“心”变得更加通透。我们需要学学佛教,开发自己的直觉和智慧。
提问:请问如何在领导意识为主的条件下,坚持方案特色?
回答:这是读的道家不够。景观实际是种社会经济现象。当我们讨论景观的时候,我们尽量说“什么是应该是的样子”。包括领导说要怎么看,但是领导说怎么看,并不是说领导自己非要做的,这是领导为了达成一个社会共识在做的事情。不要将他人不同的想法看作你的对立面,你要坚持。我们做的这个公园并没有碰到任何困难,因为这就是应该这么做的样子。当然,有些时候是沟通的问题。我特别相信奥林的一句话,他说设计费的三分之一是用来教育客户的,与客户沟通,所以跟甲方进行良好沟通,达到设计方案上的共识,这是作为我们设计服务的一部分,我们不该将甲方和合作方视为我们的对立面,而是该承担起设计沟通的责任,说服他人,达成共识。
提问:请问这些案例与国际环境审美相比,在何种范围内?你如何看呢?
回答:我不再跟别人比了。我觉得我做了一个东西,比如说深圳蛇口东角头公园,使用的人们是那么的喜欢,那也就可以了。那要说是比,这该怎么一个比法。这无所谓,能够给我们一个奖,不给就不给,但我们已经觉得我们已经做到了心里应该做的东西。景观满足了人的需要就好,他人的各种审美比较是无所谓的,不用太在意别人说什么。不要让别人定义你自己。
提问:如何做到在住宅景观中从人文角度提升价值?
回答:之前讲过的生态,人本,现代,多元等都涉及了景观的人文价值。我们还是要多做景观人文价值的相关阅读,多进行实地了解,这可以提高我们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理解,再将其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本文为李宝章原创作品。
如需转载务请联系后台协调白名单。
关注这篇文章的你一定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