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刚 天津方案立标杆为交通强国试航访天津市交运委副主任刘道刚
天津着力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打造服务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重要枢纽。 中欧班列提升城市辐射覆盖能力。今年8月,交通运输部批复了《天津市交通强国试点实施方案》。天津在试点方案的实施部署上有哪些进展和亮点?未来将如何助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协同发展?日前,《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了天津市交通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道刚。 核心内容是什么? 中国城市报:请您介绍一下交通强国天津方案的核心内容和发展目标。刘道刚:根据天津的实际情况,这个规划提出了两个阶段:从第一阶段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市,基本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放眼世界,海空港口连接全球,打造世界级智能绿色枢纽港和国际航空空物流中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0万标准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7000万人次。融入区域,两网三圈连接京渝,构建高效快速网络和优质干线网络,形成京津冀30分钟城际服务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3小时高速公路物流圈;统筹城乡,公共交通服务全面覆盖,两市间轨道交通30分钟通达,建制村至汽车站、乡镇基本10分钟可达。第二阶段,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支撑有力、世界领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中国城市报:交通运输部8月批复《天津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及试点任务申请后,天津准备如何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刘道刚:目前我们安排了5个试点项目:“建设世界一流智能绿色枢纽港、构建基于信用的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新机制、示范交通大数据应用、基于区块链+云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工程质量追溯平台、基于5G的智能智能交通试点”,全力打造一流突破示范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一流交通怎么建?中国城市报:天津在建设世界级智能绿色枢纽港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刘道刚:天津市规划通过1—2年时间,建立安全绿色港口指标体系,“散改集”作业绿色新模式全面推广,港作船舶岸电使用率达到100%;形成无人驾驶集卡操作规范、自动化轨道场桥操作规范、自动化轮胎场桥操作规范等多项企业标准;海铁联运箱量比重逐步提升,口岸合规时间及成本逐步优化,港口竞争力显着增强。通过3-5年时间,港口安全绿色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智能监测模式全面推广;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建成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生产业务系统,基本实现集装箱码头大型设备全自动化应用,集装箱单证电子化比例达到100%,集装箱业务线上受理率达到85%以上,轨道桥人工干预率低于2%;基本形成环渤海湾干支中转网络,内陆物流网络实现腹地全覆盖,邮轮港口服务功能更趋完善。中国城市报:天津方案提出构建新型交通监管机制。什么是新的?如何实现? 刘道刚:我们通过1-2年时间,推进信用交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信息查询比对、联动监管等方面不断创新,信用报告、第三方评估等广泛应用;建成天津交通运输信用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监管事项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监管数据可共享。通过3-5年时间,信用承诺审批工程深入推进,审批监管流程不断完善,信用融合服务工程有效实施;差异化监管积极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联合奖惩取得显着进展;信用修复工程有序推进,依法执行异议处理与信用修复制度建设取得显着成效。中国城市报:天津如何通过打破信息壁垒,共享、交换、应用大数据,助力交通运输市场做强? 刘道刚:我们规划通过1-2年时间,建成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信息系统清理整合、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数据质量管控水平大幅提升;建成综合交通数据分析服务系统和货车运输服务平台,内部管理和外部协作服务水平显着提高,基本满足企业、司机“只用一个程序”和“最多跑一次”。通过3—5年时间,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成,车辆数据信息有效整合,实现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全链条高效管理。此外,计划完成区块链工程质量追溯平台和质量安全数据采集分析平台的研发,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完成铁路、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的开发,显著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工程质量追溯平台投入初步应用。经过3-5年时间,工程质量追溯平台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和应用,基本实现了工程建设、运行、监督管理的质量安全大数据分析判断,项目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中国城市报:天津市如何在特殊场景下应用智能交通?刘道刚:计划用1-2年时间对部分路段、路口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初步构建智能交通物理环境;完成车联网应用管理云平台的研发,交通场景赋能效果显著,交通环境更加高效便捷;在部分场景中,率先完成了无人送货、无人公交、共享出行等交通生产生活场景的应用。经过3-5年时间,“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系统在部分场景基本搭建完成,交通智能网联群管控大脑建设完成。 未来交通好在哪?中国城市报:交通强津计划已经实施。天津未来会有怎样的交通? 刘道刚:未来的交通将是运输方式之间深度融合、智慧科技深度赋能的行业。我用出行全程一票畅享、物流快递一链提升、城乡服务一致均等、区域发展一体融合、世界各地一网互联“五个一”来概括未来交通服务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新体验。中国城市报:如何让人们快速顺畅出行是社会最关心的热点。在这方面,天津将如何在整个过程中享有一票? 刘道刚:首先是“畅享”。即注重人的出行感受,在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城市交通、治理体系等10余处突出体现以人为本。其次是“全程一票”。目前我们市域出行或者城区通勤,铁路、航空、出租、轨道、公交、单车,每种换乘接驳方式均是单独订单。未来的“出行即服务”智慧系统将深度整合各种交通方式,实现出行行程预定、路径一键规划、智能调度、费用一键支付等。中国城市报:物流已成为交通运输服务的重要对象之一,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爆发的肺炎疫情对现代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天津将如何完善物流快递链? 刘道刚:我们将大力推进货物运输生产模式的创新变革。这次疫情也让我们对未来的物流递送模式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全球消费者对于无接触式配送服务的关注度激增。未来天津市还将会大力发展应用无人机、无人车物流递送,让快递小哥、外卖小哥更轻松,实现智能的末端配送机器人“进门入户”,把商品和美食直接送到客户手上。中国城市报:天津新交通建设将给城乡服务带来哪些好处? 刘道刚:未来在公共交通服务方面,我们将更大力度推进城乡公共交通服务一体化发展。深化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力争把每一条农村公路都打造为“美丽乡村示范路”;深入推进“农村公路+旅游”“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帮扶”等模式,让“农村公路+”模式成为公路建设发展常态。中国城市报:新天津交通将给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带来哪些新变化? 刘道刚:未来京津冀区域,将充分形成“两网三圈”一体融合的交通架构。两网是指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组成的高效率快速网,这是区域交通的骨架,以及由普速铁路、普通公路组成的高品质干线网。强有力的公铁两网将助力京津雄深度同频共振。国家在积极推进时速60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研发,未来京津雄的通勤时间可能会更短。中国城市报:未来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对外开放交流离不开国际交通网络。天津在打造全球网络互联、助力扩大开放、实现双循环方面有何部署? 刘道刚:我们打造的“一网”是综合立体交通网。目前“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分工合作、错位发展、优势互补,链接世界各地,强有力地支撑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天津港将建成世界一流的智慧绿色港口,滨海国际机场将建成中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可以说,无论是人流物流,还是信息流资金流,将来都是面向世界、一网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