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玄同 鲁迅与钱玄同的恩怨:昔日伯乐 因何决裂 是谁忘恩负义
文字/蓝梦岛大师
原创文章,已经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没有钱,中国文学史上就没有鲁迅。
为什么这么说?慢慢听作者说。
众所周知,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一词是他出版《狂人日记》时使用的笔名。
当初,周树人先生弃医从文,意在用笔墨唤醒沉睡的中国人。然而回国后,他一次次被现实打败,逐渐失去了斗志。他在教育部做朝九晚五的公务员,循规蹈矩,郁郁寡欢。
当时,钱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他和、周作人都曾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与人有一些交情,所以经常向周氏兄弟要书稿。
他的弟弟周作人热爱文学,每次都被钱欣然接受,并很快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他的哥哥周树人却不是这样。除了工作,他每天都在复制古代古迹,对文学创作完全不感兴趣,因为他认为写作救不了中国人,没有任何意义。
1917年8月,钱和在布书书屋的老槐树下展开了一场改变历史的对话。
钱说:“我觉得你可以写一些文章。”
周树人回答说:“今天的中国就像一个铁房子,没有窗户,不能被摧毁。里面的人从昏睡到死亡,不会感到垂死的悲伤。如果有人大喊大叫,惊醒了几个清醒的人,却让他们感到无法挽回的垂死痛苦,你觉得你配得上他们吗?”
钱反驳道:“不过,既然几个人都起来了,就不能说摧毁这个铁房子没有希望了。”
钱的话一针见血,触动了垂死的心,激起了他沉睡已久的创作欲望,使他写出了不朽的巨著《狂人日记》。
1918年5月15日,周树人以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狂人日记》一经发表,文坛震惊,反响强烈。从此,周树人失去了控制,走上了文学救国的道路,成为文化大革命的领袖。“鲁迅”也取代了“周树人”,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从这个角度来看,钱可以算是一个很了解鲁迅的伯乐,但是他们的关系并不好,甚至是不好。
事实上,从一开始,他们就不合拍。钱欣赏鲁迅的才华,但不喜欢鲁迅。在性情方面,钱与周作人关系较好,所以后来周氏兄弟反目成仇,钱选择了改造周作人。他离鲁迅越来越远,几乎成了敌人。
1929年5月,钱与鲁迅在康德中学相遇。钱宣彤主动问:“你的名片上还是三个字吗?”鲁迅轻蔑地笑了笑,回答说:“我的名片从来不用两个字或四个字。”
名疑古的钱喜欢沿用老方法,在名字前加上自己的名字,自称“疑与古玄相同”。他的名片上用了“疑与古玄相同”的字样。鲁迅先生的这番话是在讽刺钱宣彤故作神秘,名片上写着四个字。
事后,鲁迅在《两地书》中提到了这次不愉快的会面,并对钱的“肥滑唠叨”进行了评价。钱很胖,鲁迅经常拿他开玩笑。
钱知道后,对鲁迅更加不满。他只说:“要恨就恨吧。只是未来看不到罢了。”
钱年轻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过分的话:“人过四十,就该枪毙。”同时,他还反对辩证法,公开表示:“头可以破,辩证法不能教。”这两件事后来被鲁迅抓住,引发了一场是非之争。
换句话说,当钱40岁的时候,他做得相当好。作为北大教授,他有钱有地位,自然不想死,所以选择性地“忘记”自己曾经说过的话。
但是,钱却“忘了”,鲁迅先生能帮他记住这件事,特地写了一首打油诗来讽刺:
修行不是等死,而是无忧无虑四十多年。为什么不赌胖脑袋,抵制辩证法?钱也是无语:我就是有点胖。我需要这样反复的人身攻击吗?
钱对鲁迅的怨气越来越重,但他不喜欢当众顶嘴。他只是在日记里发泄:“买鲁迅的《三闲两心》在床上读,真是无聊、无赖、无耻。总是老一套,又冷又苦的斗嘴和蹲着。有什么意义?”
此外,钱还总结了鲁迅的三个致命缺点:一是多疑;二是轻信;第三是生气。
平心而论,钱对鲁迅作品的批评是不公正的。然而,他总结的鲁迅的三个缺点并没有被空完全抹黑。比如在《愤怒》一案中,钱就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谁跟鲁迅的敌人相处,谁就讨厌他。比如顾颉刚和鲁迅没有仇怨,只因为他们和钱关系密切。
如果说后世的知名度,钱比不上鲁迅。中国人从来没有读过鲁迅的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没有钱宣彤,今天的中国人将“享受不到汉语拼音和标点符号的优雅”。
但是,钱宣彤也有打败鲁迅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儿子钱三强,著名的“中国原子弹之父”。在这一点上,民国所有其他大师都只能自叹不如,包括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