嵘怎么读 曾国藩如何指导子女读书 这四个字是关键 曾国藩家教之法
原标题:曾国藩如何引导子女读书?这四个字是曾国藩家庭教育的关键方法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全国清史编纂委员会志组专家甘霖做客北京大学博雅论坛、新华讲堂。围绕曾国藩家训中“劝学”的方法,他在指导子女读书时分享了曾国藩“读书写字”等诸多方面,对今天有很多启示。以下讲座节选自现场录音,已由主办方和甘霖教授核实并授权发布。
甘霖教授在演讲现场
早年,毛泽东在《讲堂录》中提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工作和传教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宋朝的范仲淹,一个是清朝的曾国藩。”曾国藩践行儒家“国不怨,家不怨”的思想,以克己为体,一生严于治家。他尽最大努力对待他的家人,包括几个弟弟和孩子,以及他的统治者和同事,尤其是他为之工作的清政府。他家里有1500多封信,有100多万字。每一封家信都是亲切而善意的。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提升为曾门家训,世代相传,他的后代也富有才华。“劝学”是曾国藩书信中最重要,甚至是最核心的部分。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快、熟、持、思”。“速度”意味着广泛阅读,“熟悉”意味着背诵经典,“毅力”意味着持之以恒,“思考”意味着有个人见解。后来,他把曾家男人要做的作业概括为“读、写、写”,提出只要是曾家的孩子,就不能缺席。互联网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许多挑战。我还是相信真正读的书一定要经过曾国藩说的“三比三”,即看、手把手、交心。通过阅读和抄写重要的段落和句子,记忆会非常深刻。曾国藩的《百家杂经》是阅后抄编的。他所说的“阅读”是指“阅读”。对于经典名篇,不仅要熟练阅读,还要背诵。尤其是在阅读古代文章的过程中,要了解古代文章的精髓。对于唐宋名篇王力可安史,不吟诵、不读,就无法理解文章的意境。只有在广泛阅读和精读名篇的基础上,才会有古人所说的“言之有理”“文如神”,进而达到“文如神”的境界。
曾国藩说:人生就是一个“恒常”的词,所以“恒常”对于劝学是极其重要的。大多数普通人都很懒,无聊,没有耐心。曾国藩的小儿子曾季红有一段时间不愿读书。曾国藩没有逼他,更没有逼他。相反,他给曾季红一个月的儿童心理假期,这样他就可以有很好的时间玩耍,当他有强烈的阅读欲望时,他就“无聊”了,这样他就可以回到他的书本和课堂上。这是他值得我们在教育上借鉴的地方。
中国传统教育兼顾科举和文化素养。通常的做法是以历史为轴心。张在训练万历小皇帝的时候,基本上是早上学习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经典。他去清朝时,对《十三经》进行了注释,这是为了便于对儒家经典的理解。下午看的基本都是历史书,也是确认历史兴衰的过程。自宋代以来,司马光主持编纂的《子·同治简》,成为历史教育特别是帝王教育的“教科书”。
曾国藩强调读书要实用。他在给弟弟、儿子的家书中反复强调,要立志读书,“向大人学习”,即不愁自己的饥寒,而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向圣向绝学学习,为万世开太平”,而不是追求个人和家庭的发展,而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家国情怀的人。在曾国藩的五兄弟中,曾国荃的资格最高。曾国藩在翰林院时,收入微薄。他还是带着曾国荃去了北京,亲自看了一篇文章。他被要求读一篇文章50遍,并期待它来自蜀汉和马良。后来,曾国荃来到了一个省官的位置,他多次上书警告这个“元帝”:虽然他有八分能量,但他可以用十分,虽然他有十分力量,但他只能用五分。每天晚上,我都会数一数自己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国家做了些什么。
按照孔子的说法,“至于十五中的学习,显然是曾国藩因为家庭等原因学习晚了。看完早年的日记,他对“站在三十”充满了自责和恐惧。他加入了沃仁主持的“修身俱乐部”,每天都在批评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哪里做得不好,明天应该做什么,真的很努力,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曾国藩后来成为高官,担任两江总督,兴办洋务,每天都有很多公务要处理,但每天都要读好几卷诗书。桐城的方宗成很不解。曾国藩回答:我在名利场。不读几卷圣贤书,就不能明白我的道理,不能养我的心。为什么我认识人,对事情有反应?伟大的人都在中世纪摔过一次大跟头,我却从来没有学过!后来,家人来到我身边。在安庆、金陵、保定,我每天晚上做得最多的就是课后看书。他在日记中写道:
夜深了,嵇泽的理论才是学习之道,不能轻批古人,但可以在课堂上评断功过,但在学习远超古人的时候,可以批评古人,等待古人。好的学者在古籍中,一个个虚心,却不加评论的差距,斯。
在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的日记中,有大量的庭前听训和大人读书的记录。曾国藩完整地解释了主要的儒家经典。根据曾纪泽的日记:“从10年12月27日第二班以后,我就听大人讲孟子,每天都是这样。到第二年第一个月的第26天,成年人突然出现语言障碍,服役时间很长。”这时,曾国藩去世仅一年,曾纪泽每天晚上陪着病危的父亲,听他讲孟子。因为曾家的运势每况愈下,曾国藩担心家人生活的衰败,向长子解释孟子,即要培养“财不能淫,贫不能移,权不能屈”的高尚精神。
曾氏并非长寿家族,他的小儿子曾季红在34岁时去世。著名数学家曾季红翻译了欧洲经典的数学研究著作。在他与大哥曾纪泽的“青葱岁月”中,曾国藩邀请外国人为他们教英语。曾国藩浸润了中国传统文化,但他没有固守传统,与时俱进地将西学纳入儿童教育。曾季红英年早逝,但他有四个儿子。他的妻子是同年曾国藩大学士郭的女儿。曾国藩早年在北京写家书,盛赞郭家“家教勤风”。在曾季红的家人陪同下,曾国藩让儿媳郭俊读了几本卷帙浩繁的书,包括《十三经注疏》和《御准照镜子》。一位老人指导儿媳读书,即使今天很不可思议,曾家真的是郭俊光大的门户。
百年家族的秘密:甘霖对曾国藩的家训
曾国藩的学习和研究有两个最重要的词,一个是“专”,一个是“容”。他指出,人只有专业化,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如果他们很“复杂”,什么都知道,那他们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他还引用了荀子的典故“飞鼠穷五技”,说明人要想成事,就要专心读经,专心读史。如果你立志成为古文大师,你也必须在一个家庭里努力。要学习王安石的文风,必须阅读和背诵《临川文选》。如果你同时运行很多东西,你一定是“四个不同”。所谓“耐”,就是读经典、经典和读历史不一样,刚开始会觉得无聊。但是这些书被中国锤炼了几千年,一定要读透。一句不行,下一句今天不行,明天不行,今年不行,明年也不行。钱穆先生说,正是曾国藩特殊的字诀和抗字诀,使他的研究取得了成功。清朝康熙皇帝教他读书,每本书读120遍。
曾国藩给孩子的书单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积淀太多,选书很重要。曾国藩提出,一个人做事、学习、钻研,首先要选好东西,照着做,然后“守合同”。这都是关于选书的。他特别注意从文化源头上选书。曾国藩谦虚地说,他一辈子没有通读过一些书。
“我在《四书》《五经》,最好的《史记》《韩曙》《庄子》《韩国语》四种,好了十几年了,可惜我读不了精读考试。还擅长《通鉴》、《文选》和姚希宝的《古代词语汇编》,编著《经史百杂本》。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致力于学习。《衡四》学古、王念孙的方法,掌握了这十本书,并做了一些笔记。今年牙齿老化,时事越来越难,你也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半夜想起来,每次用都后悔。如果Zeer能成为我的志气,把四书五经八种于所好一个一个读下去,想深一点,做一点读书笔记,有了志气有了收获,有了疑惑,那么于就欢喜安慰,晚上睡觉,没有别的所求了。”-和吉泽一起
《四书五经》最晚从宋代开始,是传统士大夫知识结构的主体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符合儒家的原则,所以从儿童启蒙开始,它们就伴随了几乎一生。这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大不相同。除了四书五经之外,曾国藩最喜欢的是《史记》,被称为“史家绝唱”,是史书上无法超越的里程碑,因为《史记》不是官方史学,写得很完美。如今,许多著名的《史记》文章被用于中学课本。庄子是百家中最受曾国藩推崇的。庄子有一种洒脱的气质。明代,张在家乡请了六年病假,看得最多的是庄子。一个人的心思是放不下的,所以读庄子才是最重要的。曾国藩还高度赞扬了“韩流”——韩愈的文章。他在书信和日记中至少谈了几十次韩愈的文章。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是八大宗师之首,有“百代文士”之誉。他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合称“古文四大家”。
曾国藩向曾纪泽详细讲解了曾部下的“读、读、写、写”必修课:
“看看你去年看的史书,韩曙、韩宇文,近以为录书。阅读是指《四书》、《诗经》、《易经》、《左传》、《昭明文选》、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的诗、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的文章等经典。不大声朗读,就体会不到它们的磅礴精神,不低声细语,就无法探究它们的深刻含义。比如在军事战争中,看书就像攻打城市,开拓领土;读书就像一个坚不可摧的将军,得到土地就能保住房子。读书类似于夏紫所说的“知道自己白天会死什么”,读书类似于“不忘自己能做什么”,两者缺一不可-和吉泽一起
古代的读书和我们现在做的不一样。互联网时代影响了我们的阅读习惯。如今,大多数阅读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但曾国藩强调,读书一定要做笔记,画笔画,抄核心,读大量的书,从博到专;其次,曾国藩特别注意朗读,读出文章的灵魂和节奏。就像李白和杜甫的诗一样,不大声朗读,就无法体会那种磅礴的境界。
他对“写与写”这几个字的解释是:“余因为写得慢,吃了不少苦头。一定要争取敏捷,一天能打楷书一万。至于写各种文章,二三十年代定个尺度也是可取的;三十岁以后,极难成长。写四本书,试着把诗、写律诗、写古今体诗、写古文、写骈文,一个一个写。青少年并不可怕和丑陋,但他们一定对进步感兴趣。如果你不尝试过时的东西,你以后就不会这么做了。”-于继泽
读了又读,最重要的是“写”和“写”。写就是写。唐代公务员进入职场,必须通过“身、言、书、判”等考试,可见文字的重要性。曾国藩的“写”主要是指书法。为了提高速度,需要大量抄写和熟练书写。最后,“写”是指“写”,也就是所谓的“以诗、以书自荣”。只有多读书,才有写作的资本。很多文章丢失在空里,就是没有“读”和“读”的基础。对于写作,曾国藩强调,你不仅要有一种体裁,而且要精通文章的所有体裁,但你最精通的是一种体裁。他正在谈论一篇综合性的文章。曾国藩鼓励儿子:“年轻人不可怕,也不丑。”年轻人有些自大,应该肯定。
曾国藩还提出,年轻人的写作要蓬勃发展。他说:
“年轻的话,总是贵天气峥嵘。东坡说,蓬蓬如气上水壶。贾谊的《治安策》、太史公的《报任安书》、韩推之的《原道》、刘子厚的《封建论》、苏东坡的《伤神宗书》等中国古代典籍,都有着最盛的气势。”-余继泽和季红
他在家训中强调,年轻人最值得大惊小怪的不是自己的熟练度,不是自己的用词用词,而是自己“指国励志”的昂扬精神。他列举了一长串“浑厚之气”。他鼓励年轻人,告诫不要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如果人年纪轻轻就变得世故圆滑,那么成就就会有限。
原标题:讲座|中国政法大学甘霖教授:曾国藩的家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