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明珠 看“华北明珠”
跳水的水面荡漾,芦苇、绿莲、红蛙和鸟儿歌唱。这是河北雄安新区的白洋淀。
白洋淀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360平方公里的湖区有143个湖泊和3700多条海沟,古有“北方西湖”之称,今有“华北明珠”之称。
在很多湖区老人的记忆中,白洋淀水质清澈,口渴的时候可以喝,湖里的水也是家里做饭用的。但随着机械船的增加、上游企业污水排放、湖区群众生活污水直排,白洋淀水质一年不如一年。
这是7月15日在雄安新区拍摄的白洋淀风光。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为白洋淀环境改善带来机遇。在雄安新区成立之初,专家就表示,雄安新区的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恢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以改善华北平原整体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为重大工程。
雄安新区成立后,从流域治理的角度出发,兼顾水量、水质、生态三大要素,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全面恢复白洋淀作为“华北之肾”的功能,让“华北明珠”再次闪耀。
为做好白洋淀生态补水工作,河北省水利厅成立协调小组,规划建立白洋淀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已补水多年。目前已实施生态补水10多亿立方米,对改善白洋淀生态和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介绍,近年来,雄安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白洋淀生态和水质,包括严格控制外部污染;加强内源控制,推进湖区及周边污染治理。
这是7月15日在雄安新区拍摄的白洋淀旅游码头。新华社记者朱旭东摄
“雄安新区成立以来,白洋淀水质逐年改善,从2017年的劣V,到2018年的V,再到2019年的IV,一年一个台阶。”吴海梅说,“2020年,白洋淀水质达到近十年来最好水平,实现了‘全域四级、局部三级’的目标。”
“30多年未见的鱿鱼,如今又重新出现在白洋淀。”安新县小张庄村57岁的村干部张付青,从小就住在白洋淀。2018年起,他担任村级河长,每周在本村管辖的白洋淀水域巡河两次。他说,鲈鱼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它的重现证明白洋淀的水质有所改善。
雄安新区安新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齐明介绍,2002年白洋淀湿地保护区建立时的科研报告显示,当时白洋淀有野生鸟类192种;经过新的观测和图片整理,到2015年白洋淀有野生鸟类206种;自雄安新区建立以来,白洋淀生态保护不断加强,野生鸟类数量不断增加,共记录到214种。齐明说:“去年冬春,我们在白洋淀及周边地区观测记录了48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主持人:中共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
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
运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报道:新华社记者曹、秦宇
为雄安加油!觉得这样更好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