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璐 徜徉于粉墨与书香中 她捧回北大最高荣誉奖学金
原创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收录于话题#北京大学69个
编辑评论/说明
在京昆社教新生舞剑喊嗓在乡村的教室里传承经典她是北大哲学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运启在北大她热情地拥抱传统文化同时,她还有着优秀的成绩他被授予北京大学学院最高荣誉奖学金“五四奖学金”如今,她以北大哲学系2020届博士生的身份走上了学术之路从学习到教学再到学习文化传习传承薪火阅读是学习的追求她致力于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环,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走近北大青年走近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年轻人的文化遗产青春相继,百年新启在北大五四奖学金的视频中,张云起同学第一个出场以歌剧的形象开场北大青年的青春故事“"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决你的麻烦,像旋转一样跳舞。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一路走来...”在攻读博士之前,几乎每周一晚上,张赟就开始教京昆社的新成员学习《霸王别姬》的剑舞选段,从唱腔到身段。八点半到十点半,两个小时的剑舞课不亚于一节体育课。张运启对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同时讲解动作的要领和技巧。在不久前的北京大学2020年国庆联欢晚会上,张云起则化身杜丽娘,演绎那段凄美缠绵的《牡丹亭·寻梦》。出自:青春锦缎
谈起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张云起生命的脉络,她回忆起小时候母亲的引导,《中华上下五千年》《杨家将》插画里的人物在脑海中跳舞,录音机中磁带翻卷,将神秘瑰奇的聊斋故事娓娓道来。她开始对于模糊的“古代”、“传统”产生好奇心和亲切感。小学时她也曾沉迷flash小游戏,母亲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送给她一部《神雕侠侣》,从四年级到初二,她读完了金庸的十四部武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形象连同这些传统价值观一起烙印在她心里。中国传统文化和歌剧已经融入了她年轻的灵魂。张运启从小就喜欢唱歌和跳舞。小学的时候有一个京剧团,但是因为身高不够没有机会上台表演。她母亲支持她对传统歌剧的热爱。在各种机会下,她联系了北方昆曲剧院的老师史红梅,带领她走进了多姿多彩的戏曲世界。在孟凯的第一部戏剧中,五分钟的《皂袍》已经练习了三年,老师严格细致的训练为她的歌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张运启先后学习了《贵妃醉酒》和《霸王别姬》。投资来自爱情,年复一年的投资让爱情越来越坚定。师红梅正在为张赟化妆
张运启正在表演昆曲《牡丹亭》
承:求学之路在进入盐源之前,身边的老师和朋友深深影响了张运启对未来和人生的选择。高中时,语文老师带大家读《论语》。孔子晚年流离失所,但他仍然唱歌。传道授业在张运启心中掀起了波澜;同学们对“读书为学”的普遍尊重,老师朋友们对“文学助世界”的敬仰之情也感染了她,让她开始想象以学术为事业。在她十几岁的时候,母亲的教导和老师的支持让她自然而然地走向了人性。进入燕园后,她发现中国哲学是引起她精神共鸣的关键。哲学思辨为她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让她真正体会到了读书写作的吸引力和稳定性。在中国哲学的学习道路上,张云起深刻体会到中国哲学与古人所谓“义理之学”皆需出于对生活与世界至诚的体会,又归于一腔出世情怀与一肩入世担当的融合。中国哲学强调“只有融进了生活和心灵的东西才能被称为‘真知’”,这样的思考令张云起受益颇深,“儒家概念的‘学’并非是简单的读书或者‘闻见之知’,而是深深刻印在生活当中的‘学’,它关乎个人生活的道理也关乎所属的这个世界”。对于传统文化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张运启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差异,也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了学术积累,只有把传统文化展示出来,传承给大众,才能传递出真正清晰有价值的东西。而学术则需要专业、潜心的积累和训练,严谨的分析和思辨。转:京昆儒行在进入北京大学之前,张运启早就向往有着20多年历史的京昆社会。进入北京大学后,她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京昆社,秉承着从小学习昆曲的基础和根植于内心的传承发展信念。2016年,由时任校长谢路阳发起的大三学生张运启,重新启动了京昆社长期放弃的“传承帮扶乐队”活动,致力于激发新成员的兴趣,培养更多会唱戏的学生,打造自己的“表演团队”。那个春天,她教授给新社员《牡丹亭•惊梦》的《山坡羊》,幼年时在史老师那里朦胧的领会在教授同学的过程中变得愈发清晰,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张云起对昆曲有了一种新的体会和理解。张运启在教《霸王别姬》剑舞选段,她是京昆社的新成员
白先勇先生倡导的《牡丹亭》校园传承计划中的张运启
校园版牡丹亭:张运启装点杜丽娘
2019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届校园戏曲文化节中,张云起以一位组织者和表演者的身份参与了全程,虽然一度倍感压力,不过当戏曲文化节成功举办,收获了热烈反响,她心中满满的成就感也洗刷了一切准备中的疲倦。她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和京昆学会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也唤起了她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张运启在北京大学首届校园戏曲文化节上表演了《霸王别姬》
与此同时,另一个给了张云起重要影响的北大社团是北京大学儒行社。儒行社“青春的儒家,实践的儒家”的理念深深感染着张云起,儒行社在学术上和精神上都给了她深刻的影响。她从本科第一年就开始随儒学学会读书会学习国学经典,长大后开始担任骨干、会长、主席,负责在儒学学会举办学术讲座、读书会、论文报告会,让会员在学术上相互学习。延续着儒行社的传统,她更期望将所学赋于更多的实践。每年寒暑假,张云琴坚持带领社团同学到洛阳伊川县高山镇奋进矿工子弟小学进行国学课程传习,在传习中努力以生动清晰的语言与鲜活的相处让儒家经典以现代的、有活力的形式为孩子们带来温暖。在面对孩子们的目光时,经典也更加真切地成为支撑她自己的力量。孟子说:“充实即美,充实与辉煌即伟大”。孟子的话是张运启自我激励的目标,也是她对自己希望继承和实践的那种知识和精神的理解。对她来说,经典不是一堆旧论文,不是死去祖先的游魂,而是永远的新反思和新智慧,和一个活泼蓬勃的生命。而这种生活会以其美好而光辉的一面,温柔而果断地影响着周围的一切,给周围的一切带来温暖。张运启在宜川县高山镇奋进矿工小学教书
在紧张的学习与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张云起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她坦言:“于我而言,事情越多反而效率越高,使我能够收拾精神。”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进行思考是“为学”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而这些丰富多彩的非学术活动,不仅拓宽了她生命的边界,也反过来对她的学术研究有所裨益。进入博士阶段,张运启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这与她在本科期间所培养的高效敬业的工作状态是分不开的。合:放眼未来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张运启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漫漫长路永不停歇。张运启还记得一位刚加入儒学学会教书的姐姐的话:“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短短几周的学习中拥有一颗圣人的心,提起所有的精神和关怀,并把它融入到孩子们身上。身心交汇,为人师表。”谈到自己的未来规划,她希望能继续留在校园中,通过专业的训练、沉潜的积累成为一个专业的中国哲学研究者。也希望通过自身积极努力的生活,成为一个“活泼泼的”、“充实而有光辉”的人。张运启是哲学系四本书精读课讨论课的组长
角色介绍
张运启,哲学系2020级博士生。2018-2019年获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是一名好学生。曾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会会长、会长。
原标题:《徜徉于粉墨与书香中,她捧回北大最高荣誉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