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宫砂的原理 守宫砂原理是什么 一点红真能辨女子贞洁 李时珍:真法可能失传
文学/商业领域
在现代武侠小说中,“宫沙”频繁出现。这是一种红色的印记,就像女人手臂上的痣。如果女人是处女,红色永远不会褪色,但是小红点只要和异性一擦枪就会神奇地消失。
在金庸的作品中,有很多烧宫沙的女人,《射雕英雄传》中古墓派的小龙女和李莫愁都有宫沙;在《倚天屠龙记》中,峨眉派的女弟子都命宫主镇守沙场,包括斩草除根老师在内的周芷若、纪也不例外。
小龙女被尹志平玷污后,她手上的宫廷沙就不见了。纪被引诱后,宫沙消失了。她被自己的主人和妹妹发现了,最后她不得不逃跑。
小说中的宫沙出现率这么高,在真实历史中是如何发展的?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先秦炼金术士的一项奇妙发明
关于护宫沙何时出现,史学界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据文献分析,一般认为是西汉时期使用的。现存最早记载护宫沙的文献来自马王堆汉墓残存的竹简,其中有“护宫沙”染妇女手臂的记载。
“守宫”这个词其实指的是壁虎。至于守护宫沙的具体做法,古代有两种不同的步骤。
第一种方法比较古老,来源于汉代淮南万壁术。
先找个宫主,放在坛子里圈养,然后边喂边吃朱砂炼丹。宫卫吃7斤朱砂时,抓出来捣烂在捣药的坛子里,在女人胳膊上抹一点它的津液,保持鲜红。红点不会褪色,直到女人失去童贞。
南北朝医学家陶弘景也记载了这种方式:
守宫如篱墙,以朱喂之,满三斤,杀干端以漆妇人身,有帐时取之;不,如蚩尤,故名寿公。
西汉宫廷沙的制作工艺很有艺术性,应该出现在先秦时期。
第二个记录出现在宋朝以后。已经失去了神奇的色彩,有点接近偏方了。
这种方法不用朱砂,而是直接抓住宫卫,挖出它爪子上的红点,点在女子手臂上,也能起到检验女子是否死得像玉一样的作用。
守宫爪上的红点其实是一种中药,叫做“肚脐红香”。它是中医中的一等药,能解毒,尤其是对民间的“五毒”。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其实是反对用肚脐红香做的宫沙能否考处女的。
现代人认为“护宫沙”的方法来源于中医,但据研究,护宫沙的创造者很可能是先秦时期的方士。先秦时期,中国各地都有很多方士。这些人是想要长生不老的炼金术士。他们经常与各种各样的蛇、昆虫和矿物打交道。宫沙中使用的“宫卫”和“朱砂”一般人很难接触到,所以可能来自方士的异想天开的发明。
晋代人记载了守宫沙的方法,是东方朔教给汉武帝的。虽然东方朔是一个真人,但据说他有魔法技能,并最终成仙。护宫沙出自东方朔之口,在某种程度上隐含着它的“神秘”成分,带有一点巫术的味道。
二、宫廷沙的历史发展
在封建宗法社会中,宫沙通常出现在皇宫或各种达官贵人的家庭中。统治阶级的男人视女人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为了满足自己的占有欲,保持家族血统的纯正,他们让女人点皇宫守卫沙,让女人自卫。
这种看似歪门邪道的方式一直没有被广泛使用,但从宋代开始被越来越多地提及。
唐代著名药师苏公在整理《唐本草》时,对“宫沙”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写道:“守宫,又叫托克奇,总是在我的墙上,因此得名守宫。”给朱喂点女人是谬论由此可见,唐代上层社会对镇守宫沙的邪道嗤之以鼻,唐代风气相对开放,女性地位较高。守护宫沙只是书本上的谬论,社会上也没有模仿的痕迹。
但与此不同的是,宋代出现了程朱理学,尤其是圣人朱,更是将女性的贞操看得十分重要。他曾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并口口声声说“救天理灭人欲”,由此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压迫越来越深。所谓“贞操”是文人墨客讲的,贤惠的女人会修牌坊,不遵守女性道德的女人会落得悲惨的下场。
这时宫廷沙的偏方越来越普遍,没有人知道宫廷沙无效,但宫廷沙在文人的各种记载中出现率很高。宋代的《续莫克荡律令》、《老年广济》、明代的《七稿》、《夜航舟》等作品中都有对护宫沙的描写,这是社会崇尚“守贞节”文化的一种表现。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宫沙:
《淮南子·万笔书》、张华的《博物志》、程鹏的《莫克荡犀》,都有自己的方法,一般都不真实。
不过李时珍后来补充说,这种方法并不是无效,而是“恐怕还会有其他的技法,不会流传到今天。”他对宫廷沙的看法与唐代苏宫不同。他并不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而是认为“艺术不能传承”,这是一种遗憾。
第三,现代科学的分析
到了近代,宫廷沙的封建糟粕早已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但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学者们对这类事情做出了理性的判断。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宫廷沙的原理自古以来就不可行。
首先,根据古语,在把宫卫做成宫卫沙之前,你要吃整整7斤朱砂!众所周知,壁虎以吃昆虫为生。朱砂是石头,在壁虎眼里根本不是食物,也不能塞进它们的嘴里。而且,朱砂不仅难消化,而且有毒。壁虎吃了会死。它怎么能吃7斤?
其次,即使吃朱砂,壁虎也不会变色。被生物吃掉的色素会随着消化道排出体外。除非中毒了,否则还是原来的肤色。压碎它是没有用的。
从人体医学的角度来看,异性之间的亲密接触不会影响女性的生理变化,即使怀孕也无法在手臂皮肤上显示出来;除了纹身,人的皮肤不可能有不可磨灭的颜色。
所以,综上所述,宫沙其实更像是一种心理压力,一种无形的枷锁。被命令守宫沙的女人就像被装上了监视器,她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她应该小心,不敢做任何不守规矩的事。
封建礼教可以用无形的枷锁摧毁一个女人的名誉,这在明清小说中并不少见。皇宫守卫的沙子可以杀死一个女人。如今,“宫沙”是一场可笑的闹剧,是愚昧和迷信的象征。但是,在古代,这个小红点就像一副手铐,里面装了多少女人的血和泪,不得而知。
参考文献:
1.标准、偏差与痕迹——论古代女性贞节观的形成及其影响
2.“保持神圣的美”:处女座“贞洁”考辨,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