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青 王家瑞出席宋庆龄学校专家委员会成立暨长三角示范性基础教育共同体平台启动活动
12月18日,中国福利研究院上海宋庆龄学校成立第一届专家委员会,邀请教育、数学、物理、航天、生物等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同时,宋庆龄学校与苏州中学签约,启动长三角示范基础教育社区平台建设。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福利研究院院长王家瑞;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中国福利研究院院长、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理事长姜亮;任友群,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上海市青浦区委书记赵惠琴;中国福利研究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秘书长张小敏;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韦嘉;其他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活动。
王家瑞向宋庆龄学校专家委员会成员颁发证书并合影留念。宋庆龄学校专家委员会成员为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俞立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尹,上海航天局局长,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龚,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范春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基础教育专家胡海清,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终身教授伊妮。
专家委员会主任于立忠在致辞中表示,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得更好,让每个人在未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在教育发展的任何阶段,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初衷。中国福利会为宋庆龄学校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教育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多维对话与交流创造了独特的平台。来自不同研究领域、不同学术背景的成员将与学校携手,就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促进教育与国际合作、培养高素质教师等方面建言献策,进一步探索深化中国培育、中西融合的教育道路,为世界基础教育提供我们自己的中国方案。
随后,宋庆龄学校与苏州中学签约。未来,两校将联合区域内优质学校,搭建教育教学研究、教师交流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在线教学联动的平台,形成长三角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教研联动体系,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积极贡献。
苏州中学校长魏欣表示,希望通过两校的合作,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长大成人。两所大学都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区域。未来,他们将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教育融合发展为己任,发挥智慧和力量,探索有益的合作模式。
宋庆龄学校校长冯利荣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培育国家栋梁为己任,努力探索和思考新时代的基础教育模式,培养扎根中国土壤、懂得多元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战略人才。
任友群在致辞中表示,两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是深入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重要实践,也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积极尝试。希望两所高校不忘以德育人的初心,牢记为党为国育人的使命,继续支持教师探索新时代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技能,用爱心、智慧和奉献点亮孩子们的未来,托起民族的希望。
张小敏在讲话中说,中国福利会是由新中国创始人之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于1938年创立的全国性人民团体。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解放和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中,他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独特贡献。宋庆龄学校作为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唯一以宋庆龄先生命名的学校,是中国福利会黄金业务链中的重要一环。2020年恰逢中国福利会正式命名、组织方针确定、执委会制度建立70周年。成立学校专家委员会,与苏州中学签订合作协议,探索建设长三角基础教育示范社区,是中国福利会发挥全国人民团体平台优势,积极实施长三角国家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创新之举。中国福利会将继续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福利会成立80周年贺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提升事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
宋庆龄学校专家委员会
导演:于立忠
他是上海纽约大学的首任校长,也是上海纽约大学的名誉校长。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校长。现为亚洲学会全球教育中心咨询委员会联合主席,美国教育协会国际化与全球参与委员会成员。1982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磁学、环境演化和可持续发展等。曾获教育部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7项省部级奖项提名,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发表文章180余篇。在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有广泛的国际合作,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讲座;先后获得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法国人文师范大学、拉夫堡大学、利物浦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3年被法国政府授予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副主任:尹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第七、八、九、十届国家督学,原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参与或主持制定了浦东新区城乡一体化、浦东新区管办评联动机制、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政策体系设计、上海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海市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改革等一批上海市基础教育重大改革方案和政策。
专家成员:张红军
上海航天局局长,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著名飞机总体设计、制导与控制专家。他主持了我国多型空飞行器、气象、环境、微波遥感和测绘卫星的研发,空站的建设和运行,载人探月、新型运载火箭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担任首席专家和若干国家专家组成员。曾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系统仿真学会副会长。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防科技一、二、三等奖数项。曾获航天工业总公司航空航天奖、上海市十大青年科技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奖、上海市劳动模范,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专家委员会委员:龚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重大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著名物理学家、全国政协委员、美国物理学会院士。2009年起任教育部材料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计算材料科学学会副主任、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会理事,中国表面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计算物理与计算材料科学、亚洲电子结构计算、亚洲计算材料等一系列国际会议组委会成员。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美国化学学会杂志》、《德国应用化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90余篇,被引用3000余次。曾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央六部委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因纳米粒子方面的工作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专家成员:范春海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生物化学家。2001年至2003年,在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担任科技部纳米973首席科学家。他被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国际电化学学会和皇家化学学会的成员。他也是ACS应用材料与界面的副总编辑和ChemPlusChem编辑委员会的联合主席。在《自然》《自然》《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2014年以来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部分成果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年获科技创新奖、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步讲座奖”、第十二届“谭生命科学创新奖”。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国际电化学学会和皇家化学学会会员。
专家成员:崔允漷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国课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教师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主要研究工作是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设计和推进;参与设计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有效教学、课程评价、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推进以及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监测中小学实施过程”;出版有《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等;发表《教育研究》等2篇SSCI论文和50多篇CSSCI论文;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
专家成员:李志聪
上海唯一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中学,上海市首批实验示范高中,被誉为大赛金牌的摇篮——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著名特级校长、高级中学教师、上海市中小学特级校长、上海市高中教育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上海幼儿师范学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党委书记。2000年3月调任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任党委书记,2017年1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兼任华东师范大学闵行紫竹基础教育园区理事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中校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前滩学校校长。
专家成员:胡海清
清华大学,比利时工程硕士,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曾任清华大学校办企业教育事业部经理。近年来,他专注于K-12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公益事业。尤其是在教育创新和STEAM领域。他参与了几所农民工子女小学和农村小学的公益项目。参与制定了宋派“十四五”规划,推动了宋派中国部与国际部的课程整合、资源共享与整合、跨学科学习的探索。
专家成员:伊妮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终身数学教授,1994年获宋庆龄奖学金,1997年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后被送入北京大学数学系。从普林斯顿数学系毕业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任教,因数学能力突出被提升为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教授。他在数学方面获得了许多高荣誉,包括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奖、斯隆研究奖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