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花店 牧童遥指的杏花村 在山西汾阳 在湖北黄州 还是在安徽贵池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雨水多,路上行人欲断魂。问餐厅在哪里,牧童指着杏花村。”这首诗很受欢迎,一直受到称赞。然而,关于诗中的“兴化村”究竟在何处,究竟是在山西汾阳、湖北黄州,还是在安徽贵池,众说纷纭。那么,杜牧的《清明》今天所指的杏花村在哪里?
第一种说法是: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这里的杏花村酒就闻名全国。而且,历代兴化村以酿酒和酒文化著称。盛唐时期,以“杏花村酒如泉涌”“街上绿帘处处露”成为酒文化古都。历史上,中国著名的文人学者有李白、杜甫、宋延庆、顾、傅山、巴金、郭沫若等。他们都写诗并赞美诗。李自成进京路过杏花村,在那里住了三天,留下了一块“完美”的牌匾。杏花村曾改名为“完美村”。
虽然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这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春色,但在唐代,山西的春天就像春雨一样,雨水充沛。事实上,唐诗中有很多描写山西和华北春天的诗。唐代著名才女余在《送刘尚书》诗中说:“汾川三月雨,金水花开。”杜在《清明上河图》中说:“细雨霏霏,迟来。”姚合有诗:“马龙世代杂,汾河暗与海相连”,“金叶雨始于初,汾河浪清”。但山西关于汾阳有一点争议,那就是至今没有杜牧涉汾阳的纪实记载。但杜牧有一首诗《并州路》,有研究者认为杜牧去过太原。由于唐代并州州府所在地为今太原,从太原到汾阳仅150里,推测杜牧可能途经太原前往汾阳品酒。
第二种说法是,它紧挨着湖北黄州麻城县的一个古镇——骑亭。七亭,位于洛阳至黄州的主干道上,是一座南朝以来的古城。奇亭古镇,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地。现在还守着汉马公路,在麻城、忻州、黄陂、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也显示,杏花村在七亭镇以北五里。因为是交通的主干道,杜牧在这里写诗是很自然的。
杜牧来过吗?有诗为证。《木兰寺》:“弯弓的是一个人,在梦中他和画眉在一起很强壮。我指着云堆上的朱明溪,想了好几次还酒。”这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寺写的一首诗。从黄州到木兰山,杜牧必须经过杏花村。杜牧清醒时淋了雨,想用酒解忧解乏。正是在这里,宋代苏轼迁居黄州,有一次路过这里,遇见了隐居在杏花村的老友陈季常。
至于杏花村的“餐厅”,这里流传的民间谚语是:“李思杏花村李三桃花店,村头有酒,店里有美人。”据《麻城县志·预制》记载,这里的酒是一种有特色的“水酒”。“如果是用糯米酿造的,它的音乐中没有血肉,所以酒的味道最醇厚。鲁净残,入瓷瓮固封贮藏,历年色黄,味”。这种酿酒方法流传至今,是麻城特有的酒。据《赋斋漫录》记载,就在杜牧去杏花村的两三年后,宋代诗人谢五一也路过此处,在杏花村的墙上写下了“江城子”:“杏花村的酒旗风大,烟重,水可溶,野渡舟横,柳阴……”
第三种说法是安徽贵池杏花村。有学者认为山西汾阳属于华北地区,“清明上河图多雨”这首诗是长江以南的多雨现象,而不是黄河以北的气候。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入春以来,北半球白天变长,南方暖气团逐渐北移。阳历四月清明前后,刚移至长江以南,与北方冷空气团相遇,造成此期间春雨蒙蒙。但在北方,清明时节依然干冷,不会有“接连下雨”的情况。
不仅如此,贵池杏花村还得到了大量古籍的印证。《江南志》、明嘉靖二十四年、清乾隆四十三年的两部池州府志、清光绪光年间的两部贵池县志,以及清康熙二十四年的《兴化村刻志》和1915年的《兴化村续志》,都从不同角度得出杜牧的《清明诗》是关于贵池西郊兴化村的结论。
其中,清代《贵池县志》对池州奈杏花村的各种记载进行了总结,并作了全面的表述:“池州府志:有古井,秀山门刻有‘皇岗清泉’字样。明天,开幕式期间,顾太守袁晶将在这里制作“杏花阁”。郎遂,本地人,有《杏花村志》。《江南志》:因唐杜牧诗中“牧童指杏花村”一句而得名。”南麂志:“有古石圈刻有‘皇岗广润玉泉’字样。”《志》载有池州同治《周江建杏花阁碑记》、《杏花村养杏树记》和清代康熙年间江绍《杏花村记》。以上三篇文章分别写道:“以杜牧清明诗,后村以杏花命名,中间建亭,为游人歇息之所”;“取杏花村,留一句杜公之言,便成千古名区,闻风者卧深游”;“当年杏花村的人是捅池的唐杜思勋,有个牧童指着杏花村,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至于杜牧是否来过这里?据《江南志》记载,会昌四年,牛与李斗争激烈,杜牧也深受其害。他从黄州调至池州刺史,仕途不顺。以他的性格,闲暇之余,难免会去城外的野店里喝几杯,借酒消愁。
“杏花村”前景之争愈演愈烈。也许田园诗中“牧童”所指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正的村名,也不一定是餐馆,而只是杏花深处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