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鼓 陶寺遗址鼓磬组合及相关问题研究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自1978年发掘以来,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初步证明它是一个面积430万平方米的大型遗址,也是黄河中游龙山时期规模最大、极其丰富的遗址。以陶寺遗址命名的陶寺文化是中原龙山文化中一个高度发达而独特的分支。
经过40多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发现并发掘出了夯土城址、大宫基址、观测平台遗址、仓储区、手工业区等陶寺寺文物。与此同时,大量高标准的文物出土,如鲇鱼鼓、石磬、铜钟、陶彩龙盘、玉琮、贵池等,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音乐文物的发现也十分重要。截至目前,陶寺遗址共出土音乐文物28件,其中鲇鱼鼓8件、石磬4件、土鼓7件、陶钟7件、铜钟1件、陶奁1件。与龙山文化时期其他遗址的零星发现相比,陶寺遗址出土的音乐文物是同时期文物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规格更是前所未有的高。
一、陶寺遗址出土音乐文物概况及鼓磬结合现象
陶寺遗址出土的8件鲇鱼鼓和4件石磬是陶寺文化早期墓葬的随葬品,年代为公元前2400年至公元前2300年。除陶寺文化晚期民居堆积出土一只土鼓外,其余六只均来自陶寺文化早期的大中型墓葬。凌涛出现在陶寺文化民居遗址和墓地中,包括3处早期民居遗址、1处中晚期民居遗址、1处采集自四号民居遗址和1处晚期墓地的扰坑。青铜钟出土于陶寺文化晚期的墓葬中。陶奁收藏于民宿遗址三区,庙底沟二期文化和陶寺文化在此积淀。虽然很难确定其文化归属和年代,但不属于上述两种史前文化的范畴。
通过梳理陶寺遗址出土的音乐文物,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陶寺遗址仅有的5座早期一级墓葬中,出土了8只蝾螈、4只石磬、5只土鼓,一座墓葬中的蝾螈均为偶数。除了损坏严重的M3073外,其余遗物中均发现有石磬,另外四座墓葬中的细高跟鞋鼓旁也发现有石磬。挖掘者认为“可以确认石磬和细高跟鞋鼓应该是同一套互相配合的乐器,它们的搭配方式是鼓2和细高跟鞋1”。此外,五座墓葬中的每一座都配有出土的鼓。从这三种器物在墓葬中的摆放来看,M3015和M3002两座墓葬都有两根柳絮并排竖立在墓葬底部,石磬摆放在柳絮旁边。由于M3015、M3002墓葬中的土鼓被后期扰动坑破坏,全部破碎,无法得知原来的安放位置;靠近M3073脚端的墓左侧有两个直达墓底的壁龛,可以放置鲶鱼鼓。挖掘时,一个龛外仍有一个鲶鱼鼓,另一个龛已被破坏,只留下痕迹。残存的遗物中没有发现石磬,只剩下土鼓的碎片,位于鲶鱼鼓旁边。M3072损毁最严重,左墓壁附近仅剩一只残存的蝾螈鼓,中墓壁下靠近足端处还有一只残存的石磬和一只土鼓。土鼓出土时,大体完整,圆柱颈朝上,腹腔朝下,紧靠石磬站立。M3016是保存最好的原生地。土鼓、鲇鱼鼓、石磬从右到左排列在墓室的脚端。两个鲇鱼鼓并排立在墓底,土鼓和石磬放在鲇鱼鼓的周围。这应该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原始的方式,也应该是这个时期的鲶鱼。
图M3016鲶鱼鼓、石磬、土鼓出土示意图
1.土鼓
2, 3.剩下的鲶鱼鼓的底部
4.石磬
通过对陶寺文化早期这五座大型墓葬的发掘,以及鲶鱼鼓、石清鼓和吐谷鼓的放置,我们推测这三种器物在陶寺文化早期是合作共存的,很可能存在固定的数量组合关系,即鲶鱼鼓2、石清鼓1和吐谷鼓1。
二、陶寺文化中鼓与编钟结合的制作特点和仪式音乐功能
从这三件乐器的出土情况和形制特点可以看出,陶寺制作的娃娃鼓是一只只有上皮的单面娃娃鼓,周围有五彩图案。石冠由穿过冠孔的绳索悬挂;作为一种披着兽皮的陶瓷打击乐器,“管颈向上,腹腔向下垂直悬挂”应该是陶制鼓的正确使用方法。可以断定,这三种乐器主要是祭祀和日常使用的礼仪器具。这样,当这三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乐器组合在一起时,就不难想象出壮丽的景象了。结合陶寺墓葬的特点结合出土的顾青组合,这5座早期一级大型墓葬的墓主人均为男性。除了顾青乐器组合之外,还有随葬的陶彩龙盘和玉坠,随葬品多达一两百件,无论是墓葬规模还是随葬品的规格和数量,都与同时期的其他中小型墓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现象表明,五座大型墓葬的墓主人至少应该是该国的部落或贵族首领。
图2:荚蒾鼓
图3:石清
图4:土鼓
三、鼓与下巴结合的相关比较研究
商代的鲇鱼鼓形制相当规范,嵌蚌、漆等制作工艺精细,甚至配有专门的鼓框。但陶寺的鲇鱼鼓呈上细下粗的圆柱形,与原躯干相似,表现出早期鲇鱼鼓的原始性;陶寺出土的石磬因制作后未经琢磨,略显粗糙。殷墟M1217和滕州张骞墓地出土的石磬光滑平整,可见明显的磨痕。由此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顾青组合乐器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轨迹。
从墓葬规模来看,这些出土的顾青组合墓葬具有明显的共性。这些墓葬的规模和墓主人的身份充分展现了礼乐特征。可以说,从龙山文化时期到商周时期,鼓磬组合是皇室、诸侯和国家领导人的特殊礼器,甚至成为等级制度的反应物。
第四,结论
在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古代乐器组合中,陶寺遗址出土的这几组乐器不仅是已知最早、数量最多的,而且出土位置、摆放方式与鼓、编钟组合关系明确,为探索我国古代礼器组合的起源、形制演变、制作使用方法及其与早期祭祀活动的关系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陶寺遗址顾青乐器组合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仪式文化的起源和内涵也具有重要意义。
从这几组乐器的形制和制作手法来看,虽然与后来的进士乐器组合相比比较原始,但可以肯定这并不是它们最初的形态。同时,这些乐器在埋藏过程中严格固定的组合关系表现出一定的成熟性和稳定性。因此,鼓磬组合的起源应该在更早的考古文化中进行探索。此外,除了鼓磬之外,可能还有其他有机乐器,如竹子和木头,由于保护环境的问题,它们正在腐烂。这种现象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希望以后能够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来研究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