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修英 衡水市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发展 让人民群众畅享健康红利
10月23日,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现场采访活动——幸福民生篇之健康红利。衡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主任贾春青进行了主题发布。衡水市中医医院院长田建军、衡水市医疗保障局医保中心主任王兆贤、饶阳县卫生健康局老龄服务工作中心主任王雅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获得者、衡水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童莉围绕“健康红利”主题答记者问。近年来,衡水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深化改革。各项惠民惠民政策惠及百姓。当人们享受越来越多的健康红利时,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在稳步增加。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持续提高衡水市持续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目前,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开展预约诊疗,推行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并开通微信、支付宝等多种便捷支付方式,极大方便就诊患者。三级医院临床路径病种范围扩大至239种,5家三级医院探索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市妇幼新院区建成启用,并正式纳入国家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妇儿保健服务能力显着增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健全了以胸痛、卒中等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重点的急救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共增设标识3000余个,优化布局流程280个,增加便民设施541个,增加医护及服务人员1100余人,群众就医满意度显着提高。为方便参保人员在市域内的跨县市区就医和结算工作,衡水市职工医保自2018年、城乡居民医保自2019年全面取消参保人员在市域内的市级和跨县市区就医的转诊备案手续。自2019年7月8日全市实现职工、居民参保人员通过手机移动APP进行异地就医备案。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统一简化转诊备案所需材料,提高结算效率。积极落实京津冀医疗保障协同发展政策,先后与天津15家医院和北京15家医院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衡水市参保人员在上述医院住院时,只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就可按照与本地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标准直接结算。
为方便参保人员在全市跨县市就医结算工作,衡水市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自2018年起全面取消参保人员在市级和全市跨县市就医的转诊、备案手续。自2019年7月8日起,全市职工和居民通过手机APP进行异地就医登记。同时,全市统一简化了转介备案所需材料,提高了结算效率。积极落实医疗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先后与天津市15家医院、北京市15家医院签订医疗服务协议。衡水参保人员在上述医院住院时,可直接按当地同级医疗机构报销标准结算,只需异地就医备案即可。
医联体建设成效显着2017年,衡水市率先开展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明确了“试点先行、点对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先后出台了《衡水市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和《衡水县医共体建设推进方案》。从试点到全面,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参与了医联建设,形成了服务、责任、利益、效益,目前全市已建立1个城市医疗集团,10个县市正式建立县域医疗共同体。2019年,谷城县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开展,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2020年上半年医保基金结余360多万元,充分发挥了医保基金的杠杆效应,实现了“两增一减”,即医疗病人数和医务人员收入明显增加,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明显提高,境外转诊率明显下降。衡水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被确定为国家级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在全国首创“功能社区责任医生签约服务”,与200余个功能社区6万余名职工签订服务协议,上门为各单位职工提供健康教育和巡诊服务,群众医疗保障可及率显着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中医药事业跨越发展2018年10月起,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项目启动,极大提升了衡水市中医药发展水平,人民群众获得了最直接、最现实的实惠。发挥了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始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等五大“资源优势”,中医药在预防疾病中的引领作用、在治疗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等“三大功能”更加突出。北京市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重点专科建设等各方面给予衡水全方位支持。北京医疗机构对口衡水市中医医疗机构建立了10家“1+1”中医综合医联体;多名挂职干部、重点中医专科带头人进驻衡水进行帮扶;20名中医药学科继承人跟随北京10名青年名中医学习;首都国医名师宗修英、吕培文、冯建春、朱立国传承工作站衡水分站建成启用;遴选贺氏火针、宫廷正骨等特色中医药技术学员40名;京衡运动康复中医药指导中心挂牌;闾里古镇、院士故乡中医药康养小镇列入北京市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河北省首批“大健康、新医疗”产业示范基地——故城以岭生态康养庄园投入使用。推动了衡水市中医药事业的跨越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水平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增进了京衡两地人文医疗领域的交流融合。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全面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路上的“拦路虎”。衡水市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着力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推行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系列保障制度,2020年全市共计有13558人次得到实惠,极大减轻了贫困人口的经济负担。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截至目前全市共计救治大病患者9865例,救治率达到99.59%。完成11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实现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全覆盖。落实三级医院“组团式”支援贫困县医院实施“春雨工程”,实现派驻医院重点学科带头人、管理人员和护士长全覆盖。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三年来共计签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1069人次,累计免费体检贫困人口190366人,纳入慢病管理 17603人;19家定点医院救治贫困白内障患者819例,贫困人口县域内就诊率达92%。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健康扶贫牢牢织就了一张保障网,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脱贫路上的“障碍”。衡水市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县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一系列保障制度。2020年,全市共有13558人受益,大大减轻了贫困人口的经济负担。针对贫困人口的特殊治疗疾病数量已扩大到30种。截至目前,全市共收治重症患者9865例,救治率99.59%。完成11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药馆建设,实现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国药馆建设全覆盖。落实三级医院“组团式”支持贫困县医院实施“春雨工程”,实现重点学科带头人、管理者、护士长进驻医院全覆盖。贫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三年来,累计有211069名贫困人口报名建卡,累计免费体检贫困人口190366人,纳入慢性病管理17603人;19家定点医院共收治贫困白内障患者819例,县域贫困人口率达9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健康扶贫牢牢织牢安全网,托起人民稳定幸福。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面对疫情,衡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市上下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全市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8例,是全省病例数第二低的地级市,实现了确诊患者“全治愈”、全省地级市确诊患者“首清零”、康复病例“零恢复”、医务人员“零感染”。截至10月22日,衡水市连续257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在湖北抗疫形势最严峻的关头,自1月26日起,衡水市先后组织五批共计68名医疗队员驰援武汉,截至3月31日全部安全返回,圆满完成了支援湖北任务,做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患者零投诉。在这场与疫情的搏斗中,全市超过2.5万名医护人员在病魔与人民之间垒起“隔离带”,筑牢“防火墙”,撑起“保护伞”,靠坚守传递希望,以生命守护生命。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衡水市对疫情做了全面排查。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1000多万人。持续推进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验室、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建设进度。截至9月,全市核酸检测机构数量已增至35家,覆盖全市所有县市。设置市级定点医院2家、备用医院1家,完善发热门诊17家,成立医疗救治专家组28个,设置独立隔离观察室168个,认真落实“四集中”“四个一”救治措施。8例确诊患者均在仅28天内治愈出院。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衡水市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狠抓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措施落实,组织系列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工作机制,确保秋冬季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平稳。民生与人心相连,人心凝聚人心力量。健康领域的成绩单和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小财运”共同定义了这座城市的幸福。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号角将越来越响。衡水将在巩固健康惠民成果的同时,持续释放民生红利,让人民健康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