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兰 5岁干革命 9岁参军 11岁长征的王新兰今仍健在 丈夫官至副国级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
在此之前,老秦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何老爷子的侄子项宣,7岁参战,9岁长征,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今年93岁》,重点是贺龙元帅侄子项宣的文章。
向轩出生于1926年3月,1925年冬天,母亲何满姑带领游击队到山里作战。
也就是说,向轩在娘胎里就被母亲闹革命了。
贺曼姑是贺龙元帅的五姐。1928年,贺曼姑壮烈牺牲后,向轩由贺龙元帅的大姐贺英抚养长大。
何影是电影《红湖红卫兵》中女主角韩影的原型,能让双枪和枪法如神般惊艳。
向轩在姐姐何颖的培养下,三四岁就能自慰。
1933年夏,何英的游击队在鹤峰太平镇董家湾遭到敌人袭击,队伍被打散。何颖本人被枪击两次。她知道自己快死了,就把手枪交给了萧向轩,要他“向大姑父报仇”。
7岁的肖向轩含着眼泪夺过手枪,边打边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总政治部和成都军区统计了向轩从1933年4月12日开始的服役年限,理由是他当天拿起枪就上了战场,受了伤。
就这样,向轩成为参加红军最年轻的人。
1955年我军第一次评定军衔时,向轩被授予中校军衔。
不得不说,向轩的革命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
与向轩相比,女红军王新兰的革命经历并不逊色。
王新兰的叔叔王维舟是一名老革命——他是我们党内唯一见过列宁的老布尔什维克。他年轻时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四川保国保法战争。
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毛主席作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王维舟作为观察员出席了会议。
会后,毛主席回到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
王维舟,四川宣汉县清溪人,回川东组织群众,建立川东游击军,领导川东著名起义。
受王维舟革命思想的影响,王新兰的两个兄弟和两个姐妹参加了革命。
王新兰比向轩大两岁,出生于1924年。
但是王维舟领导川东起义的时候是1929年,王新兰才5岁。她开始负责在秘密党组织和游击队之间传递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王新兰五岁就参加了革命。
王新兰今年正式参加红军,1933年底,年仅9岁。
1933年底,川东游击军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川陕革命根据地与川东游击区相连。于是,川东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由王维舟任司令员。
九岁的和他的两个兄弟、王新征,两个姐妹王新时、以及他的姐夫任一起参加了红军。
王新兰被指派为委员会宣传队的宣传员。
几年后,王新兰回忆说:“穿上专门为我做的小军装,戴上红色五星八角帽,别提我有多高兴了。”
当王新兰上小学时,他喜欢唱歌和跳舞。被分配到宣传队后,他就像一条捞水的鱼,又弹又唱,学什么都很快,练得游刃有余。
1935年,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
11岁的王新兰成为红四方面军长征中最年轻的人。
起初,她背着笛子跳上了马路。
但不久,她得了伤寒,失去了知觉。
宣传队的同志们不得不轮流用担架抬着她。
路越走越难,一路上战友们商量着把她留在家乡,留些钱让她在家乡休养。
多亏洪学智拍板,她说孩子太小,不能留下来,累了就带着。
就这样,当部队到达力帆时,王新兰终于恢复了元气。
王新兰清楚地记得,在翻越雪山之前,他们的宣传队比大部队提前两三个小时出发,目的是在半山区搭起宣传鼓动棚,在远处搭起鼓动棚。部队上山时,鼓励茅屋打竹板,说快板,鼓舞战士的勇气,鼓舞大家的战斗精神。
红四方面军是一支和狮虎一样勇猛的军队。当士兵们上山时,他们看到了王新兰,他鼓励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前进。他们感动地说:“我们一定过去,你快点。去吧,这里的风太大了,会把你冻僵的。”
然而,王新兰和她的宣传队友没有离开,坚持等待最后一支军队。
陈锡联第11师负责殿后,是最后一支翻越雪山的队伍。
陈锡联生于1915年,1933年任红四军第十一师政委。他是三军中有名的小虎。他看到王新兰的一个女娃娃站在风雪里,她很心疼,说:“宝贝,别鼓励了。你还在鼓励谁?军队都走了。你应该快点走。”
如果说,这一次翻过了雪山,王新兰依然精神饱满。
随后,红四方面军拒绝执行中央红军北上的计划,在南方的百丈关、包、田、鲁等地接连失败后,被迫撤出川西,从丹巴西进,准备向道孚、炉霍、沾化、甘孜进军。王新兰在第三次穿越雪山时,经历了一场残酷的你将何去何从。
因为太多的失败,积累了太多的伤员。
张的警卫排长何在《带刀警卫》一书中说,这支队伍来到了山脚下,经过统计,有一千多人受伤。
即使是一个健康的人空双手捧着雪山,翻越雪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000多名伤员不可能翻越雪山,组织担架队抬着他们翻越雪山是不现实的。
怎么办?
红军已经到了最困难的决定时刻。
只能是组织动员这些伤员分散躲藏,或者扔进普通人的家里,或者想办法回家。
王新兰的姐姐王心石是女子独立团的一名战士。她受伤了,怀了一个正在哺乳的婴儿。
王新兰哭了又哭,和她姐姐分开了。
事实上,王新兰这次爬雪山时体力已经耗尽,双腿卡在山中间的雪地里,拉不起来。
最后,在宣传队里吹唢呐的老红军郑开先,背着她一步一步艰难地走过了大雪山。
伟大的红军战士郑开贤,后来在甘肃会宁过黄河时被敌机打死。
新中国成立后,王新兰为了报答郑开贤救命之恩,遍访郑开贤的家人,却找不到。
1955年,王新兰被授予上校军衔;她的丈夫肖华被授予上将军衔。
萧华将军在1964年写了长征诗。
在他被创造之前,他的第一个访客是他的妻子王新兰。
他问妻子王新兰对长征印象最深。
王新兰说:“年轻的时候,我最深的感受是走不完的路,走不完的路,走不完的每一天,月与月,日与夜。另一个饿了,非常饿。还有冷,冷得受不了……”
关于萧华将军,老秦前几天写了文章《萧华将军13岁成名,17岁当师政委被枪毙》。文章中提到,1983年肖华将军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成为副国家级领导人。
1985年8月,肖华将军因病去世,享年69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