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会 山西省城市那么多 省会为何一定要放在太原
无论从资源、地理位置还是历史来看,山西省在中国都有很强的存在感。山西省北以明长城和内蒙古为界,东接太行山和河北省,西接黄河和陕西省,南接黄河、吴王山、太行山和河南省,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太原是省会。有人可能会问,山西有11个地级行政区,为什么省会要设在太原?既有历史因素,也有地理原因。
山西省南北长,东西窄。这种地理上的存在,意味着山西省西南部的运城和东南部的晋城很难成为省会。运城位于黄河从风陵渡拐弯的山西侧,西、南有黄河,北有吕梁山,南有中条山。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如果把山西放在运城,就不方便与北方其他地方连接。
与运城相比,晋城的地理环境可能更加复杂。运城北端至少有一条狭长的临汾盆地,与太原盆地相连,汾河存在。运城与省内中部的联系不像晋城那么不便。晋城没有大河。作为黄河的支流,沁河无法为晋城提供任何水运便利。晋城东部有太行山,西南部有吴王山,北部有连绵起伏的丘陵。此外,晋城,在古代被称为泽州,离古代河南的中心城市洛阳或开封很近。它一直被视为洛阳的北方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我国历史上,王朝的都城一般不会选择兵家必争之地。比如汉献帝刘邦是徐州人,但他不会像项羽一样把都城设在徐州。
运城以北的城市非常有名,即临汾,因为它在古代是帝尧居住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的第一个首都。与运城相比,临汾的地理位置没有那么偏南,又有肥沃的临汾盆地,吃饭不成问题。春秋时期,晋国被公认为超级大国之一,实力与楚国相当,但优于秦、齐、郑。晋国的首都最早是在绛,后来迁到靠近汾水河的新田。姜在临汾市曲沃县附近,新田被金所迁,位于临汾市新绛县附近。也就是说,山西省简称晋,与临汾的关系很大。
临汾没有成为山西省会的原因很复杂,这里我只想说一点。西汉的都城是长安,临汾所属的河东郡是长安的河东门户。自西汉建立以来,临汾、运城一直不隶属于并州刺史,而是直接隶属于长安所属的李思校尉部。洛阳为东汉都城,临汾仍为洛阳北门,东汉时仍属李思校尉指挥,不属于治山西大部的并州。这种情况在魏晋时期并没有改变。自汉代建国以来,治所一直在太原。长期以来,临汾自然不在山西省会的选择之列。
晋城以北的长治,古称泸州,是保卫洛阳、开封的一线军事重镇。长治不能成为山西省会的原因和晋城大致相同,地势较高。而且没有临汾盆地那样与太原盆地相连的山谷,进出相对不便。换个说法吧。要成为山西省会,城市必须位于北部大同盆地、中部忻州盆地、太原盆地南部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的狭窄河谷中。毕竟山西省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山连绵,耕作条件相对艰苦,没有一条大河是不可能灌溉的。按照这个标准,太原以西的吕梁市和太原以东的阳泉市应该排除在外。晋中的主城虽然位于太原盆地,但离太原太近了。有了太原,就没必要考虑在晋中设省会了。
太原以北有三个城市,分别是忻州、朔州和大同。忻州和朔州都位于盆地上,耕作条件相对较好。但问题在于,在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两座城市都位于北方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的交界处,常年不断地被杀戮。为了防御北方的敌人,中原王朝必须集中力量建设军事重镇太原。为了保住太原,忻州和朔州是太原的北方门户。其他时候不讲,以明朝为例。明代山西北部是强大的北元。把忻州、朔州的省会放在北边是很危险的。一旦两地沦陷,山西可能会失去控制。
大同是山西省最北的城市,明朝长城之后去内蒙古。大同曾经是南北朝和北魏的都城,但北魏时期的山西不仅是一个省级行政区,而且分为五个州,所以大同自然很难成为山西的中心城市。唐朝兴起于太原,以太琴原是北方都城。河东路一直位于太原,但放在太北的大同显然不合适。再者,大同在五代、宋、辽、金时期一直属于北朝,与五代北宋控制的山西省没有隶属关系。
到了明清统一的时候,太原已经完成了省会城市所需要的大部分历史因素、地理因素甚至心理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