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态度差遭怼 学生会副部长被“下级”怼 发聊天记录“挂人” 反遭同学嘲讽
2019年12月19日,一位“女大学生学生会副部长”在微博爆料。
发生的事情并不复杂。这位女大学生给学生会副部长发了一份文件,但遭到了副部长的批评。如果女大学生拒绝接受,就直接回去了。副部长把两人的聊天记录贴在了学生会的群里,直接叫大家去惩罚那个女大学生。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会里没有人和副部长说话。过了很久,只有一个人回答:“看到没有人回复你,真可怜。让我来回答你。”这句话立刻引起了其他同学的笑声。
原来副部长莫名其妙地对女大学生摆架子,让学生会其他人都不舒服。没有人认为副部长做的是对的,大家甚至认为她活该。
很多网友说,大学是学生第一次参加社会锻炼的地方。尝试在大学学生会履行各种职责和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和社会生活。他们怎么能随便当“上级”呢?
与此同时,网络上还有另一种声音。他们非常“公正”地说,对“老板”软弱是一种没有骨气的表现。只有当他们无能的时候,他们才需要讨好老板。真正根据工作能力说话的人,不必太弱。
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们总是担心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能否与同事的领导和谐相处,希望孩子在学生会得到锻炼,得到老师和学校的认可。
但其实学校里的各种组织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在的学生会可能已经和当年的家长不一样了。而且,社会上很多公司的工作模式和企业氛围都和我们曾经认可的不太一样,也不像以前那么死板。
孩子上了大学后,往往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指示,因为眼界开阔了。因此,父母经常会发现孩子上大学后似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也减少了交流。事实上,父母在与“当代大学生”交流时犯了一个错误。
父母要想让孩子有再次自言自语的欲望,自然融入孩子的大学生活,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就应该这样做:
不要根据你的旧经验来分析孩子会发生什么。
时代一直在进步。孩子们上大学的时候,总会写出细微的差别。小孩子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告诉自己“想着我们……”的句型。
怀旧是可以的,但是父母不应该说教,更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当成比孩子更“优越”的谈资。“优越感”是大家非常讨厌的一种说话态度。即使是在成年人的社交生活中,也是不被别人喜欢的,更别说血气方刚的大学生了。
不要以高远的姿态面对事物时,批评孩子的第一心态。
父母要想走进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的大学生活,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不要用那种崇高的态度去贬低孩子的校园生活和遇到的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喜欢用轻蔑的语气对孩子说话,比如“怎么了”“怎么了”“差点得了”等等。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也感受不到父母的任何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自然不愿意和父母交流。
每个孩子其实都希望父母了解自己的生活,参与其中,但不会要求父母批评自己,也不会给自己“增加障碍”。所以,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说话语气,注意沟通方式。
给点建议,但不要强迫孩子接受。
父母在给孩子提建议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强迫”的态度,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琐事感到和父母不一样。强迫孩子采纳自己的建议是一种愚蠢的沟通方式。
孩子上学的时候,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大概和父母不同。父母可能更关心孩子的学习,而孩子更关心他们与同学的关系和友谊。所以,面对同样的事情,会有很大的不同。
父母不必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否则只能让孩子疏远自己。
另外,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给不出什么切实可行的建议,也不要勉强自己。强迫自己“留面子”提出的建议,很可能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敷衍了事,乱说话,导致对父母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