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保春耕 抗疫情保春耕促生产
杨光精准服务保障春耕春播
图为廊坊市广阳区润宝农业基地工人在给芹菜浇水。韦嘉摄
3月12日,在广阳区润宝农业基地,戴着口罩和手套的农民正忙着翻耕土地、保护果园、育苗和在棚内播种,大家都保持着安全距离。
“区里的农技人员不仅向我们宣传防疫知识和农业政策,还因地制宜地指导我们的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我们提供各种防护物资。现在我们坚持每天消毒两次,农民也在尽最大努力保护自己。,全力保障生产。”润宝农业基地负责人张告诉记者。
据了解,润宝农业基地规划面积500余亩,主要以建设高标准高效农业为目标,以现代农业为重点,以果蔬、花卉、肉类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目前,各类养殖产品已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达到绿色食品一级标准。为了准备春耕,基地准备了番茄、芹菜、黄瓜、茄子种子,购买了1万多株桃苗、7000多株葡萄苗和4吨化肥。
随着气温回升,春耕管理和春耕备耕工作将全面展开。广阳区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精心分工、协调配合,全力支持引导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复工复产,加强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协调畅通农资运输,保障春耕播种需求。该区成立了春耕备耕技术指导小组。技术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大对重点村街、种植企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引导支持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类经营主体科学防控疫情,积极投入春耕农业生产,不误农时。
“在疫情的关键时期,一定要确保‘菜篮子’工程正常运行,确保广大市民吃得上放心菜、放心肉。”广阳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窦说,该区农技人员认真学习上级关于防控和春耕的指示,整理成清晰的纸张,及时传达给种植企业和大户,解除农民顾虑,让他们积极参与农业生产。
该区农技人员在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同时,提醒农户及时关注天气预警信息,积极引导农户做好早期预防,做好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并准备好疫苗、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同时设置了春耕备耕电话,在疫情防控、播种、销售出现问题时及时沟通。
在疫情的特殊考验下,农资储备问题更加突出。广阳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运输储备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物资,确保全区农民在疫情期间用得上。目前已储备化肥400吨,农药108吨,优良作物27吨。
记者马跃通讯员王进喜
三和:“菜篮子”保障农产品有出路
3月16日,夏鲍蕾的草莓棚里暖洋洋的,红红的草莓让人流口水。工人们正忙着在田埂间疏果,蜜蜂偶尔在绿叶和小花间授粉。
从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到种植草莓等经济作物,三河市燕郊镇西五各庄村30岁的村民夏,去年实现了“经济转型”,是受益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民之一。现在是第三茬生长期,他家2亩8分大棚里种的草莓长得正开心。
夏说,在疫情期间,每颗草莓成熟后都供不应求。“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我一直在棚里忙,一天卖150斤,20块3000块。这是传统农作物想都不敢想的收入。”夏对说道。
近日,三河市印发《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方案》,既做好疫情防控,又做好全市农产品生产,确保市场供应稳定。本市农技人员利用网络、电话、微信开展远程技术指导,推动种植合作社通过订单组织生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推广“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粮对接”三种模式,及时沟通产销信息,协调供需,确保均衡上市。目前三河市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和中小型拱棚为主,田间面积711亩,日均产量11.5吨。
夏点开手机微信,自建鲜草莓销售群已有380个客户。自己在朋友圈发布的卖草莓的视频和图片也受到了顾客的好评。“借助互联网plus和微信平台,销量根本不是问题。”夏说,疫情期间,大部分款项都是通过点对点的长途移动互联网转账支付,避免了接触感染的可能。“今年下半年,我计划把草莓扩大到50亩,同时带动更多有条件的村民一起致富。”夏对的未来充满信心。
近年来,三河市因地制宜,抓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问题,提高了产业抗风险能力,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业村。燕郊镇大石各庄村有百年文化梨园1300亩,小石各庄村有黄桃基地1000亩,西城子村有樱桃园700亩,杜兴村有大棚蔬菜200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三河市将疫情防控延伸到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并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通讯员刘乔燕
大城县谭力镇:科技型农业生产繁忙
3月6日,在大城县谭力镇芦疃村李顺明夫妇的大棚里,用红色小夹子夹住一棵棵瓜苗,长势喜人。谭力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李跃峰蹲下来摸了摸幼苗:“这是嫁接在南瓜苗上的瓜苗。南瓜的根系比甜瓜大,嫁接可以提高产量。”
“今年嫁接苗木近100万株,投入资金近30万元。因为疫情,附近种大棚的村民都来找我买苗,有些还供应不上。每株幼苗都有一片以上,已经卖出去了。除去成本,每株苗可以净赚2到3毛钱,一年净赚20到30万元。”李顺明高兴地说,大棚里引进了新设备,只需轻点手机就能完成浇水施肥作业,既省心又有利可图。
让李顺明省心又赚钱的设备是水肥一体化设备。“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按比例配水肥,压手机就能完成浇水施肥,精准高效。”沧县请来的技术员李连峰介绍,该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了解温室的温湿度,控制温室被的升降,在种植户中很受欢迎。
李连峰介绍,他每年都会去山东省寿光市学习新技术,引进新设备。“今年农民种的大棚,经过我们的研究改进了。灯光比以前好多了,成本也降低了。”李连峰自己种植大棚,在种植中不断尝试新设备、新品种。他新种的礼品西瓜和哈密瓜效益非常好,下半年将引进长芦潭村。
设施农业已成为谭力镇的特色产业之一。目前,长芦潭村的产业带动了周边6个村和街道,涉及土地4000多亩,产值8500多万元,包括葡萄、油桃、甜瓜等瓜果。“现在每亩地最低收入有1万元,这比传统农业效益要高得多。再加上惠农政策,农民收获了不少甜头。”李月峰说。
记者:杨雅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