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逻艇 内河巡逻艇:神出鬼没的内河小精灵 越南战争的美军“明星艇”
自1965年美军参与湄公河三角洲作战以来,内陆战舰的设计也同步展开。他们显然吸取了法国内陆战争的经验教训和早期内陆战舰的技术特点。为了缩短研制周期,降低制造难度和成本,便于快速建造,美国内河船舶多采用民船设计或现有船舶改装,在实战中不断改进升级。一般来说,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内河舰艇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专门设计和研制的作战舰艇,第二类是登陆艇改装的舰艇。
■油画展示了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小型内河船只正在进行的激烈战斗。
美国海军于1968年确立的内陆军舰类别包括多种类型的舰艇,每艘舰艇按照美国军舰的命名标准给出三到四个字母缩写。这些名字经常令人困惑。两到三个字母表示船型,如PB表示巡逻艇,LC表示登陆艇,TC表示运兵船等。另外两到三个字母表示船的特殊功能或性能特点,如R表示内河,F表示速度,A表示装甲或攻击,S表示支援。比如ATC是装甲运兵车,PBR是内陆巡逻艇,ASPB是攻击支援巡逻艇等等。本文介绍了越南战争期间美国陆军最重要的内河战舰之一——内河巡逻艇。
■ PBR巡逻艇在河上低速航行,具有良好的低速航行能力,将帮助船只通过狭窄的水道。这艘船是越战期间美军最重要、使用最广泛的内陆战舰之一。
随着三角洲作战越来越受到重视,美国海军发现缺少一种适合内河作战的小型舰艇。海军舰艇局经过论证研究,认为理想的船型应该是机动性好、浅水航行、武器装备好、易于维护的小型快艇。舰务局立即开始从现有船型中寻找可以轻松改进为作战舰艇的候选型号。在对多艘运动游艇进行比较后,最终选择了尤尼菲利31豪华运动游艇作为设计蓝本。
华盛顿州贝灵汉的游艇制造联合公司尤尼·菲利特是小型玻璃钢游艇制造领域的先驱。在Uni Filit 31的基础上,美国海军对其进行了广泛的重新设计,使其成为美国海军第一艘内陆巡逻艇,于1965年11月投入使用,单艘造价7.5万美元。PBR最显著的特点是采用了轻巧坚固的玻璃纤维船体和喷水推进系统。该艇配备2台通用型V653N 220马力柴油发动机,驱动2台山口组14YJ高速泵喷螺旋桨,通过艇尾喷嘴以每分钟363400升的速度喷射高速水,推动快艇前进。通过改变喷嘴的方向可以实现船的转向,它可以进行反向推进。喷水推进使PBR号比传统的螺旋桨船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它可以在高速下急转弯,并在短距离内具有出色的加速和减速性能。理论上,PBR可以在35米内以25节的速度360度转弯,在10米内从全速变为静止,但在实际使用中性能略有下降。与螺旋桨推进相比,喷水推进系统还有另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不用担心水草缠绕或水下障碍物碰撞损坏螺旋桨,这使得PBR能够穿过水草丛生的河流。
■PBR巡逻艇臂章。
■PBR MK1巡逻艇,总产量172艘。
Mk1的改进设计始于1966年,改进后的Mk2巡逻艇于1967年9月抵达越南。Mk1在技术升级后继续使用。与Mk1相比,Mk2的规模更大,长9.8米,宽3.5米,吃水0.6米,排水量7.25吨。Mk2的驾驶舱空房间扩大,高度增加。装甲舱位于左侧四分之三处,右侧有一个通向船体前舱的舱口。船头机枪的枪座更新为Mk56,船尾武器升级为12.7毫米机枪。M60机枪和Mk18榴弹发射器安装在两侧,可以互换。在某些情况下,M4 60毫米迫击炮也安装在船尾。船的舷侧覆盖着铝制防护板,动力系统也进行了改进,以降低油耗率。采用了全新的Mk4喷水发动机,减少了腐蚀件数量,提高了连续工作时间,速度提升至28节。一些Mk1发动机也被Mk4发动机取代。后期制造的Mk2A型号在船体结构中也填充了聚苯乙烯泡沫材料,使得船体即使在穿入水中也能保持浮力。这种改进也适用于早期的Mk2型号。随着重量的增加,Mk2的巡航速度下降,适航性稍逊一筹。81辆Mk2 PBRs于1967年制造,并于1968年分批交付部队。
■田宫生产的PBR MK2巡逻艇模型,比例为1/35。MK2 PBR的总产量是81。
从1965年到1968年,美国海军总共获得了253艘pbr,这是越南使用最广泛的内河作战舰艇。《现代启示录》中的巡逻艇只是一艘PBR。除了在湄公河三角洲作战,PBR还可以在其他水域看到,比如西贡河和第一战术区。从1966年3月到1975年,这种小型舰艇在越南战场上执行了无数次水上巡逻、搜索和警戒任务,甚至在战争结束后,一直保持在海军后备舰艇的行列中,直到1995年。
四艘PBR巡逻艇并排停靠。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海军装备了250多架pbr用于内陆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