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希福 1台手术少花五六万 省在了哪儿
◎科技日报记者张家星
一次手术省五六万,哪里能省?
汤希福一度觉得紧急。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在他接诊的患者中,有施工现场发生事故,村里盖房子砸腿,老问题拖不下来。这些经济条件差的人迫切需要为手术费用做“减法”。汤希福觉得这个“减法”必须由他来做。
他经常问自己哪里可以省钱,但是医生能做什么呢?无法推动产业创新,价格一落千丈,即使有规定要求个人减免运营费...汤希福想了想,决定从自己最拿手的“两亩三分地”开始。
创新方法,将“高低”操作引入基层
汤希福最好的“地”没有两亩三分地那么大。它在一张单独的手术床上。
不过这个手术床比较注重。例如,根据经典的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必须在专用的牵引手术床上完成。患者应仰面躺在手术床上,床要能动,尾部要分开,这样就暴露了外科医生需要动刀的位置。
比如髋关节的具体位置很难暴露,偏心髋臼锉等特殊手术器械也不可或缺。
凭借多年的手术经验,尚希福一直在观察和探索。有没有可能“减法”运算?
“除了单次手术成本的下降,我们还希望降低经典DAA手术的门槛。这符合经济规律,更多人会分担成本。”汤希福说。
让汤希福面对DAA运营中“高低”的关键问题。他需要把DAA变成一个平易近人的行动。因此,他开始查阅大量文献,包括需要找出为什么已经成熟多年的DAA采用了现有的方法。
“传统入路对身体的损伤最小,从肌肉空间和神经空间进入,软组织损伤程度也最小。”尚希福说,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新的入路,既更方便手术,又能摆脱专用手术床,对患者损伤小,还能让医生到达手术位置?
为了解决问题,找到源头,尚希福通过实践和文献对股骨关节和髋关节做了大量的研究,对人体关节进行了立体的分析。
跳出固定思维,立体全面的视角,让尚喜福决定“动”病人。“侧卧位不同于传统的指南和教科书,但它可以让患者更舒适。例如,驼背姿势的患者和肥胖患者可以做这样的手术。”尚喜福说,他决定试一试。
那么,新的方法会有意想不到的风险吗?因此,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汤希福带领团队设计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准备了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的方案。
实践给了尚希福一个微笑,尚希福认真探索,大胆实践。随后,他用大量的手术案例证明侧卧位手术是可行的。“侧卧位后,我们发现髋关节直接位于前方,通过肌腱和神经之间的间隙进入,不会损伤肌肉。”汤希福说。
思维的转变开阔了眼界。随着创新手术方法的实施,特殊手术器械和特殊手术床被成功减去。
众所周知,髋关节置换有多种手术入路,如后入路或后外侧入路、外侧入路/直接外侧入路、前入路/前外侧入路等。
“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将不再因髋臼档案偏心、手术床特殊而遥不可及。”尚希福说,“手术床可以和普通手术床一起使用,不需要特殊设备。”
变“定制”为“通用”,手术费用降低数万元
随着侧卧位DAA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来到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就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朱晨介绍,部分患者关节变形非常严重,常规手术技术或手术假体难以满足患者需求。
在为一位疑难患者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过程中,尚希福在总结以往手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聚焦股骨近端截骨术的优势,发明了一种几乎可以用于任何股骨近端畸形的髋关节置换技术。
相关论文被提交到《美国关节成形术杂志》后,编辑了副标题:一种可靠的截骨方法。
之前6个小时完成的手术,现在只需要1个小时,成本可以节省5-6万元。
在手术实践中,尚希福还发明了专用骨刀、髋臼杯和专用原装髋臼取出器等器械和材料,简化了操作。
实现最小的创伤,你恢复得越快,就越经济
让尚希福对侧卧位推广DAA更有信心的是,患者麻醉后可以在地下活动,术后3-5天不用输血就可以出院,这是因为手术伤口只有8厘米。
尚希福回忆说:“有个病人开车去医院做手术,手术三天后就开车回家了。”"身体状况好的病人手术后可以下床活动."
尚喜福对他的病人有印象,为每个病人早日康复感到高兴。他记得的是,当他康复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早一天回到工作和生活。
正因如此,尚希福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了“匠气”,只造成了最小的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少,不需要放置切口引流管,意味着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也可以解决肌力恢复和肢体长度恢复的问题。
他和他的团队为每一次手术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要求科室所有医生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医院集体讨论第二天需要手术的病例。即使伤口长度为1毫米,也要考虑失血的毫升数。一些细致的工作和标准的程序只是为了给病人最少的创伤。
要吸收创新,医生要有“海绵心”
权威机构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从1990年到2017年,中国骨关节炎的患病率、患者数量和残疾人数量都有了显著增长。截至2017年,我国骨关节炎患者已达6120万人。
现有的临床保守治疗仍以延缓病情进展为主,无法根治。一旦骨关节疾病进入最后阶段,人工关节置换成为患者最后的选择。
如今,这些阻挡基层乡镇卫生院门槛的“硬条件”和“高门槛”不再成为障碍。尚希福希望关节置换能够普及。他说以前只能在几个小时内完成的手术,现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全膝关节置换手术需要40分钟,然后就可以很快恢复。
为此,他通过多次深入培训与基层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疗团队也经常来他的科室进行技术交流和培训。
“一支球队的实力总是有限的。即使是每天几十次手术,也是很多患者力所不及的。”尚希福说,基层是医疗力量必须加强的地方。除了让他们免费学习,现在还有很多新技术。
“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手术规范,进行远程训练和矫正。”尚希福认为,新技术给“师傅带徒弟”的外科医生培养模式带来了变化。为了病人的利益,新方法值得接受。
3D打印技术的兴起也使得进一步降低手术成本成为可能。尚希福一边埋头做手术,一边吸收新产业可能带来的革命性创新。
面对创新,尚希福明白,医生必须保持“海绵”的心态和状态,才能不断找到消除患者痛苦的方法。“医生要对自己的疾病保持乐观,要经济高效地对自己的疾病保持乐观。”尚希福简单地说:面对患者,医生不仅要当健康守门人,还要尽可能地保管好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