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聂 低保户老聂“摘帽”了
不久前,低收入家庭聂小芳摘下了帽子。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曲江区湖南镇的每一个村庄。经过八年的努力,老聂因为当地帮助农民增收的政策,用勤劳的双手通过勤劳致富。
49岁的聂小芳是湖南镇蛟龙村的一名菜农。这对夫妇以种植高山蔬菜为生。老聂有两个孩子,女儿在工作,儿子还在上初中,家里有一个73岁的父亲和一个70岁的母亲。
2012年,聂小芳的父亲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欠了一屁股债。他还有两个孩子要生,日子过得太紧了。考虑到他家的实际情况,村里为他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我们也想致富,想思考,种菜这个行业随时需要,不会被淘汰。”山里人淳朴,他们一定会靠劳动改变命运。
“像我这样在这个地区生产和销售自己的菜农并不多。大家都认识我。”沿着山路十八弯,在曲江区南部的魏紫山区,记者在蛟龙村峡谷间的菜地上发现聂小芳在菜地里忙碌。湖南镇位于乌溪江库区,山好水好菜,高海拔小气候,高山蔬菜更甜更鲜美。
“我的菜比山早一个月上市,当时价格很高。”聂小芳的菜地不算太多。他管理的10多亩菜地每年能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每天天不亮,聂小芳就开着货车去16公里外的李年镇卖菜,5点前就摆好了摊位。每天下午,在地里做完饭,然后准备第二天要卖的菜。
“种菜没有秘密。我想种植原始的绿色蔬菜,种植美味的菜肴。”聂小芳摘了一个嫩南瓜,用巨大的南瓜叶包好,放在竹篮里。聂小芳一连摘了10多个南瓜。“我有很多客人,都卖完了。”聂小芳每天负重100公斤蔬菜,其中最多的是蛟龙小黄江。他在不同季节种植20多种蔬菜,生姜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生姜是蛟龙村的特色农产品。蛟龙岭上,姜窖的大门沿山布置,最大的姜窖可储存10多万公斤生姜。路过的老农对记者感叹道:“今年价格不错,姜农都赚到了。”生姜种植是湖南镇的传统产业。聂小芳的菜地里一直种着生姜。2016年,蛟龙小黄江被选为G20杭州峰会晚宴指定生姜,聂小芳种植的生姜也被送上G20晚宴。他信心满满地增加了生姜种植面积。
为了壮大生姜产业,曲江区去年还推出了“曲江”品牌,推动生姜产业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2019年,蛟龙村生姜单产从1000到1500公斤提高到2000到2500公斤,每公斤价格提高到近14元,户均增收8000元。姜为宝,蛟龙村还开发了干姜片、红糖姜茶、姜粉、姜糖等系列衍生产品。
上午10点,聂小芳把菜都卖完了,他在微信群里回应,告诉老顾客他走得早,不要跑空。
如今,聂小芳的种菜技术越来越好,她用10多亩菜地的收成还债养家。种菜好处好,负担轻。老聂终于摘下了低保户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