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 千年古刹法源寺 静静地记忆着北京
法源寺非常有名。本来是计划专程来的,但是找燕郊塔遗址的时候没想到提前来了。
暗红色山门,左右两石狮,额有“法源寺”字样。东西两侧是充满沧桑的胡同民居。
前广场为塔形建筑,有“唐民忠祠旧址”字样及其简介。法源寺原名民中寺,始建于唐代贞观十九年。
当年,李世民唐太宗东征未归朝鲜,在此设坛祭祀那些阵亡将士,并下令建立本雅明忠义寺,直到武则天田童万岁元年才落成。
51年后,战死沙场的战士们等了这么久。这期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经过血洒的内斗继位。
广场上还有两个下沉平台,一个是隋唐幽州城示意图,一个是唐民中寺构思鸟瞰图。
鸟瞰图中,民中寺有两座塔。原来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和史思明在幽州度过,曾经在庙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建了两座塔,高十尺。
法源寺现在是中国佛教学院所在地,只有中轴线对外开放。进入山门,依次有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民中阁、毗卢殿、观音殿、卧佛殿,七个入口,六个院落。
第一次进院,开阔明亮,前面是天王殿。唐武宗摧毁了佛像,但钟敏寺仍然是一个人。后幽州地震期间,民中寺被毁。辽代重建后,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晋朝时期,民中寺一度成为科举考试的场所。到了明朝,明英宗把一部藏经赐给了民中寺,并改名为崇福寺。
大雄宝殿是法源寺的正殿。清雍正年间,崇福寺由皇室出资修缮,定名为绿宗道场,改名为“法源寺”,一直沿用至今。
乾隆御笔写的“法海真迹”牌匾悬挂在大雄宝殿。宗旨:千戒为“流”,心诚为“源”,很好地诠释了法源寺的真谛!
大雄宝殿前,东西有三块石碑,大部分是明清重建的法源寺石碑。最著名的是清朝乾隆皇帝写的《心经》碑。
本杰明馆建于唐代前“本杰明寺”的基座上。据说唐朝阵亡将士的尸骨就埋在它下面。唐武宗毁佛后不久,本雅明寺被大火烧毁,然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幽州重建了本雅明寺。
重建过程中,在废墟中意外发现了一件遗物,于是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三层的闽中馆,有“闽中高阁,初一举办”的美誉。
闽中亭应该是法源寺的初衷和起源。亭子里有几代唐、辽、金的石刻,铭文模棱两可,看不出个所以然。
北宋末年,徐金国先后灭辽、灭北宋。北宋皇帝和辽国皇帝一起被囚禁在这里。一对老冤家,此时都成了兄弟和朋友,一对囚徒!
据说有一天,金主颜延良起身,召去打马球,并命这两位皇帝参加比赛。结果,虚弱的宋高宗从马上摔下来,被马踩死,而辽朝皇帝试图逃跑,被乱箭射死。
南宋大臣谢芳被袁婷软禁,后绝食而死;“戊戌六君子”也止步于此!
云卡下,一个和尚吹响了一个东西,发出一声闷响。原来是吃晚饭的信号,和尚们赶到五官堂吃饭。
法源寺充满了佛光和人间烟火,僧人们的日常用品,空曲调、水龙头和凸起的花朵随处可见,拉近了佛与人的距离。
毗卢寺原是供奉唐玄奘大师的头骨,1949年被盗。现为明代五方佛专用,高近五米,分三层。千佛环绕毗卢,造型艺术令人惊叹。
下层是一个巨大的座位,上面有数千朵莲花花瓣,每一朵都铸有一尊小佛像,共有1000尊佛像。中间层是东南西北的四方佛,顶层是毗卢佛。
殿前大石碗玲珑剔透,海水荡漾,海兽龙出没其中。据说这个大石缸是仿北海和圆堡的“渎山毁玉海”雕刻凿成的。
观音寺对联:雨还飘空,心珠始终印在摩尼。
“诚”是康熙皇帝御笔的题字,意思是做人,无论是为物还是为人,心中都要存一颗赤诚之心,这样才能无愧于天地间。
明清时期,法源寺因其花而闻名于北京,其丁香闻名于国内外。花期一到,北京著名的丁香诗会逐渐形成。
林则徐、纪晓岚、龚自珍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和诗篇。诗人徐志摩陪同印度诗人泰戈尔到寺庙赏丁香花…
最后一次进院子,安静优雅。藏经阁现在没有开放,但信徒们还是来打坐献花。
一座千年古刹,风雨飘摇走过了几千年。它已经被损坏并重生了几次。凤凰涅槃般矗立,静静地看着,回忆着北京!
唐军远征归来,安史之乱,宋高宗被扣押,金朝建都,大元荣耀,六君子义...背后是河山变化,浮云路过!
慈悲、服丧、强怀、临终君主、皇帝的培养、佛教、诗会、花香等。,都夹杂着五味和各种感情,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向忠义寺里的精神致敬,也为死去的国王感到愤怒;
多少东西混杂,法海保持真诚的真正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