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培非格司亭 怎样做好化疗后院外管理?硫培非格司亭为患者保驾护航
不想错过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蓝字“医学界肿瘤频道”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是血液肿瘤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血液科医生需如何应对?《医学界》特就此话题采访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张曦教授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张东华教授,请他们为读者分享血液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管理方面的临床经验。
要点提示:化疗良好患者教育与规范的院外管理,有助于淋巴瘤化疗及时顺利进行。
对于FN高危患者,应考虑积极粒细胞刺激因子一级预防;对于风险较低的患者,可定期监测血象,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应用G-CSF。
长效G-CSF硫培非格司亭依从性高,可以对粒系祖细胞持续刺激、推进增殖,并具有自限性、药物免疫原性较低等优势,有望在将来改变患者骨髓抑制管理模式。
张曦教授采访视频
张东华教授采访视频
化疗仍为淋巴瘤治疗基石,
做好院外管理至关重要
近年来,靶向药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等多种新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为淋巴瘤等血液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与希望。但这些治疗手段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与化疗联合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对淋巴瘤细胞的杀灭作用。张曦教授与张东华教授均认为:“目前化疗在淋巴瘤治疗中的基础地位仍然是无可取代的。”
众所周知,化疗的疗效与其药物剂量息息相关,但药物剂量的增加同样也提升了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的风险。FN是血液肿瘤化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如何应对这一现象?张东华教授指出,对于肿瘤已侵犯骨髓的患者,化疗后患者中性粒细胞降低的状况较为严重,应在住院期间行抗感染治疗,并及时采用注射G-CSF等方式,提升中性粒细胞数目,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风险相对较低者则可以先让患者出院,定期检测密切观察。
院外管理同样是患者化疗疗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张曦教授认为,要做好院外管理,首先应加强患者教育,让他明白化疗药物的主要副作用,争取得到患者的配合。对于出院患者,应定期随访,根据具体血常规的检查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对于高危患者,可预防性使用G-CSF等升白细胞药物。如患者除了血象下降外出现继发感染,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或立即收住院进行干预。
他强调:“在这一过程中,医生的监控与患者的配合均不可少,做好院外管理随访,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骨髓抑制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保证整体治疗的顺利进行。”
除对出现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患者进行治疗用药外,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或经评估认为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患者,应考虑进行G-CSF的一级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消化道黏膜炎、既往90 d 内暴露于广谱抗菌药物等均为并发FN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级预防可减少患者继发性重症感染的风险,促进患者及时恢复,保证下一个流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对于患者治疗的远期受益提供保障。
长效G-CSF优势显著,
改变患者骨髓抑制管理模式
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G-CSF主要分为两类,短效G-CSF与长效G-CSF。过去在临床上,短效G-CSF的应用较为广泛,但近年来,以硫培非格司亭为代表的多种长效G-CSF崭露头角,因其依从性高、持续刺激、疗效稳定、具有自限性、药物免疫原性较低等优点,受到血液科医生的青睐,改变了血液肿瘤患者骨髓抑制管理模式。张曦教授指出:“相比短效G-CSF,长效G-CSF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依从性高短效G-CSF要求每天给药,才能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不断对造血祖细胞进行有效刺激,如果中间停了或者间断了,这种刺激作用就会消失,因此患者必须每天做一次皮下注射,频繁的注射为患者带来了许多不便与痛苦。而长效G-CSF由于半衰期长达47~56小时,患者接受皮下注射的时间间隔远长于短效G-CSF治疗,只需注射一次,即可度过一个化疗周期,可极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持续刺激、效果稳定长效G-CSF还可以对造血粒系祖细胞不断进行刺激,推进其增殖。与短效G-CSF不同,注射长效G-CSF后,其刺激作用是持续性的,因此其升白细胞的效果也相对更稳固、更理想。
具有自限性注射短效G-CSF后,白细胞随着药物的使用而不断上升,这一过程是没有自限性的。白细胞的无限制升高,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骨痛、脾破裂等不良反应。而长效G-CSF因为药物结构的不同,用药后具有自限性,即白细胞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将稳定在一定水平,不再上升,因而减少了不良反应,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抗体更少长效G-CSF由于药物结构的差异,相较于短效G-CSF,反复使用后患者体内产生药物抗体的风险更小。以国产长效G-CSF硫培非格司亭为例,该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在聚乙二醇和G-CSF之间引入硫醚基团,降低了药物的免疫原性,更加减少了抗药抗体的产生。
张东华教授分享患者管理经验时表示:“由于目前医院床位比较紧张,患者化疗结束,打完长效G-CSF针后,就可以出院在家休息观察,用不着在病房里面等待,这样大大提高了患者周转率,节省了医疗资源。”
在与进口短效G-CSF进行的头对头比较试验中,硫培非格司亭取得了优效性结果,并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全新通用名。张曦教授欣喜地表示,近年来硫培非格司亭等多种国产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优质的新选择。
张曦教授
张曦,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主任,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中华骨髓库重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重庆市血液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血液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批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首批陆军科技英才;《JHO》、《Hematology》 、《Leukemia research》、《Stem cells》等杂志编委和审稿专家。
张东华教授
张东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内科。1984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临床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特别是血液内科工作30余年,1995年5月负责建立了同济医院骨髓移植病房,较早在国内成功开展了多项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尤其擅长恶性血液病诊断与治疗,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以及恶性血液病感染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