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高风怒号 秋风怒号: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古往今来,许多学者留下了无数关于秋天的名篇,其中“诗圣”杜甫对秋天的季节意象情有独钟。他在七律名篇《登高》中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借草木摇落、大江奔流,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组诗《秋兴八首》更是以夔州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特别是心忧国家的沉重心情为基调,表现出忧念国家的爱国主题。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另一篇关于秋天的著名文章,它被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中。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起我家的三重杂草。茅飞渡江洒江郊,那些高高的龙航森林提示,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一群孩子欺我老弱,忍能对面为盗贼。张开双臂拥抱毛,唇焦口燥呼不得,拿着棍子回来,叹口气。……这是杜甫《秋风吹破茅屋》一歌的节选。安史之乱后,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去了很多地方,最后来到四川成都。在好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他在成都西边的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总算是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过上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没想到,第二年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掀翻了茅草屋的屋顶,秋风席卷而来,秋雨肆虐,让全家老少在刺骨的风雨中夜不能寐。杜甫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多方磨难,也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说:深秋八月,狂风呼啸,卷走了我屋顶的几层茅草。茅草飞过浣花溪,落在河对岸。它们有的高高地挂在树梢上,有的掉到低洼地区的泥塘里。我正着急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儿跑出来一群孩子,欺负我老迈无力,当着我的面就做起了“盗贼”,公然抱着茅草跑到竹林深处去了。我口干舌燥,喊也喊不住,只能拄着拐杖暗自叹息。房子漏水,整夜下雨。接着,乌云席卷而来,秋雨如注。这一夜,杜甫草堂“床头房无干处,雨足似麻”,全家人在风雨侵袭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然而杜甫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目光不会只停留在自己的身上,他从眼前自己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又从这间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的国家,于是迸发出这样的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在寒风冷雨无情侵袭的秋夜,“诗圣”杜甫不仅被“我家孤家寡人”困扰,更被“天下穷人”的破茅屋困扰。这种忧国忧民的火热情怀,这种迫切要求改变现实的崇高理想,使人们感到深深的感动。以至于千年之后的我们一再品读,依然能为诗人的博大胸襟而热血沸腾。被秋风吹破的杜甫草堂,如今依然屹立在成都的浣花河畔,被后世无数文人墨客视为理想的精神家园。而在无数以秋天为表现主题的画作中,草堂茅亭也时常作为点景的建筑出现。我们今天以“元四家”中的两位,倪瓒和王蒙的作品为例来欣赏一下。先来看看倪瓒的《路童勤琴图》,这是倪瓒“一河两岸三段”的典型构图。原标题:《秋风怒号: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