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雁灵 原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张雁灵教授谈:武汉抗疫对世界的五大贡献
经过76天的严格封城,武汉人终于在4月8日迎来了“解封”。老百姓说:“武汉真正的春天到了!”
这场疫情是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病毒对人类生活的最大挑战,随后演变为对国际秩序的重大挑战。作为疫情最严重的灾区,武汉人民用生命和苦难换来了经验和思考。然而,西方国家的一些政客却想把新冠肺炎的“锅”扔给武汉,就像1918年大流行中的西班牙一样,并称之为“武汉病毒”。但是武汉人不要!因为武汉是无辜的,所以是主动的!请记住两组数据:武汉艰苦的抗疫使我国感染者减少了96%;武汉人民吃苦耐劳,封城76天,全球传播率降低了80%。
在我看来,武汉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了五大贡献!
第一,在全球抗击疫情的混战中树立旗帜,让无助和无助的人类看到希望、信心和坚定。它也告诉世界,人类终将胜利!
二是为世界抗击“疫情”提供了“中国模式”。也就是说,当出现大量患者,医疗资源不足时,要实行患者分级管理、分级治疗:重症患者进入定点医院和急诊大型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轻症患者进入庇护医院治疗;密切接触者被送往酒店隔离。同时,我们必须打人民战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死亡率,阻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在这次疫情中,网络系统在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发挥了作用。在武汉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中,网络优势明显,不可替代。正确的决定来自决心和数据。医疗防疫大数据的快速集成、处理和应用,为高层决策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同时,人工智能和5G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显示出独特的优势。远程医疗支持、远程疫情监测、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实际运用,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现代化、有效的服务手段。
第四,互助、互动和互联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只有互助才能形成最强的协同效应。在这次疫情中,在党中央的统一安排下,19个省份对湖北进行了对口帮扶。其实帮助湖北就是帮助自己,互助成为共同的责任。与此同时,疫情期间,人们关爱患者,崇拜英雄,民族精神蓬勃发展,在国难期间,人们的心灵和思想被唤起互动。动员民众自觉参与,快速普及保护知识,实现自上而下的理解与合作,有效实现立体互联。这种相互联系在稳定秩序和安抚社会紧张情绪方面发挥了作用。
第五,提醒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疾控机构建设。事实上,面对大流行,各国疾控机构在预警、预测和应对方面得分都不是很高,有的甚至失败。这种滞后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国际问题。美国著名的防疫专家乔·麦考密克早在1993年3月就尖锐地批评疾控中心:“我根本不了解疾控中心。这里成了一群只会讲政治、伸手写字的官僚的聚集地空。他们浮在空中,不谈现实,不在现场时基于空做决定。我厌倦了这一切。”他的话太贴切今天很多国家疾控机构的评价了!
如今,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会适应、经济流动性、难民步行和其他现代疾病遍布全球。人类行为的改变也促进了病毒微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给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危险。2003年的非典疫情告诉人类,传染病的全球流行趋势已经到来,病毒和人类也是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尽快和它们研究共存。
地球是一个村庄,每个人都像邻居一样亲密。虽然有国界和省界,但病毒没有户口,也没有护照。它可以随意走来走去。疾控工作如何适应这种情况?在我看来,武汉的实践给了我们四点思考。首先,疾病控制事业必须坚持世界主义和公益的属性。这一属性的特征要求是公平、公开、公信;其次,疾病控制必须坚持服务公共卫生的原则。其主要任务是服务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免疫预防的组织和实施、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此外,疾控机构必须具备应对的能力和水平。对重大疫情要有权威的预警预报能力和精准的应急处置能力;必须有标准规范的现代化信息平台;应该有垂直管理和问责制等等。最后,疾控机构不同于医疗机构,因为它们是全国性和世界性的。要在国家和世卫组织的指导下,各司其职,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共享国际资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
张雁灵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原会长,卫生部原部长,小汤山非典医院原院长、党委书记。
完成: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