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里干完活王腾 黄河滩上的“追梦人”
通讯员李振兴·王腾
黄河九曲万里沙。
黄河长滩种下了多少和平相处的希望;滚滚黄河水,吞噬了许多人对和平生活的期待。
东平县旧县的前四村,和其他位于黄河滩区的村庄一样,被戏称为“被河流追逐的村庄”——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黄河,平日里充满了诗意。然而,当洪水在汛期来袭时,它会破坏泥沙,淹没庄稼,冲走房屋,淹没村庄...村里大多数人把积蓄都花在了建房上,安居就成了他们最大的梦想。
如今,遭受洪水的村民已经搬进高层建筑,远离洪水。从此,他们再也不用重复“攒钱三年,搭平台三年,盖房子三年,还账三年”的日子,终于实现了平平安安的梦想。虽然村民们对党的好政策心存感激,但他们心中仍有一个名字——张金岱。
张金岱,男,1943年出生。1984年至2019年,任东平县故县第四村村委会主任。2019年10月22日因病去世。
解开你心中的结
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开始在黄河滩区实施扶贫搬迁工程。通过这个项目,全省60多万滩区群众将彻底告别滩区生活,解决“攒钱三年、搭平台三年、盖房子三年、还清账三年”的窘境。旧县四村作为旧县乡黄河滩区12个村之一,97.3%的群众搬迁同意率代表了人民群众对新社区、新生活的殷切期望。
“这是好事,我们要做好!”时任村委会主任的张金代,突然就像年轻时带领群众搞生产一样,无限的力量和能量从他的身上涌出。
前三脚很难踢。老县乡黄河滩区有10905人,是全省4个万人社区之一。选址已经成为描绘美好生活的关键。经过专家们的多次论证,我们最终选择在旧县四村原址上新建一个社区。这意味着老县城四个村的村民要提前两年拆房子,到处租房子,等新社区建设完成后再和其他人一起搬进新居。
临近过年,选址的消息就像一盆冷水浇在张金代身上。看着回家准备过年的儿孙们,70多岁的张金岱也想为过年热身。但时间不等人,旧村拆不了,新社区也没地方建。全镇一万多人都在翘首以盼住新房,相比之下,他们村的700多个洞都不到一年。
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张金岱找到了乡党委:“请放心,我们村的村民会解释的,我来做拆迁!”开始,张金代先是统一了村里“两委”的意见,又放了一个“三千环”带着妻子率先拆除了他的房子。然后是村“两委”成员和全村党员...
两个月来,张金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工作,白天屋里没人的时候晚上找,出去工作的时候坐车找。设定事实和理由。我的嘴唇磨损了多少次。努力是有回报的。两个月时间,老县城四个村全部拆除,为社区后续工作争取了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建造一个安全的家
“骑摩托车的老人又来了。让我们更加努力!”这是老县乡时代新城社区施工现场工头经常对工人喊的一句话。看来这句话已经成为鼓励劳动者工作最有效的口号了。
宣传中骑摩托车的老人是张金代。拆除后,建设条件成熟,121栋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这时,年纪太大的张金岱正忙着。作为甲方代表,张金代迫不及待的想拥有开槽、钻孔、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121名成员...每栋楼的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监督,包括验槽、基础检查、材料进场等。张金代从未缺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检查了黄河滩区迁建工程的施工质量。
其实大家都知道张金代心里的想法。他的目的很简单。他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只是为了对村民负责,为自己的村民住上更高质量、更高标准的家。
“是的,我是骑摩托车找茬的老人。你有兄弟和男人的家,你必须做得很好。”张金代站在施工现场,看着新社区,满意地喊道。
我唯一没有忘记的是
2019年6月,张金代被确诊为肺癌。
拖着生病的身体,张金代依然坚持到了施工现场。如果你不会骑摩托车,你需要走路。一天待不进去,就要花半天时间。张晋用手数着日子,开始与疾病赛跑。
7月,信奉中医治疗的张金代突然接受了手术治疗方案。只有他的妻子知道他在考虑康复,回工地。面对满屋子来看他的人,张金代总是不谈病情,先问社区建设情况,D区的楼有没有封顶?你对F区老年公寓进行无障碍改造了吗?你在AB区找到那口井了吗?……
8月,张金代病情进一步恶化。一名记者想采访他。他用一只小手握住记者。“不要采访我。我没有完成党委政府交给我的任务,辜负了村里兄弟们的期望……”
光代代相传
2020年元旦,老县乡启动社区搬迁。经过1年2个月的时间,旧县旧乡黄河滩区扶贫搬迁工程时代,新城社区121栋住宅楼拔地而起。所有建筑都安装了电梯,电梯简单地安装在室内,安装了西装门,铺设了地砖、隔热外墙和中空玻璃,这样人们就可以带着包住了。社区配套设施齐全,九年一贯制学校、高标准幼儿园、设备齐全的卫生院,解决了老百姓的入学和就医问题。天然气进入社区解决了人们的吃饭和取暖问题。
张金代生前没有完成的事情,是滩区指挥部的党员干部为他完成的。他在故县大地上播下的火种,正代代相传。如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全部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着老县城广大党员干部奋勇前进。